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18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1/6/1

作者

□文/王尔新 马 丽 刘海波 刘春艳

浏览次数

950 次

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
  提要 依据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从其隶属于高等教育的类型定位,试图从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涵、价值、目标、结构等方面,探索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研究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丰富与发展,即思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是关系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对于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内涵;文化对接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具有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形态;是学校全体成员(师生员工)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沉淀下来的普遍认同并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是学校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之根基,也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尽管在相关教育史的文献研究中,“校园文化”的产生早于“学校文化”,并且关于二者的微妙差异,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但是两者的内涵发展是趋同的,只是其内涵在表述上存在细微的逻辑性差异,而从存在逻辑看,称学校文化优于校园文化。
  潘懋元教授对学校文化内涵作出过全面的论述:从广义上讲,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教师、大学生和干部为主要群体,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从狭义上讲,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学习、管理、交往中逐步形成并获认可和遵循的带有学校特色的价值取向、校园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治学传统、行为方式等的高度概括。
  一般而言,学校文化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显性文化就是物质文化,隐性文化即精神文化。显性文化是学校文化具体的空间物态形式,是隐性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主要由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两种形式组成。显性文化是体现学校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是具有教育内涵的人文景观。隐性文化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师生活动过程蕴含的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形式。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学校文化体系。
  本文试图从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特色以及结构着眼,定位其价值目标,探索高职院校文化内涵的传承发展,研究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丰富与发展思路,并对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进行思考。
  一、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特色及定位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社会普及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正确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审视学校文化的基本特征,从而确定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特色及定位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
  首先需要明确高职院校的两个主要特性:一是“高”,即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始终重视具体理论知识的价值,侧重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既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人文修养方面的教育,又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育;二是“职”,即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教育理念是以课程、技术、社会、素质和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坚持以人为本和能力本位的终身教育。
  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必须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尽可能突出自身的鲜明特色,即职业性、实践性、服务性和创业性。
  二、高职院校文化内涵的传承及创新
  从文化价值视角审视,学校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学校群体价值观念的反映和体现。高职学校文化价值体现在:传承和创新学校的目标追求、社会责任以及人们对学院理想模式的系统构想;体现社会的道德良心、文化希望和价值追求的办学理念。
  学生无疑是学校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享受者和传播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才使得学校文化具有存在的意义。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文化,离不开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滋养及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由学校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而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最富典型意义的文化特征,它植根于历史、植根于学校所处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植根于服务特殊的行业企业而形成特色的办学类型,是学校整体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学校的立校之本。
  构建学校文化新体系,需要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两大层面着手;本着精神、制度、行为、物质、教学等各项文化内涵协同建设以之完善学校文化体系。学校文化建设理念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因此,我们要在发展中求创新,不断拓宽主题,突破传统,使学校文化建设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完美整合。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精神文化建设是体系的核心,是总揽全局的指导,为整个学校文化体系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注重内涵,突出学校文化特色,首先要抓住契机,整合资源,打造学校文化品牌。以社会理性文化为主导的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应始终坚持实践为重点,在建设具有高职学校文化特色、积极健康的校园思想文化上下工夫,瞄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先进导向,以实用感性文化为补充,创新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品位。
  2、制度文化是文化体系的框架,是整个体系正常运行、协调发展的保证。营造开放、人文、民主、创新的学校制度文化;以各种细化创新的管理、责任制度,调动师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倡导基于人本、民主、科学的服务性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3、物质文化建设是整个文化体系的物质载体和表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既要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创设现代化高品位的育人环境;还需将学校的育人理念、人文关怀渗透到校园整体环境中,构建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的生态校园。通过物化的文化建设,体现精神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从而影响和熏陶身在其中的文化主体,使学校师生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思路
  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为核心,通过传授知识、培训技能、技术革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围绕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定位,注重内涵,突出重点,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凝练办学特色理念,培育大学精神。作为高职院校,必须以特色立校,创新并发展特色的办学理念,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品牌;必须以特色强校,培育大学精神,增强在同类高职院校中被广泛认同的优势。具体办学理念包括:一是将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实现校企文化对接,营造特色学校文化,并将特色文化体现在学院的管理、教学中,形成被学校文化主体普遍认同的观念;二是在原有主干专业基础上打造精品,集中精力建设品牌专业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关系密切的优势,为地方、行业的企业服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现学校的特色价值;三是注重培育大学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熏陶师生的思想感情,发展兴趣爱好,充实精神生活、提升道德境界。
  2、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要崇尚学术和追求卓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立足学校的地理人文环境,服务社会需求的专门行业,以特色学科为主导、能力为本位、质量为核心、校企合作为平台、工学结合为主线,培养高职教育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与企业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作为科学构建学校文化内涵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具体举措如下:一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行业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二是以实践训练项目为载体,构建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岗位实习有机结合的互动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技能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四、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融合企业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是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丰富高职院校文化内涵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讲究“校企合作”,合作过程中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发生碰撞和交互影响是必然的,两者的交互渗透使高职院校文化区别于其他高校文化,并体现出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特色。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面向企业,把企业文化融于学校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尽早熟悉企业思想理念,适应就业需要。
  1、企业化办学理念的落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合理构建知识框架,突出职业性、行业性、区域性的特点,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提高学生职业流动应对能力。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渗透企业化的理念,坚持“管理企业化,教学职场化”。
  2、实现融合与互动的校企合作理念。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文化,围绕创业性、实践性、竞争性、社会性、开放性,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互动;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学校文化格局。开拓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路子。注重实践,为学生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学以致用,打下基础。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突显学校文化的职业特色,形成一股以实践理性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新风尚。
  总之,高职学校文化内涵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总和,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全面、深入、持久地为之努力。
  (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宫麟.厘清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内涵异同的理论与实践价值[J].高职教育研究,2009.6.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曹志勇.论学校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建设[J].教育教学.
[4]朱巧芳.试析高职校园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482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