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内部会计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进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力、增强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内控;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对建立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不够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足。因为内部控制建立在成本与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内控制度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而这种耗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定,所以有的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完全没有认识,认为是制度等实属多余之物;有些企业领导对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一些企业领导把对成本的控制等个别方面的控制当成企业内部控制。由于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也从思想上导致了企业财会人员及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有意或无意地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弱化。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审计职能被严重削弱,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评审是企业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控制仅靠制度本身还不能发挥其管理效能,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在运行过程中适时加以审计和评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在不少企业中虽有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和办法,但却没有严格的审计监督机制来保障实施,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有些企业侧重于事后审计监督,还有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缺乏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也没有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使得内部控制措施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上,除内部审计外,外部监督如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行社会监督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靠收费生存,迎合客户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社会监督公正性的丧失;政府监督虽然较为客观,依靠财政、税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企业的相关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但是由于人员编制有限及经费短缺、监督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监督力量薄弱,监督面十分有限。
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针对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以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职能作用。管理者则更应该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作用,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既是对企业的人、财、物进行有效控制、管理和使用的关键,又是企业执行有效经济活动责、权、利明确划分的制度保障,在思想和实践中以身作则,切实重视和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工作的领导,带头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督促本企业员工严格遵守和执行,在管理上辅之以激励奖惩措施,优化控制环境,从而使整个企业执行到位,责任明确,奖惩分明。企业要对照《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工作关系,落实到位每个组织机构的责任权限,充分应用好企业的各种管理控制方法。如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进度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常用的管理控制方法,要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和授权审批控制制度。
(二)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因此,设置一个内审机构,对会计报表等进行监督,协助决策机构与公司外部及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直接沟通。内审机构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在促成建立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同时,也可以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改进提供建设性意见,内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评审部门,必须直接向管理当局报告。
(三)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促进业务素质的提升。要避免财务会计资料不真实,杜绝财务造假行为,关键在于业务执行者即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否则即使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制本身是完善的,也会因为执行人员判断失误、内外勾结而失去作用。企业应该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学习,提升人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水平,以培养适合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工作能力,防止出现无谓的技术错误和判断失误。
(四)强化外部监督作用。企业应充分认识及肯定注册会计师行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监督和服务作用,同时政府也要充分发挥财政、税务等机构依法对企业会计资料行使监督检查的作用。实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机构信息共享,协同开展会计监督,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作用,提高会计监督的力度和效率。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水利水电工程处)
主要参考文献:
[1]魏迎春,梅艳晓.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的思考.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4.
[2]杨博.中国企业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