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22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11/8/2

作者

□文/崔海红

浏览次数

846 次

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指标探析
  提要 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0年教育审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审计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积极开展绩效审计,深入进行绩效审计操作办法和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绩效审计指标和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因此,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开展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研究迫在眉睫。
  关键词: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绩效指标体系
  河南省审计厅课题阶段性成果(2010Y61)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同时,认真研究,不断摸索和总结绩效审计经验和方法,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0年教育审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2010年教育审计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积极开展绩效审计,深入进行绩效审计操作办法和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结合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等,从提升管理水平、避免损失浪费等方面入手,找出管理、决策、效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建立绩效管理机制。
  教育部门作为重要的公共管理部门之一,在推动科技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所指的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包括国家教育部、省教委、市教委、县教委和乡镇教委五级。目前,有关于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绩效审计指标和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因此,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开展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研究迫在眉睫。
  二、教育行政部门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事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育资金相对投入不足。虽然教育投入的绝对量上升迅速,但是相对量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2002~2005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2.5%左右,根本未实现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定2000年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占当年GDP总值4%的目标。与世界公认的中等收入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4.3%相去甚远。
  2、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低下。教育行政部门内部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使用效益低下。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又存在使用效益不高和浪费严重的现象。
  3、教育行政部门冗员较多。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淘汰机制和良性竞争是现行人事制度的最大缺陷之一,几乎没有像企业那样经常要解聘不称职人员,也无法使不合格者下岗。行政官员的“铁饭碗”意识强烈,缺乏市场经济运作的激烈竞争的时间意识、经济意识、效率意识、求真意识、求实意识,难以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绩效审计指标的必要性
  教育绩效审计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指标。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指标不仅关系到绩效审计活动的实质性开展,也关系到教育行政部门下一周期绩效的改进和提高,而且其所具有的强烈的价值取向引导着教育行政部门未来的发展方向,因而构建科学与合理的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有利于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审计的客观性。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实质上是对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认识和判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根据目标进行笼统综合评价,就可能出现由于评价者的水平不同、认识角度不同、个人好恶不同而评出不同的结果。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指标通过对审计目标的分解,形成具体可测的审计指标及审计标准,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对审计对象进行判断的统一依据。它能使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进行较客观具体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综合审计结果。因此,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指标进行的审计活动,可以减少审计评价的主观随意性,提高审计评价的客观性。
  (二)有利于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评价的全面性。教育行政部门是一个有机组织机构,教育行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效果如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如果只强调某一种因素,就会导致系统失去平衡,而影响到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效果。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指标通过对审计对象的分析,将反映审计对象本质特征的一些主要因素分解出来、将审计对象本质特征具体化,从而为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的全面性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三)有利于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的科学性。评价是对事物客观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是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的。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也是如此。它也是按照一定的教育行政绩效价值观和—定的质量标准来判断教育行政部门活动的价值。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指标是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对教育行政工作质量的规定和对提供的各项公共教育活动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指标的制定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们的价值认识取得一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一定的绩效审计指标,并确定相应的权重以及判断标准,使人们的价值判断客观化,把价值的取向和认识统一在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指标中。这样就便于审计人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审计评价,取得比较一致的评价结果,从而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评价的科学性。
  四、教育行政部门绩效审计指标内容
  (一)经济性指标。经济性是指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利用情况。经济的活动不仅要求取得的资源必须在质量和数量上适当,而且价格又低。经济性审计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尽可能少的支出,在对政府最有利的条件下开展业务活动和发挥作用。即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节约。在保证适当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并提供合格的服务。具体到教育行政部门,经济指标指是教育行政部门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标准。按照上述经济原则,公众总力求教育行政部门能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一定数量或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在全球化时代,资源的稀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公共产品需求的扩大与施政成本有限的矛盾。经济指标虽然不关注服务的品质问题,但是提出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成本观念,使政府不得不主动去寻找缩小政府管理人员规模、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从而促进教育行政部门生产力的提高。(表1)
  (二)效率性指标。效率性是指业务活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所耗用资源之间的关系。有效率的活动要求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产出最多的产品或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服务。效率性审计就是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其经济资源,并找出低效率的原因,表2通过设计人力、物力、财务、管理等四方面指标,分析考察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服务的平均成本和是否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这样,就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产生一种顾客倾向,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为成本降低的出发点和提高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绩效的立足点。(表2)
  (三)效果性指标。效果性指标效果性是指业务活动达到其规定的目标或其他预期结果的程度。效果性审计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有关法律规定,实施的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的结果。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或一项活动预期影响与实际影响之间的关系,即支出得当。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社会责任延伸到以往未涉及的领域,效果性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鉴于公共教育服务产品量化上的难度,效果这个指标的提出解决了公共教育服务产品质量在衡量上的缺陷。它以“结果的改善”为基础,主要针对现状的改善及改变的幅度进行比较,因此,在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过程中,效果指标是卓有成效的。如,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对偏远贫困地区实行义务教育补助措施,可以使贫困生不因家庭的贫困而远离校园。这样,效果指标就能够明确地反映出该教育行政部门服务的有效性。(表3)
  (四)公平性指标。公平性指标指的是教育机会的均等,是指不同人群所获得的教育机会与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大致相等的,教育机会的获得不因性别、地区而不同。由于我国各地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和不均衡发展的现实,当前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主要表现为存在比较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通过政策调整有效地缩小教育发展中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也是教育公平评价的重点。衡量教育机会均等有两个主要变量:一是进入某一级教育的机会,即国际通用的入学率指标;二是接受何种质量的教育,即教育质量指标。由于发展中国家生均教育经费与教育质量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以及其他教育数据统计的不完善,通常采用“生均教育经费”指标代替教育质量指标。由于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的角色、功能有所不同,因此,建构指标的出发点也应有所不同。衡量义务教育的指标有更强的政府指导意向,而非义务教育中的公平问题则更多地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而呈现。(表4)
  (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教育审计工作的通知.
[3]丛树海,周炜.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财贸经济,2007.3.
[4]侯玲.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探.审计月刊,2009.5.
[5]陈亮,李建新等.析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与评价标准.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4.
[6]唐厚燕.德日绩效审计的特色与启示.审计月刊,2006.12.
[7]王会金.国外政府绩效审计评析与我国绩效审计战略.会计研究,2010.5.
[8]李璐.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方法的变迁及启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01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