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都市“网上淘金族”生活探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如今在都市里悄然兴起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生活群体——“网上淘金族”。这些人手里虽没有大笔资金,却能坐在家中的电脑前自成一统当老板,利用因特网这一信息平台进行“时尚创业”,演绎出一个个真实的白手起家“神话”!那么,他们的生活到底有何神秘之处?这些时代“弄潮儿”又是怎样在网上掘金的?日前记者在北京、广州和济南等地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其成功经历定能给你带来很大启迪!
从开“网上餐厅”到建网站,拥有百万资产的打工妹许雯说:不怕缺资金,只要有创意,照样可以在互联网上过把老板瘾!
2003年夏,一个凉风习习的清晨,记者如约在广州白云区一家茶吧里见到了许雯。这位26岁的苏州女孩有着1.71米的修长身材,一双晶亮的大眼睛显得楚楚动人,给人的感觉既文雅娴静,又不失江南女孩的灵气。为活跃气氛,记者笑言“许小姐本人和你制作的网页一样漂亮!”引得小许甜甜地微笑,我们的谈话也就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开始了。
许雯1995年高考落榜后,自费到广州上了一所民办大学,而且读的是冷门的档案管理专业,这就给她后来的求职带来了重重困难。毕业后,因考虑到要多挣钱供妹妹在复旦读书,小许就把求职目光标投向了广州各大公司。但一次次求职碰壁后,她的白领梦彻底破碎了。为在这座精英遍地的南国都市生存下来,许雯只得收起文凭,走进了一家外国人开的酒吧做服务员,薪水加小费,每月也有近2000元的收入。
然而,小许对当时的现状很不满意,毕竟是身在娱乐场所的靓丽女孩,偶然在酒吧遭遇委屈事儿是免不了的。暖昧的灯光下,缠绵的英文歌声中,有时开放的洋顾客会乘着酒兴对她做一些出格动作,比如抚摩她的背,突然凑过头吻她的脸颊,或者将她抱起又放下。刚开始为了守住工作,许雯只得红着脸巧妙地应付那些胡闹的“鬼佬”,可时日渐长后,生性贤淑的女孩再也难以忍受这种生活,心理压力很大。就在这时,许雯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商机,于是她决定不再受别人的窝囊气,辞去酒吧的工作自己做起了“网上老板”。
那是2000年的一天,许雯给在电脑公司工作的男友送午餐,当时,饭盒一打开,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和广州人爱喝的靓汤,立即引起男友同事们的纷纷赞扬。他们拍着小许恋人的肩,一幅羡慕得要死要活的“酸样儿”令许雯感到欣喜不已,她由此突然悟到: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也很大,写字楼里的白领们根本无暇准备午餐,往往只随便吃点小吃,或去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店,这样既不经济也不实惠。如果将精心制作的配餐和营养丰富、热气腾腾的家煲靓汤及时地送到这些工作繁忙的白领一族面前,让他们借此舒缓一下紧张的神经,一定会有市场!
许雯为这个想法兴奋不已,她准备利用自己出色的厨艺,在一个公司林立的商业区开家餐饮店。可是广州繁华地段的房租贵得惊人,一个不大的店铺每月都要2万元,如此做起来她的小店很可能将入不敷出。这时,小许雯的男友为她出谋划策说,有一个不需要投资的经商方法,对想当老板但又苦于缺少资金的年轻人很适用,那就是“网上零成本创业”!他说,国内的个人电子商务网站都在供应这份免费“午餐”,网上开店,不需要每月花大笔租金租赁铺面和仓库,也不需要层层申请的烦琐手续,甚至可以说不用任何的成本,只要你是一个合法网民,有需要出售的物品,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过一把老板瘾!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对互联网并不陌生的许雯听了男的点拨后茅塞顿开,她当时显得兴奋不已。
为搞好自己的网上餐厅,许雯查阅了大量的食谱,为顾客精心设计出20多种不同风味、搭配合理的套餐。随后她又将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拎回了住处,并买了一台调制解调器,联上了Internet网。接着男友为许雯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网页,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味思特网上快餐店”终于在当年春节前的一天开始营业!
许雯印了3000张折叠式加香名片,外层有“味思特”的网址和电话,展开后又有各式各样的套餐和靓汤名字映入眼帘。小许将这些名片散发到市区内一幢幢摩天写字楼里之后,就开始坐在家里的电话机旁,盯着电脑屏幕期盼着订餐邮件或电话的到来。第一天像爬行的蜗牛一样缓慢地过去了,女孩直熬到深夜也没有等来一点喜讯,当夜躺在床上她辗转难眠。要知道,这将意味着她要把当天下了很大功夫制作的套餐和靓汤全部倒掉,小许心里怎能不焦灼。
可喜的是,从次日做成第一单生意开始,网上订餐的人逐渐增多了。尤其是3个月后,一到中午,许雯房间里的电话铃声就此起彼伏,应接不暇,订餐Email有时简直能挤满她的电子邮箱!做到2001年,已经有近30家公司成了“味思特网上快餐”店的长期订户。后来许雯只得雇了10多名上门送餐的员工,并请了两位厨师按她的设计做出不同档次的套餐和靓汤。为了保证质量,她严格控制每天只制作600盒配餐,另外,搭配着每盒快餐还赠送给顾客一款任选的家汤。
每周一,许雯就把一周的配餐计划发布在网页上,每天按时上网接收订单并用电子邮件与大家交流。她每天早上5点就去菜市场精挑细选原料,回来后严格按食谱配料,烹制过程一点都不敢马虎。因为女孩深知,广州人“嘴刁着呢”,家汤煲得缺一点火候,白领食客们马上就能吃出来。在网上做生意诚信千万不可小视!有一次,一位订户接到“味思特”的快餐,嫌送餐员工用的时间长,饭都不太热了,于是就不满地发了封邮件给许雯。小许看到顾客的不良反馈后,当即骑上摩托车,亲自将一份冒着热气的“精品套餐”和靓汤送到对方手上,她对顾户说这一餐是免费赠送的,并诚恳地代表手下员工向那位赔礼道歉。这件事传开后,“味思特网上餐厅”在白领食客中更是声名鹊起。
发展到2002年,除去成本和员工开支,小许每月已至少有1万元收入,这相当于一个硕士生在公司里做主管的月薪!然而就在“味思特”的食客队伍不断扩张时,女孩却毅然决定抛弃这盘生意,开启一扇更壮美的创业之门。
因为这时许雯已经是有着近3年网龄的网民了,其间在浏览了众多网站后,女孩发现,当时我国专业餐饮娱乐方面的网站还很少。加上不久后她又在《南方日报》看到一篇文章说:“尽管近年市道不佳生意难做,但餐饮业却一直是个不倒翁,营业额月月递增。”那一刻,许雯就觉得自己又捕捉到了一束亮光。她决定和朋友联手,建立一个餐饮娱乐网站。
一个月后,广州海珠区一座偏僻的办公楼里,一间30平米的办公室,2张桌子、4台电脑和4个人,许雯的网站设计和制作工作悄悄展开了。她的合伙人中有做过美工的,也有做过网络编辑的,加上她是餐饮业的行家,男友又是IT职员,所以他们建设起自己的网站,有一种“万事不求人”的感觉。为了节约成本,四个股东同时也成了四个员工,从网页制作到端水拖地都是自立更生。这段时间,也是许雯他们最忙的时候,每天培训信息员;分析、审核信息员交回的问卷;更新网页;技术开发;与合作单位协调……公司的员工后来增加到了近20人,小许和朋友每天仍要忙碌地工作到凌晨1点左右。
许雯的餐饮娱乐网站定位很准确,加上内容丰富,网页更新快,常给网民耳目一新的感觉。进入此站点既可以欣赏各种美味佳肴的逼真图片,学习烹制技巧,又能看到如“哪些食物能提高人的记忆力”、“哪些食物利于儿童增长身高”、“什么食物混合食用不益健康”等饮食小常识;除此外,与饮食相关的各类信息也应有尽有。网站成功推出后,很快就有了颇高的访问率。不久,她们艰苦的劳动也终于得到了肯定──广东一些食品公司、宾馆酒店等企业开始纷纷找上门来,让许雯在她们的网站上为其做广告。继而,许雯又联系上了手机生产厂家和电信公司,三方达成协议,由她们向广东一种新型手机用户提供餐饮娱乐短信息……
网站的运营成功也为许雯与合作人带来了财富,如今她们每年仅网上广告费的收入就逾百万元。回首几年来的“网上淘金”经历,许雯感触颇深地说:人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容易成为一个企业家,网上创业不需要特别的场地和支付租金,只要那么一点最小的投资,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建网站,一夜之间在网上创立自己的.com公司。不怕缺资金,只要有创意,照样可以在网上过把老板瘾!
下岗工人,将山东布鞋打入美国市场!创造了网上淘金奇迹的徐力说:想成功,就得每天试着去冒险。
1999年徐力从山东沂源县一家机械厂下岗后,随同乡到深圳打了一年工,又做过一些新型电子产品的推销员,再后来他见缝插针,搞起了药材和土特产批发,从山东家乡往深圳捣腾天麻、茯苓、木耳以及山东大花生、泰安毛粟什么的……所有这些经历没能给他带来大富大贵,却使他的思维产生了质的变化。徐力是个有心人,在经商之余,他每天都不忘利用闲暇时间抄录有关商业信息、管理方法、经营理念方面的知识,也瞪大了眼睛寻找着每一个商机。
一天,徐力脚上穿的家常布鞋,引起了深圳一位药材老客户的关注,对方打趣地称他是“赶国际时髦”,说中国布鞋在国外非常流行,出口一台冰箱挣的外汇,还不如卖10双手工布鞋。说来也巧,没过两天,徐力又从央视国际频道获悉,国外对中国传统布鞋需求量很大,我国每年出口1000多万双手工布鞋,仅欧盟就达300万双!这个消息令徐力感到眼前猛地一亮。布鞋,对啊!老家沂蒙山区的农妇,谁不是纳鞋的好手,要是真能把家乡的布鞋拿到国外去卖,那可谓商机无限啊!徐力即刻跑回住处,打开自己的行李箱,里面有两双他舍不得穿的新布鞋。
第二天一早,徐力拿着鞋去找前一天说布鞋出口的客户,对方原是一句戏言,根本没想到会引起他这么大的兴趣。徐力却急了,动情地讲述起沂蒙山区农民的贫困,并认真分析了家乡农妇做手工鞋的优势。对方终于被他的真诚感动了,收下了布鞋并答应帮助寻找国外客户。这是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徐力把握住了,并足以改写他的人生。
接下来,徐力连忙给家里去信,让家人赶制出一些鞋样来。当第一批120双布鞋寄到深圳后,他跑了一家又一家外贸公司去送鞋样。看了徐力送来的布鞋样品后,业务员们都说好,但谁也不敢保证能卖掉。徐力只得留下鞋子回去等消息。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也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等了又等,整整半年过去仍然不见一点回音。
直到2000年底,深圳外贸公司的朋友给了徐力一个惊喜,有外商需要一批布鞋,希望与他合作!徐力立即回到了山东,他先在沂蒙山区挑出几十个有名的巧手媳妇,按外商提供的样品纳出了第一批手工布鞋。这笔货发到深圳后,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赞赏,称赞他们做的布鞋质量是一流水准。接着,外贸公司又给徐力下了第二张订单。于是,徐力就在山东沂源招收了300多名农村妇女,正式成立了他的“养生鞋厂”。这300名“远程办公”的女工从鞋厂领回图纸、原材料后,就在自己家里进行纯手工制作。这种不需要厂房、没有污染、也没有复杂工艺的生产项目,确实适合本地区的实际。但很快徐力就遇到了新的问题:养生鞋厂不能只靠一个渠道、几份订单生存啊。他希望自己能在小鞋子上做出大文章。
徐力再一次出山了。他从北京到上海把生产布鞋上规模的鞋厂,做了一次全国性的调查后,就惊奇地发现:市场上每种产品都有数十家、上百家名(品)牌,惟有布鞋的品牌最少,除了老牌的北京布鞋外,就没有了第二家。“这是不是市场上一条可以钻进去的‘缝隙’呢?或许,我能以此成就一番事业!”徐力那颗渴望创造的心,又一次鼓躁起来。
回到沂源,摆在徐力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如何让世人知道,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小县城里,还有一个生产手工布鞋的工厂。
徐力订了许多商业报纸,然而,翻开2001年的报纸人们不难发现,报上宣传最多的是网络,一种叫“网上购物”的销售方式被渲染得出神入化,这种销售方式也同样打动了徐力的心。
互联网可以把偏僻、落后的小县城同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它发布信息应该是一条绝好的渠道。徐力的想法得到了济南一家电脑公司的大力支持,他们当天就把一台联想电脑送到沂源县徐力家里,并帮他调试好连上了因特网。徐力和家人第一次领略到信息直通车的神奇,只是在一夜之间、摁上几个按钮,这个地处沂蒙山区的小县城就与世界联系在了一起。
徐力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向世界发布几条卖鞋广告,更为小城带来了巨大的观念变革……
第一个通过互联网购鞋的是一名珠海男士,他在网上告诉徐力自己要两双大尺寸、什么样式的布鞋。徐力收到这第一封求购信息后,激动地把妻子拉到电脑边,真称赞网络的神奇。虽然这笔开张生意只有两双,却给了他无比的信心。
2001年9月,徐力通过上网查询,将自己的鞋厂挂在了深圳一个“邮购世界”网上,网页制作与维护全由深圳方面负责,他只需负责提供资料。很快,就有20多家国内外代理商从网上认识了沂源县养生鞋厂,并开始磋商代理事宜,同时徐力也收到几家外国公司发来的要求合作的电子邮件。令他终身难忘的第一笔大宗电子商务是,那一天,他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美国麻省一家公司的电子信函,对方欲购500双布鞋。在深圳一家外贸公司的帮助下,徐力将这500双鞋卖出了国门。在接下来的8个月里,养生鞋厂共生产各类布鞋1.5万双,通过网络销售了约1万双,获毛利近10万元。徐力感慨万千地说:“如果没有因特网,按养生鞋厂当时的实力、人员结构及所处的地理位置,销售1万双鞋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如今,徐力在网上申请了自己的独立国际域名,用中文简体和繁体以及英文三种语言在网上发布了养生鞋厂信息,与国内许多与鞋有关的网站进行了链接,并在搜索引擎上建立搜索标志,他的思路越来越明晰,效益也一天好过一天。2003年初春,徐力在济南万馨园小区买了一套三居室住房,办公地点也搬到了省城。采访临结束时,这位观念前卫的下岗工人对记者道出了他的感悟:其实每一个新兴产业,都会制造出一批善于捕捉商机的成功者,在机遇面前不能优柔寡断。每天试着去冒一点险,才能突破自己,打造精彩人生!
从音乐人到“闪客”,喝着咖啡当老板的老铁说:我的智慧在网上卖了个天价,当然生活得富足又快乐!
老铁的个人工作室设在京城一座蓝白相间的写字楼里,洁净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台电脑,一部激光打印机,还有电话和传真机,再加上一个书架一张老板椅和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就构成了他十二分潇洒的“网上掘金”生活。老铁是网名和艺名,其实“老铁”一点也不老,是一位28岁的帅小伙。他衣着整洁,言谈举止中透着一点书卷气,话不多,总喜欢用灿烂的笑容回答记者的问题。
老铁从小就开始学画画和音乐。18岁那年,他从青岛老家考进北京美术学院版画系,大学毕业后先到上海,觉得没劲,又回到北京。刚开始他到京城的广告公司作设计,接着又在一家文化艺术公司搞过音乐,后来频频跳来跳去,就如崔健在歌里唱的“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
老铁尽管有音乐家的天赋,其广告创意也颇受客户好评,但喜欢自由的他讨厌上班打卡制度,认为在闹哄哄的办公室里产生不出创作灵感,于是索性在1999年辞去工作,扯旗单干做起了音乐人。
因流行乐坛新人辈出,为了赚钱和提高知名度,老铁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干得异常勤奋,每到晚上他都要去夜总会、酒吧间寻找灵感,或与圈中人士聚会,半夜回来后就开始苦干到凌晨。每天下午一起床,老铁首先上网浏览乐坛最新动态,再用电话、传真与经纪人联系,然后播上一曲世界名曲,冲一杯浓香的咖啡,就准备投入工作了。这时的老铁往往就能才思泉涌,一首广告歌时常大半天功夫就谱好了,一首电视主题曲也不过五六天时间。1年后他在京城音乐圈中已小有名气,谱一首广告歌价码约二三千元,而歌曲则是前者的两倍,若有幸遇上为当红歌手度身谱曲的机会,他的劳酬更是高得惊人。
后来老铁成为标准的闪客纯属偶然,两年前,一位圈内朋友向他介绍了Flash,他学了学,“觉得很有意思,感觉就像打游戏一样,但当时纯粹是为了娱乐”。其实,那时Flash在京城已成为流行的网络新宠,倘若发现办公室里的同事忽然表情夸张、神态暖昧、笑容狂野地戴着耳塞盯着电脑屏幕,间或还夹杂着对电脑屏幕笑声浪语的交流,那么不用怀疑,他们绝对是在玩网上音乐动画。小小的Flash为何如此备受网民青睐呢?这是由于它把音乐、动画、声效交互成功地融合为一体,以轻松、明快、幽默的主题缓解了现代人紧张的生活,有着不同版本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领略了网络动画的魅力后,老铁一下沉迷其间,开始利用自己掌握的音乐和广告图片设计知识制作Flash。老铁通过制作这种动画短片挣到的第一笔钱,是给京城一名歌手的新作品设计音乐动画,通过互联网为新歌搞宣传。这个与歌手新作同名的Flash短片放到娱乐网站上后,播放率出人意料地高,那位歌手的新专辑也因此热卖了整整半年。于是,老铁拿到了第一笔数目可观的Flash制作酬金。随后,网上“闪客”的帽子也自然而然地扣在了他的头上。
如今老铁一般是在上午睡觉,下午与客户接触,工作时间大都选择在晚上,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奋战到深夜三四点才睡觉。老铁说晚上11点以后创作灵感最多,那时夜深人静,可以让思绪飘得很远。目前他不仅搞音乐,还为一些厂商在网上制作Flash广告,有时也顺便做些平面设计,如海报、书籍封面等,每月的纯收入不低于5万元。
由于时常熬夜,老铁的办公桌上放着各国的咖啡豆,有烤制的,也有泛着绿色没有经过加工的。它们有的产于危地马拉,有的来自哥伦比亚,当然也不乏牙买加的极品蓝山和夏威夷的昂贵KONA……老铁说他喜欢一小口一小口地吞下一杯咖啡,让心事和情绪在咖啡的热度中慢慢化开,化作舌尖的一点点苦涩和香气,他喜欢咖啡浓浓的味道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袅袅飘绕。除了爱喝咖啡,老铁还是位玩车高手,每当在夜风中驾着自己那辆宝马740IL兜风时,手握着轻巧灵活的方向盘,看着车窗外公路两边的花草树木向后飞速闪过,他的背部就会涌起一股强劲的推力,仿佛有一种力量支撑着他在空中飞翔。老铁说那种感觉真是爽快到了极点……在工作室埋头创作积淀的疲倦也由此一扫而光。
毫无疑问,老铁“品着咖啡当老板”的生活精彩又惬意,他说这一切都应该感谢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迅速,是Internet这个神奇的信息平台,让自己把智慧卖了个天价。(□文/张阳光 雪 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