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23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1/8/2

作者

□文/韩玉凤

浏览次数

1787 次

西安市民办高校大学生贫富差距研究
  提要 近年来,大学校园的贫富差距现象逐渐引人关注,这一现象在快速发展的民办高校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西安市某民办高校贫富差距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目前西安市民办高校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贫富差距;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一、西安市民办高校贫富差距现状
  为了解西安市民办高校大学校园里的贫富差距现状及其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选取西安市EA民办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西安市EA民办高校成立于1995年10月,经过10年的发展,于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占地面积1,055亩,专任教师800余人,学院共设21个本科专业,28个高职专业,涉及文、工、管、经、法等5个学科门类,在校生2万多人。
  调查方法主要采取分年级、分专业、分班级抽样的方式,调查范围覆盖该民办高校八个二级分院,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3.25%。
  1、每月生活费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333份有效问卷中,受调查学生在学校期间每月的基本生活费状况如下:每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为71人,占21.3%;501~800元的为188人,占56.5%;801~1,200元的为62人,占18.6%;1,201~1,500元的为4人,占1.2%;1,500元以上的为8人,占2.4%。(图1)
  2、每月家庭总收入情况。在333份有效问卷中,有2人未作答,5人回答错误,统计结果如下: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有40人,占12.0%;家庭月收入在1,001~2,000元的有107人,占32.1%;家庭月收入在2,001~4,000元的有97人,占29.1%;家庭月收入在4,001~6,000元的有38人,占11.4%;家庭月收入在6,001~10,000元的有30人,占9.0%;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有14人,占4.2%。(图2)
  3、家庭状况。在333份有效问卷中,1人未作答,4人回答错误。统计结果如下:公务员家庭13人,占3.9%;自由职业家庭60人,占18.0%;私营企业主家庭30人,占9.0%;农民家庭137人,占41.1%;普通工人家庭60人,占18.0%;下岗工人家庭12人,占3.6%;其他家庭16人,占4.8%。(图3)
  4、受调查学生对大学生之间贫富差距严重程度的看法。受调查学生对大学生之间贫富差距严重程度的看法:认为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的达到242人,占总数的72.6%。(图4)
  5、受调查学生认为造成大学生贫富差距的原因。受调查学生认为造成大学生贫富差距的原因依次为:家庭条件、地区分布、国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其他。其中,有284名学生选择了家庭条件,占85.3%;171人选择了地区分布,占51.4%;96人选择了国家政策,占28.8%;53人选择了社会保障制度,占15.9%;12人选择了其他原因,占3.6%。(图5)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目前西安市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用在501~800元的比例较大,占到了56.5%,但是在500元以下的比例也相当大,占到了21.3%,801元以上的合计占比也达到22.2%,通过对月生活费和学生所在家庭的月总收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贫富差距的确是存在的。认为目前大学生贫富差距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学生比例已占到总数的72.6%,由此可见,大学生贫富差距的确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被调查学生认为造成大学生贫富差距的原因依次是:家庭条件、地区分布、国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

  二、贫富差距对大学生的影响
  1、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功利。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也存在部分学生推崇“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观。这导致部分同学带有较强的功利心,他们往往从个人利益、个人价值和个人发展方向考虑事情,很少考虑集体、社会的利益;强调个性、自由和权利,忽视集体纪律和义务,认为应先索取再奉献,奉行“人人为我、我才为人人”的人生准则。
  2、理性消费是主流,但存在攀比和高消费现象。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在消费时应“量入为出,合理消费”,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追求享受,超前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调查发现,在西安市某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高消费和互相攀比等不良现象。有的学生经常成双成对地出入KTV、高档饭店、大商场等高级消费场所。另外,恋爱支出花费较大,据调查,有的学生为朋友过一次生日就要花费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有的学生盲目追求名牌时尚,吃穿用都要名牌产品,这部分学生的消费行为对身边的同学产生很大影响,容易引发攀比心理,加重贫困学生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这要求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
  3、贫富差距不利于校园和谐,降低班集体的凝聚力和管理效能。校园学生间的贫富差距在无形之中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而形成不同层次的交际范围。由于贫富差距造成的交往范围的不同,导致大学生们在学校的生活状态有很大不同,贫困学生面临着生存和温饱问题,所以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兼职等方面,相互之间谈论的话题也主要集中在学习、找兼职等方面。而相对“富裕”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往往不担心生活费用和将来就业的问题,会有较多的时间用来外出消费、旅游、娱乐等,他们更为关心时尚、流行的话题。贫富差距正在大学生中间形成一条逐渐蔓延的裂痕。这种“裂痕效应”使得班集体的凝聚力明显下降,班级管理效能大大降低,会进一步影响班级、院(系)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容易导致校园的不和谐、不稳定。
  4、贫富差距造成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高校贫困生和其他同学相比受到的影响与制约,综合起来可以分为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两方面。其中,外界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压力、社会环境压力、就业压力、学校压力等等;个体自身因素则包括个性特征、感情和情绪压力、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等。诸多因素导致高校贫困大学生形成了一些消极的心理,如自卑、焦虑、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偏激、悲观和仇视感等。
  对许多贫困的大学生来讲,上大学之前,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们在学校普遍受到同学的尊重和老师的喜欢,潜意识里有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认可。一旦进入大学后,贫困学生突然发现自己不但在学习上的优势不复存在,反而在兴趣特长、人际交往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因此导致心理落差极大。一些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感会在巨大的经济反差下产生动摇,在内心深处萌生出与自尊感相反的体验,进而否定自己、低估自己,从而导致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与情感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贫困学生感到自卑,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自我保护意识陡然增强,他们不愿意让其他人感觉到自己的贫寒,于是和其他同学渐行渐远,或者闷头学习,或者走出校园到外面寻找可以寄托的机会。
  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社会贫富差距在大学校园中的反映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存在着负面影响,必须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对贫困大学生既要在物质上加以资助,更要在心理上进行教育,物质和精神帮助双管齐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对策及建议
  1、完善助学帮困机制,加大对贫困生的物质扶贫力度。EA民办高校目前基本上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要形式的多元资助体系,对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助学贷款是我国政府实施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实行的无担保的信用助学贷款,要加大助学贷款的力度和覆盖面;另一方面应鼓励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把勤工助学作为高校资助贫困生的重要途径。在设立校内助学岗位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拓展勤工助学空间和覆盖面,使每一个贫困生都能有申请到勤工俭学的机会。
  2、加强价值观教育与心理辅导。面对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和校园中的贫富差距,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心理辅导,一方面要承认贫富不对等的事实,客观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卑与焦虑心理产生的根源,正视所遇到的困难,使他们认识到,虽然经济上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人却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
  我们要使贫困大学生建立起自尊、自强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成长的信心,积极面对人生,把逆境转化为财富,用奋斗改变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库柏史密斯认为“自尊与参与讨论和表达意见的能力有关,与完成任务的坚持性有关,与在挫折条件下保持恒定知觉结构的能力有关。”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优化人际系,调整心态,放宽眼界,塑造健康人格。
  3、增强贫困生“自我造血”的意识和功能。要使大学生真正树立起自立意识,首先需要家长转变观念。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好的做法,孩子年满18岁后就不再依赖父母,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靠自己打工、赚钱来养活自己,这种做法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能力。我们应该倡导这一观念并借鉴国外的做法,使学生进入校门后,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发展,这样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也会适当缩小;其次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使贫困生明白:贫穷并不是自己的过错,也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把自己完全当成一个需要社会照顾的弱者,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现状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要切实解决高校学生内部的贫富差距及由此带来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乃至家庭与大学生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朝晖.高校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情感教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6.
[2]周跃军.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交流,2008.12.
[3]万茗.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1.
[4]宋尚桂.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2000.3.
[5]李浩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6]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杂志,1998.12.
[7]吴甘霖.心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285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