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37期/农村信用社/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1/11

作者

-

浏览次数

2207 次

高扬支农主旋律 谱写富民新篇章
 
 ——河南省安阳县农村信用社兴农富社纪实
  河南省安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辖24个乡镇,人口11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0%。近三年来,安阳县联社坚定不移地走支农道路,谱写了转变观念、优质服务、信用创建三部曲。2000年是转变观念年,该县联社组织信用社围绕“支农有没有效益”展开大讨论,并开展了形势分析和思想教育活动。2001年是优质服务年,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等形式,深入开展了“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2002年是信用评定年,在支农优质服务的基础上,为了更加方便农民贷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评选信用户、创建信用村(镇)活动,大力投放小额农贷。使信贷支农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促进了双赢局面的形成。近三年来,全县信用社存款增加4亿元,累计投放小额农贷10.2亿元,减亏增盈4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00余元,平均年增长300余元,实现了支农工作与自身效益的同步提高,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上级行办的表彰,年年被评为信贷支农先进单位和全市农信系统先进单位。由于支农成绩突出,2001年3月31日还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专题报道,受到各方好评。他们的经验是:
  一、建立监督考评机制,确保支农方向不动摇
  支农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不是“大呼隆”,为将观念转变到切实体现为“三农”的信贷服务上,体现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上,该县联社制定了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建立了信贷支农考核奖惩制度。安阳县联社将大额贷款控制、新增农业贷款占比、小额农户贷款面等指标纳入信用社主任的任期目标,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使软约束变成了硬指标。凡是大额贷款继续增加、新增农贷占比达不到60%以上、小额农户贷款面低的,给予黄牌警告。同时出台了《进一步强化信贷管理的通知》,对大额贷款全面控制,进行了责任界定,责任到人,到目前为止,全辖已经有一部分信用社主任,因大额贷款增加、小额农贷达不到规定比例而受到行政处分。
  (二)建立了信贷公开制度,实行信贷操作阳光工程。在每个基层信用社都建立了社务公开栏,将信用社的贷款计划、贷款政策、贷款利率、贷款制度、贷款发放情况、到逾期情况公开,并设立了举报电话、举报箱,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并承诺只要有农民投诉,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给农民一个明白。有效控制了大额贷款投放,以及贷款发放过程中的不正之风,规范了信用社的信贷操作。
  (三)建立了支农优惠政策。对基层信用社支农工作成绩突出的,在支农再贷款、调剂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做到“三为主,三优先”,对以农户贷款、农业贷款、小额农贷为主的信用社,在支农再贷款、调剂资金、利率上优惠优先,并做出了凡是支农资金出现不足的信用社,联社想方设法满足资金需求的承诺。使信用社在支农工作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四)建立了支农服务网络。针对面广量大的农贷需求,建立了三级服务网络。一是充分利用信用社灵活的经营机制,在每个村庄聘请一名支农联络员,发挥其人熟地熟的优势,为农民贷款牵线搭桥,开展一线服务。二是将150余名基层信贷人员分片包干,走村串户开展二线信贷服务。三是联社科室包社,每月抽出二分之一时间,下到基层帮助开展三线信贷支农服务。
  二、强化贷款营销,优化信贷服务
  在规范了信用社的信贷投向问题后,如何保证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安阳县联社为此又大力进行了贷款营销,深入开展了“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每个信贷员联系100个农户,为这些农户送科技、送信息、送资金,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有力地支持了全县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送科技,让农民吃上了“科技快餐”。为满足广大农民对特种养殖、农业新技术、名优农产品等科技知识的需求,要求信合员工利用信用社订阅的有关涉农报刊杂志多的优势,主动在各乡镇营业网点办起了科技宣传栏,将报刊杂志上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剪下来,贴在宣传栏内。并根据季节变化和农民种养变化,不断更换内容,贴近农民需求,让农民针对自己的“口味”选“菜”用“餐”,从而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还积极组织人员向农民赠送科技图书,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帮助农民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共向农民赠送科技图书960本,协助举办科技培训班26期,培训出400余名农业技术骨干,成为全县很有名气的“土专家”。另外,瞄准科技兴农,积极支持创汇、创税、生态等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投放科技兴农贷款1200万元,支持推广种养业新品种10多项,投入市场,颇受青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二)送信息,让农民乘上“信息快车”。根据全县信用社员工对外接触面广的优势,让他们挖掘有效的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一些“技术能人”,让他们带动更多的人致富。目前已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向农民传送致富信息367条。许家沟乡相村,过去是个不足千人的穷村,有用红薯制作皮渣的传统,生产的皮渣在当地很有名,但由于缺乏市场观念,只有少量皮渣外销。许家沟信用社信贷员根据大中城市市民爱吃风味小吃的信息,及时组织一些“能人”到天津、石家庄、武汉等地销售,全年销售收入达100余万元,使该村成为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富裕村。信用社的信贷员还利用在外地一些大中城市做生意的熟人,将当地的市场行情及时传递给一些“鸡蛋村”、“萝卜村”、“樱桃西红柿村”,让他们适时外销或存贮,换回来一沓沓的票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三)送资金,解决农民“贷款难”。根据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呈现的新特点,为保证每个信贷员联系的100户农民资金需要,业务部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信贷计划。一是全面建立联系户经济档案,搞好跟踪调查。组织信贷员对所联系的农户和个体私营户进行调查,全面建立经营档案,分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农药、化肥、饲料等项目,及时了解掌握农户和个体私营业户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所需资金情况,匡算出资金缺口。全年共登记13000户,其中农户9000户,个体户4000户,从而在农业贷款的支持上实现了需求情况早预测、计划早安排、资金早落实。二是送贷上门。及时组织全县150余名信贷员,组成30个送贷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为农民送农贷2826万元。三是申请支农再贷款2000万元,支持了宝莲寺的菌菇、白壁的獭兔、韩陵的优质小尾寒羊、安丰乡的蛋鸡等逐渐扩张,形成规模。四是引导全县农民发展菜、果、牧、菌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市场农业、订单农业、高附加值农业, 发展高、精、尖、珍、稀等特色农业,使信贷资金真正发挥支农导向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产品与加工相配、与基地相连、与市场相接,使农民由原来的小天地逐步走向了大市场。
  三、抓好信用创建,方便农民贷款
  在优质服务的同时,针对信贷支农工作中仍然存在农户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的“两难”问题,以及怕贷了款不还和怕不贷给款的“两怕”问题。安阳县联社以农户需求为导向,实施了信用评定工作,以信用等级作为农民贷款的基本条件,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一)推广完善了农户(村)信用评定和贷款证制度。从2002年4月开始,全县信用社对农户进行了信用评级,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确定了相应的贷款限额,并核发了贷款证,实行了“一次核定、限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管理办法,同时还对贷款证实行了年检制度,对经营不善、贷款使用不当的及时收回贷款证,目前共评定信用村”18个、“信用户”13000个,设立联保小组3200个,核发贷款证12000本,发放小额农贷16000笔,金额8300万元,其中小额信用贷款6000万元,联保贷款2300万元。部分信用社还对“信用户”实行了星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星级,在贷款限额、利率等方面给予不同的优惠,增强了农户的信用意识和荣誉感,也为收贷收息和扩大存款创造了条件。 
  (二)大力实施贷款上柜台工程。为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全县信用社设立了农户贷款专柜,有条件的分社设立了贷款兼柜,由内勤人员和具有贷款发放资格的信贷人员,在柜台上直接为客户提供贷款咨询、预约考察服务、办理贷款和还款等业务。过去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办完的贷款,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农户贷款效率。如该县南田村信用户唐振明,因养猪持三证一章和申请书到信用社办理5000元信用贷款,从信贷员办理手续到信贷会计审查入帐贷户拿到现金,不到一个小时就办妥,使其真正感受到了手持信用证同存款户取存款一样方便,当场发自肺腑地说:“现在我们信用户与储户享受同样的服务,到期后不仅要及时还款,有钱后还要存到信用社,为信用社做贡献”。
  (三)开展了“三个一”活动
  一是把农民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农民群众是信用社最大的客户群体,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是农村信用社联系农民的重要体现。善应镇北善应村信用户史长喜办了一个养鸭场,由于放养条件好,蛋质鲜美,在安阳市区颇有市场。但由于规模小,形不成气候,善应镇信用社农贷员王海军在支农调查中得知这个情况,向其发放贷款1万元,帮助其扩大养殖规模,由3000只发展到5000只,产蛋量倍增。之后王海军又给其出主意,对出售的鸭蛋进行精包装,设计统一的礼品箱,用放养鸭子的水库冠以“南海五香咸鸭蛋”标识,经过包装的鸭蛋成为人们佳节走亲访友的礼品,产品供不应求。一结账,不但归还了贷款,还有了几千元的存款,高兴得他整日合不拢嘴,逢人便夸:“小额农贷真是俺农民的及时雨”。在他的带动下,北善应村养鸭户达到46户,预计户均收入达10000余元。
  二是把农民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要求。他们推出了“个十百”工程:信用社主任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村作为联系村,通过创建信用村(户)活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副主任选择好、中、差10户有代表性的农户作为联系户,在帮扶工作中进一步了解农村经济状况,农户生活、生产等情况;信贷业务人员在所负责的业务片区内选择100户有代表性的不同层次的农户作为联系户,加强信贷工作与农民的联系。该县宝莲寺镇崇召村农民师红军有种植早熟西瓜的技术,因资金困难,这项技术一直不能产生效益。后来,他在信用社的支持下,贷款5000元,种了3亩早熟西瓜,年收入达15000余元,终于圆了他的种瓜致富梦。乡亲们看到师红军发了西瓜财,都跟着种植早熟西瓜。信用社为该村发放西瓜贷款20万元,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早熟西瓜专业村,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们纷纷说,我们致富全靠信用社帮助。
  三是把农民致富奔小康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贷一户,富一户,争取全县农民成为小康户是信用社的最大目标。该县白壁镇北务村位于市区东部,人口2900人。以前,该村由于农民致富门路有限,农民主要收入局限于有限的土地和外出打工收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当地信用社根据市民饮食营养结构的变化,利用信贷杠杆,帮助该村积极发展奶业致富。投放贷款20万元支持了安阳市宏源乳业公司,使该公司形成日产鲜奶、酸奶等4000公斤,年产值15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安阳市区、濮阳等地的乳业龙头公司,利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格局,该社又投放100余万元,支持北务村300户农民饲养良种奶牛400头,鲜奶主要销给宏源公司,平均每个养牛户人均增收5000元。许多奶牛饲养户说:“一户一头牛,吃喝不用愁;一户两头牛,致富不发愁;一户三头牛,家中盖座楼”,许多农民开始依靠饲养奶牛致富。
  四、提升服务层次,创出社农双赢路
  实施信贷强力支农工程以来,安阳县联社紧紧围绕“农信搭台、农民唱戏、共同致富”的思路,把信贷资金向高效农业倾斜,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一是做好“大”字文章,构建大农业格局。树立“大农村、大农业、大服务”观念,确立了“大投入”的信贷战略思路。重点帮助农民兴建专业村54个,饲养场6374个,超千万元养殖小区22个,龙头企业230个,在“公司+基地+农户”型龙头企业带动和牵引下,有5万户农民逐渐富裕了起来。二是做好“优”字文章,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支持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数量经营向质量经营,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型转变,累计发放农业贷款6.5亿元,支持农业向多元化发展,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值。三是做好“特”字文章,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大力扶持有特色、有市场、有科技、有带动性的产业,全县农信社累计发放特色农业贷款1.1亿元,支持农民从事食用仙人掌、樱桃西红柿、胡萝卜、奶牛等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种也由2002年的10个增加到现在的20多个。目前,全县特色农业发展基地达300多个,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既有规模又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据统计,全县农民收入的60%来自特色农业,年均收入以6%的速度递增,特色农业带来的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的1/2强。
  通过全力开展小额信贷支农工作,信用社也赢得了丰厚的回报。一是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到目前,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达21.8亿元,三年净增存款4亿元,平均年增长1.3亿元。二是弱化了信贷风险。通过投放小额农贷,控制大额贷款的投放,全县信用社的经营出现了勃勃生机,三年减亏增盈4000余万元,2002年年底实现盈利612万元。三是改善了信用环境。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由此达到了“三满意”,即政府满意,发展农村经济有了保障;农民满意,农业生产有了资金;信用社满意,业务发展有了源泉。(□文/孙振宇)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896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