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25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11/9/1

作者

□文/吴晶晶

浏览次数

875 次

社会责任会计的经济学分析
  提要 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新兴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对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基础。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福利经济学;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如依法缴纳税金、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污染、节约资源消耗、创造就业机会、支付职工工资、维护职工权益等。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传统会计的结合,它是以企业为主体,站在社会的角度,运用会计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社会成本、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测定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和造成的损害,以向政府、债权人、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一门新兴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对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经济学相关角度来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既促进了社会责任会计学科的发展,又奠定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是整个会计理论基础的中心,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也大部分来自于经济学。经济学的各分支体系中,福利经济学是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增进现代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它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
  (一)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福利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二十年代创立的,它是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福利经济学认为改进社会整体福利状况是研究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社会成员的福利。若把如何提高社会成员的福利这一问题具体细化为社会成员福利的内容如何、社会成员福利的评价标准如何、影响社会成员福利高低的影响因素如何等,则必将会强调企业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二)福利经济学是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的基础上,这种盲目发展经济的模式必将会反过来制约后续的经济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福利和地球的未来存亡,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各级政府也相继开始重视企业对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和社会公众福利等社会责任问题。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谋求最大收益的同时,还必须兼顾企业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利益。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新的企业责任观念,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强调实施福利主义经济政策。除了在环保、自然资源再生方面大力投入外,还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养老等方面增加了大量政府开支,同时也要求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样,社会责任会计便应运而生,通过核算、反映、监督、控制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社会目标和社会公众期望。由上可知,社会责任会计产生所依据的正是福利经济学派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可以说,福利经济学是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而社会责任会计则是从宏观角度衡量核算和监督企业目标执行情况。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外部性思考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外部性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于20世纪初提出的,它是指人们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外部性和社会责任会计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外部性的基本理论来进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效用分析。
  (一)外部性理论概述。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非市场性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外部性有正向外部性,称之为外部经济,这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无偿为其他人带来利益,但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相反,产生负向外部影响的经济活动称为外部不经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从权责相对应的角度看,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造成了外部不经济,理应由企业来负责减少和消除。要减少和消除外部不经济,就要求企业在废物回收、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安全生产等方面增加投入。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有利于反映和监督企业在减少和消除外部不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因此,外部性理论也是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外部性效用分析。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社会责任会计要对其加以确认、计量和披露,用来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调节方式进行补充调节,使得企业披露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企业处理这种影响造成的社会成本。社会责任会计对外部不经济的披露和反映有利于促进企业履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假定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p和Cs。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有Cp<Cs。如果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Rp大于其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即有Cp<Rp<Cs,那么该企业显然会按照他目前的生产经营方式继续经营下去,以赚取更大的私人利益,而不管其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对其他社会群体的财富造成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行社会责任会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不经济对社会和经济运行的不良影响。如果该企业实行社会责任会计,就必须向政府监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披露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相关部门就可以看到该企业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具体数额,要求该企业为了弥补差额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企业迫于压力,采取了相关的承担社会成本的措施,就会减少一部分私人利益,即为(Cs-Cp),而社会上其他社会群体由此而避免的损失也为(Cs-Cp)。这样重新分配后,可以使每个人的损失都减少,亦即每个人的福利水平增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公平得到了体现。
  除此之外,经济学者们还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如政府使用税收和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合并、明确财产权等等,将这些措施与社会责任会计配合使用,互相渗透,更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有利于促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并产生丰富的理论成果,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实践。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责任会计尚处于认识、探索阶段。通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和外部性效用分析,有助于我们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为构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探索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孙月平.应用福利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田昆儒,康剑青,宋东亮.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07.
[4]邬娟.社会责任会计的经济学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18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