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25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1/9/1

作者

□文/许子珊

浏览次数

2014 次

注重沟通技巧 提高工作能力
  提要 本文在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提出班主任和学生、任课教师、家长沟通协调基本策略。
  关键词:沟通;班主任;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不断有学者研究和讨论哪些是班主任的核心能力。揭水平、韩曼如等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班主任的表述差异是胜任力的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之一;海安教育局的张怀明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论证出沟通与协调是班主任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之上,依照人际沟通的原理,清晰描述职业院校这一特定环境下,学生、任课教师、家长三个沟通对象的特征,分析现沟通信息的类型和沟通渠道的优劣,最后给出班主任和学生、任课教师、家长沟通协调基本策略。
  一、职业院校班主任沟通现状
  沟通的接受者是指获得信息的人。接受者必须从事信息解码的工作,即将信息转化为他所能了解的想法和感受。这一过程要受到接受者的经验、知识、才能、个人素质以及对信息输出者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在学校里,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是班主任沟通的三个重要接受者。班主任是信息的来源,他(她)必须在充分了解接受者的特点和沟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以利于他们的理解。
  (一)中高职学生的特点
  1、缺乏学习主动性。原因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内因是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差,高职学生的中考成绩仅仅达到及格水平,中职学生的成绩更是仅有总分的45%左右。因此,学生整体基础知识薄弱,根基不牢固,又对学习失去兴趣,理解力和记忆力不强,这对教与学都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二是外因来自社会上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偏见,这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
  2、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差。目前,在校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长辈们的长期溺爱,使得相当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强,独立自理能力差。
  3、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比较突出。父母的迁就和宠爱,引起了学生心理的个性畸形发展,导致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难以融洽相处,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4、“非正式群体组织”现象存在。笔者认为,在校的学生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联系会加深他们之间的了解,从而形成某种共识,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群体,姑且称之为“非正式群体组织”。当班级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班集体目标相冲突时,则会对班集体工作产生不利影响。那些不积极、不健康的非正式组织成员因为误导而凝聚在一起,形成抗衡班级管理的反面力量,无形中加大班级建设的难度,不利于班集体成员的正常成长。
  (二)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问题
  1、沟通障碍。这是一个普遍的、突出的问题。据一项调查显示,大约47%的教师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才产生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想法;另一方面在不少家长那里,教师与家长主动沟通,还被视为是“非正常”的“告状”、“求助”;37.3%的家长在孩子犯较大过错时才有与教师交流孩子有关情况的想法。这不仅与国际惯例不符,与儿童教育的规律特征也是相悖的。目前,家校合作出现的“流于形式多、单向灌输多、一味要求多”等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和“理解与沟通”出现障碍密不可分的。
  2、沟通不当。一方面尽管不少班主任已经意识到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但缺乏正确、合理的沟通方法、沟通形式,缺乏沟通策略和沟通技巧。更有甚者,有的班主任把教育学生的重任按校园和家庭“划清界限”,与家长“各负其责”;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因为孩子在学业或行为方面出现问题而把责任、罪过推给老师,怨恨老师。特别是当教育教学成果不佳时,双方就容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加之双方缺乏正确、合理的沟通方式、方法,有可能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严重影响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手段无限拓展了学生的社会空间,学生自由支配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多。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对于学校,他们对学生的可控信息在其全部信息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这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学校与家长协同实现有效沟通,加强合作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需要和迫切过。那么,如何改善家校的沟通与合作呢?这不仅仅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
  (三)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归根到底是共同进行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的全面法杖,培养成为一个合格有用的高级专门人才,班主任在良好班风学风的建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又要以专业学习为主,其课程的学习自然要占用大部分时间,而任课教师又是整个“学业”教育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因此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共性是“育人”,而个性在于侧重“成人”还是“成才”。
  任课老师与班主任沟通的主要信息有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积极性、学习能力、课堂组织纪律、完成作业情况、学习氛围、教学质量、教材使用情况等具体表现,班主任通过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加强学生管理和班级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离不开班主任的帮助,而班主任跟学生接触的机会和时间远多于任课教师,将学生的性格特征、动手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在同学中的美誉度等信息传达给任课教师。但是,职业院校中任课教师有部分外聘教师,联系方式不为班主任所知,即便是在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时间也难达成一致,沟通时间难以保证。此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沟通的时间和次数并没有被严格规定,所以这种沟通限于班主任的意识和责任信,沟通的效果难以估计。
  二、影响班主任有效沟通的深层根源剖析
  (一)受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双方通过有效沟通以加强合作的意识比较淡薄。观念束缚人,一方面一些教师至今未能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仍然根据这种角色形象指导自己的言行,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这就很难与学生、家长平等沟通,极易产生沟通障碍;另一方面是学生多为“90后”一代,叛逆、追求平等,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对班主任的尊重程度远不及“80后”;家长又深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束缚,加上来自含蓄、内敛型文化的内在约束,许多人还不习惯、不愿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从这个意义讲,沟通意识不强,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它实质上是一个深层的文化特性问题。
  (二)班主任对学生个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造成沟通困难,而沟通渠道的闭塞、单纯在客观上不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如上所述,由于教育场所、教育时空的不同,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在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了针对同一个教育对象的“信息不对称性”,这就在客观上给班主任的沟通造成困难。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才使得沟通成为必不可少。
  (三)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沟通主体在个性、兴趣、气质、能力方面的差异,沟通时的情绪与态度所构成的气氛,都会导致沟通障碍的产生。年龄差异、阅历差异、文化背景差异等等。
  三、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沟通、协调的基本策略
  (一)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实情,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是班主任加强与学生沟通的重点内容。
  1、做到地位平等与真心关爱。爱是水之源、木之本、师生关系之根。班主任要做到热爱关心学生,要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根本方法是深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学生;班主任还要能够换位思考,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常做到心理位置交换,体验、感受学生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刻地理解学生。
  2、注意心理沟通方法。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拉近彼此的距离,使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起温暖、友善、和蔼与相互沟通的关系。班主任同时倾听学生语言及非语言的信息,同时利用语言及非语言的基本倾听行为反应,来促进彼此的沟通。在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之后,当面指出其存在的情感、观念、行为的矛盾,促使其面对或正视这些矛盾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阻碍他自我了解或阻碍他从事积极行为的矛盾与冲突,并不在于学生说错了什么话或做错了什么事,不是指出错误而是反射矛盾。前者的重心落在纠正错误上;后者的重心则落在讨论问题、帮助当事人上。
  (二)与家长的协调与沟通
  1、家境研究是班主任的必修课。学生的成长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家境研究。如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对学生家庭成员的特点、文化层次、经济收入、对孩子成长的期望以及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了解。随着“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大幅度出现,隔代教育带来的家庭教育中的不一致性越发突出,社会转型期的激荡也使非正常家庭给孩子成长带来障碍和负面影响,这些都是家境研究的重要内容。
  2、与家长沟通注意事项。其一,以理解宽容赢得家长支持。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要注意把握分寸。面对学生所犯错误,班主任不要把怨气撒到家长身上,挫伤家长的自尊心,要用商量、征询的口气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处理学生问题;其二,平等对待学生家长。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情况不同,班主任不能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涉及双方家长时,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应一视同仁;其三,增强沟通的目的性。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时要充分考虑谈论话题、切入点、谈话要点,在时间安排上要尊重家长。
  (三)与科任教师的协调与沟通。班级教师集体的产生取决于班级全体教师在教育上是否持有共同的目标,这是班级教师集体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班主任要善于与科任教师进行协调与沟通,形成有效的育人团队。班主任在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中要努力做到:使班级全体教师形成共同的目标;要通过各种方式树立科任教师的形象;要与科任教师定期沟通思想,经常交换意见及时化解矛盾,增强班级教师集体的凝聚力;协调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作者单位: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揭水平,马红宇,周宗奎,陈继文.小学优秀班主任素质结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张怀明.班主任沟通协调能力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26.5.
[3]黄晓初,张帆.浅谈高职教育学生管理现状与途径[J].科学咨询,2007.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528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