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25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1/9/1

作者

□文/周学军

浏览次数

1332 次

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提要 随着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教育成本不断提高。同时,高校的学杂费、住宿费和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学费已经成为收入较低家庭的沉重负担。所以,民办高校贫困生的高额学费、贫困生界定存在特殊性、民办高校勤工俭学岗位缺乏和贫困生担负着沉重的生活和心理压力等,都成为目前贫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查阅前人著作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想法,目的在于建立适合民办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提高民办高校资助工作实效,以真正实现维护贫困生公平、公正地接受教育的权益。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近十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贫困生问题。为了维护贫困生接受教育的权益,让更多的贫困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党和国家密切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和完善了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保障水平,从政策上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
  在政府发展教育的政策指引下,20世纪九十年代民办高校异军突起,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06年,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总数达到596所,其中,独立学院318所,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为280.5万人,占全国普通及成人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12.4%;截至2010年,普通民办高校350所。
  一、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形成的直接原因在于民办高校的高额学费。从历年的学费收费情况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学费涨速迅猛。而从近几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情况来看,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1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2,029元;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425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2,210元;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6,28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有2,253元;显然高校的学费提高幅度远远超过普通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同时,高校的学杂费、住宿费和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以学费标准13,000元、住宿费1,200元和月均800元的生活费计算,完成一年民办高校的学习、生活费用大概需要25,000元,那么完成四年的民办本科教育需要花费10万元左右。如果以2000年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来说,要培养一名民办大学的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15年的收入,而需要一个农民45年的收入。对于高昂的各种费用,经济不发达地区、落后的农村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经济贫困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随着高校扩招,贫困生的比例还会继续呈上升的趋势。因此,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额的快速上涨,成为“上学难”的直接原因。
  2、贫困生界定存在特殊性。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中明确了贫困生的定义: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这里所说的“教育费用”主要是指学杂费(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和生活费(伙食费、衣服更新费等)。无力支付学费的为特困生,支付学费困难的为一般贫困生,各高校均按照该界定标准来鉴定本校贫困生。但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学费水平的研究来看,两者学费相差甚是悬殊,而贫困生界定是按照学生是否可以支付在校期间的学杂费标准来界定,那么民办高校贫困生的贫困存在特殊性。
  3、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单一,资助力度缺乏。对贫困生的各种补助,除了各校有限的勤工助学经费外,其他资助资金都依靠政府的拨款。政府分配的比例大,拨款多,民办高校中就有更多的贫困生能获得资助;政府分配的比例小,拨款少,那么只能资助到较少的贫困生。而在公办高校,除了国家政府的办学经费拨款和贫困生资助资金支持外,还有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名人在校内设立的各类奖助学金用于资助在校贫困生,公办高校的学生资助资金来源多元化,资助种类繁多,资助面宽,资助力度更大。与此同时,国家在制定的资助政策中,其设定资助标准的依据是公办高校的平均学费水平。相对于学费水平较高的民办高校贫困生,国家的奖助学金资助只能解决一段时间的生活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解决高额学费问题。因此,民办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单一,资助金额有限,资助的力度偏小。
  4、贫困生担负着沉重的生活和心理压力。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所在地的人均收入水平影响了消费水平的高低。在校贫困生平均月消费水平较低,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严重干扰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在我们日常的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发现:一是贫困生中存在个别学习拔尖,各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二是个别贫困生成绩非常差,心理问题极其严重,自闭、自卑。
  二、民办高校学生资助策略与建议
  1、制定符合民办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资助政策。作为引入市场机制的民办高校,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任。民办高校为高等教育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民办高校眼前所取得的成绩,而忽视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政府着重考虑在经费政策上对民办高校实施资助:一方面获取政府财政拨款,拓展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渠道,为民办高校提供部分办学经费来源;另一方面加大对民办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加强政策研究,建立适合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公平竞争的财政资助政策,从政策上实现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平等。
  2、进一步扩大民办高校贫困生“奖、助、贷、补”资助力度。“奖、助、贷、补”等资助措施构成了国家和政府对民办高校贫困生提供直接资助的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对于帮助那些没有能力支付民办高等教育费用或者支付能力较低的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民办高校贫困生规模的扩大,贫困生数量的增加,“奖、助、贷、补”的覆盖面仍然不能满足其在校贫困生群体的需求。为了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减轻贫困生家庭经济压力,国家和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对民办高校贫困生“奖、助、贷、补”的覆盖面,加大经济投入,提高资助力度,切实满足民办高校贫困生需求。
  3、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是高校实施贫困生资助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可以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和顺利完成学业的信心。因此,高校应积极拓宽勤工助学岗位渠道。首先,积极创造校内教、研勤工助学岗位,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知识,积极创造教辅、教研岗位,实现勤工助学活动由单一的“劳动型”向“智力型”转变;其次,积极拓展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学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大力发展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这不仅能够扩大勤工俭学渠道,还可以为贫困生积累工作经验。
  4、建立心理救助措施和机制。由于高校贫困生绝大多数来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他们承受着比一般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等。国家和政府为在校贫困生提供物质资助的同时,需要高校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将心理援助作为贫困生资助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高校首先要积极开展对贫困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困惑,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其次,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进行指导,帮助高校贫困生提高心理承受力,树立信心。
  (作者单位:三江学院)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528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