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38期/经营理念/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1/12

作者

-

浏览次数

2733 次

沉沉浮浮史玉柱
  
  ——揭开巨人“不死”之谜
  提起史玉柱无人不知,他从4000元起家,在短短两三年内就跻身中国十大富豪之列,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创富的典范。后来,他也随“巨人大厦”而倒下,背负数亿债务。再后来,他在珠海倒下却在上海东山再起,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他经过多年隐匿与修炼后,以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重新浮出水面,于是市场上出现了火爆一时的“脑白金”,靠此史玉柱还清了所有债务。从兴旺到倒掉,再到东山再起,史玉柱和巨人集团的轨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独特标本。

第一张王牌:
  创造“巨人”品牌价值

  史玉柱,1962年生,安徽蚌埠人,1984年,史玉柱在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之后,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负责各种数据的分析处理,当时的史玉柱只有24岁,出类拔萃的工作成绩引起了有关领导的关注,上级决定将他作为第三梯队送到深圳大学科学管理系进修研究生,一毕业就可以定为处级干部,生活给他铺开的是一幅非常美好的未来蓝图。
  可是,读完研究生之后,史玉柱意识到电脑软件开发在中国有很大市场,便做出了几乎是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决定——辞职、创业。史玉柱登上飞机飞往深圳的时候,身上的全部家当就是东挪西借的4000元人民币,当时的4000元人民币在深圳已经不够大款们的一顿茶钱了。不过,史玉柱就是用手中仅有的4000元人民币,与当时只有19岁的另一位年轻伙伴蔡玮一起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耗费9个月心血研究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
  1989年8月2日,他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收钱的时间差,用全部的4000元钱做了一个8400元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13天后,史玉柱即获15820元,一个月后,4000元广告已换来10万元回报。面对这第一笔利润,史玉柱索性把其全部变成广告。四个月后,M-6401为他赚回100万。后来,史玉柱又潜心研究,研制出了M-6402文字处理软件系列产品。
  此时,史玉柱产生了创办公司的念头,他想:“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办的公司也要成为中国的IBM,不如就用‘巨人’这个词来命名公司。”
  1991年7月份,“巨人集团”实行战略转移,总部由深圳迁往珠海,“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迅速升格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为1.19亿元人民币,下设8个分公司。这一年,M6403桌面印刷系统共卖出2.8万套,创造利润3500万元人民币,为“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1993年7月份,“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已经发展到38个,是仅次于“四通公司”的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拥有M-6505汉卡,中文笔记本电脑、手写电脑等五个拳头产品。那时候,“巨人”也是珠海产值最高的企业,年仅31岁的史玉柱便获得珠海市第二届科技重奖特等奖,珠海市政府颁发给他一辆奥迪轿车、三室一厅的103平方米住房和奖金63万元人民币。
  1994年以后,史玉柱认为,全世界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汉卡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继续从事软件,抗不过猖獗的盗版;搞硬件,又没有核心技术。于是,1994年上半年,史玉柱改行做保健品了,尤其是生物工程,脑黄金项目从零开始。
  史玉柱把自己的企业发展称之为打战役,比如在1994年确立自己的三大主导产业时,史玉柱就称之为要打“三大战役”,即电脑、药品、保健品。的确,这三大战役在1995年初为史玉柱创造了奇迹,比如1994年底开始的脑黄金战役,在1995年1至3月,脑黄金的回款额居然做到了1.9亿元。
  但是,1995年,巨人公司在保健品的开发上却亏损了超过一亿元,而1996年,差不多所有子公司都没有利润上缴。“巨人”内部也陷入组织涣散、管理不力、干部无责任心的状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每月高达几百万元人民币。保健品市场滑坡到最低点,集团资金周转非常困难。
  与此同时,史玉柱个人狂热的典型之作——高70层、投资额12亿元的珠海巨人智能大厦(最终未有完工)在不断抽干“巨人”产业的血。据说,在决定进入房地产和生物工程领域之前,史玉柱曾设想了一个绝妙的财务运作机制:先用开发巨人大厦卖楼花的钱投入生物工程,再用生物工程产生的利润反过来支持巨人大厦。但是,实际的运作出现了偏差,巨人大厦的预算不断上升,史玉柱把保健品和电脑软件产业的生产和广告促销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大厦建设也于事无补,还欠下了巨大的债务。1998年元月,巨人集团资产债务呈冷冻状,结局是2.5亿负债,总资产只有2.2亿:1.7亿的巨人大厦和5000多万的巨人办公楼。随着“巨人倒下”,史玉柱便离开广东,“北上”隐姓埋名了。
  尽管“巨人倒下”,但“巨人”两个字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在当时中国企业的品牌中无人能及。
  巨人神话的缔造者,少年得志的史玉柱应该说是中国最早的“知本家”,他成为当时无数人心目中的商业偶像。白手起家,靠技术和高科技产品迅速积累财富,成为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和外企的有力竞争对手。无论是个人奋斗,还是民族精神,还是知识创造财富,史玉柱都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
  然而登高跌必重,称霸的梦想和巨人大厦一起膨胀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后,失败也只是一夜之间。英雄末路的史玉柱没有逃避,选择的是从头再来。

第二张王牌:
  何学林极地营救

  正当史玉柱陷入困境之时,作为我国第一代职业策划人、实践派经济学者、财经作家的何学林,于1997年10月应史玉柱的邀请,秘商挽救巨人之道。何学林首先为史玉柱设计的是“零成本”收购方案,即收购方不需要掏一分钱,但条件是“整体接收”,接受巨人集团的所有资产和负债,承担所有债权债务,收购方占51%以上的股份,史玉柱占49%以下的股份。收购之后,由收购方投入启动资金,将断裂的资金链焊起来,重新启动新巨人,收购方用“零成本”收购的主要是“巨人”品牌的无形资产。通过收购,巨人集团原先积累的无形资产一下子被嫁接到了收购者身上。
  然而,史玉柱不愿意巨人集团被整体收购,他打算将巨人大厦从巨人集团剥离出来寻求合作,出让股份。史玉柱的算盘是,巨人大厦盘活了,整个巨人集团也就保住了,而且他出让的只是一个项目的股权,整个集团还是他的。最终,巨人大厦股权出让计划无果而终。
  其后,何学林又给史玉柱开出让人有点意外的新“药方”:进军保健品行业,做脑黄金,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此为突破口,进入良性循环。
  史玉柱当时愣了:“进入保健品行业是我的一大失误,你怎么反叫我做保健品?这不是让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吗?”而何学林认为,当年史玉柱进入保健品行业是弃主业而入新行,犯了经营战略错误,但他已经在这个行业付出了上亿元的学费,成了这个行业的行家,加上,当时巨人脑黄金的市场销售还是不错的,鼎盛时期每月回款额高达几千万元,如果再创昔日辉煌,只需几个月,便可全部还清所有债务。
  最终,史玉柱采纳了何学林的建议,酝酿成熟后,向保健品行业发出倾力一击。他将“脑黄金”的名字改成了“脑白金”,并从一个朋友处借得50万元,在上海注册了健特公司,在珠海注册了康奇公司和士安公司。
  为了掩人耳目,躲避债权人和媒体的追击,史玉柱这次彻底从台前退到幕后,自己神秘隐藏了起来。在这些公司当中,史玉柱都不是法人代表,包括史玉柱的大本营上海健特公司,法人代表也是由他的一名部下担任,史玉柱本人的公开身份则是“策划总监”,而双方私下签订秘密协议,史玉柱才是事实上的老板。
  “上海健特”办公地点选择在金玉兰广场,据说,史玉柱所以选择金玉兰广场作为“上海健特”的办公地点,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楼下“避风塘”小吃店,史玉柱策划了一则上海健特招聘广告,广告画面上,一只小鸡刚刚从蛋壳里出来,连站都站不稳,再加上一句“我贫血,我要长大”的招聘广告词。这则颇具创意的广告词一时间令上海“前程无忧”网站和报纸大加赞赏,广告接单员向史玉柱表示,我们“前程无忧”的CEO一定会对你有兴趣,怎么样?到我们公司去,报酬一定不低……
  在史玉柱的各种公开访谈中,他说,“脑白金是1998年3月份问世的,当时没有钱,我个人向朋友借了50万元,先做一个县,花了10万元广告费在江苏省江阴市打市场,很快产生了热烈的市场效应,我对下属说,行了,我们有救了,这个产品一年至少可以上10个亿的销售额”。“脑白金”的问世填补了国内保健品行业低迷期过后的市场空当,风靡全国。到2000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2001年1月份,脑白金销售额超过2亿元,创造了中国保健品市场单一品种月销售额纪录。
  史玉柱说,当年珠海巨人集团做脑黄金是代销的,其结果有3亿元款项收不回来。而此番做脑白金,钱不到站不发货。他透露,他的营销谋略是:脑白金一个地区市场启动前,先打广告,让顾客到商店找上门,然后等着经销商带着钱来要货。
  “今年过年不收礼,要收就收脑白金。”脑白金的广告铺天盖地,销售出天文数字,又是一个一夜之间,史玉柱东山再起,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

第三张王牌:
借壳还款重树信誉形象

  有不少人还记得,2000年史玉柱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曾信誓旦旦地说:“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所以,史玉柱事先已与新公司约定,如果新公司效益上来了,他个人通过向新公司借款来偿还烂尾多年的珠海巨人大厦的楼花。2001年1月30日,他以“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的名义在《珠海特区报》上刊登公告:在珠海石景山旅游中心收购在内地发售的巨人大厦楼花和契约。其收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70%的价格一次性收购,另一种是按原价分两次支付,先支付40%,2001年年底再支付余款。收购时间为1月31日~2月15日。有记者采访后说,有95%原巨人集团的老员工,原意按原价分两次兑换楼花,他们并且认为:士安就是史玉柱的。虽然史玉柱曾亲临珠海料理收购之事,但他一直“隐身”在收购行动的背后,这原因不言而喻,史玉柱此举是以“士安的外壳来消除自己的污点。
  据媒体报道:珠海巨人集团欠了香港和内地老百姓1.5亿元钱。至于还款来源,史玉柱称,这1.5亿元中,4000万元是向上海绿谷集团吕松涛处借的,1.1亿元是上海健特公司做“脑白金”的利润,这些钱都是他以个人的名义借的。
  有人对守信还钱的行为十分推崇,称他为“道德典范”、“真正的巨人”、“诚信的楷模”、“真正的英雄”、“是条汉子”;有人则嗤之以鼻,认为史玉柱此举又是在为他的新产品推销做软广告;有人认为,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至少他没让那些投资人血本无归,到底还算“有良心”。
  不管怎样,史玉柱还钱是为了打信誉牌,为日后别人对他信任、银行对他信任、合作伙伴对他信任、投资者对他信任而埋下伏笔。
  事实正是这样,有统计显示,由还债而引发的新闻报道,其广告价值超过1亿元,正好与史玉柱还债的数额相当。何学林认为:对史玉柱来说,还债也是最好的复出广告,通过还债,史玉柱得以正大光明地重新走上前台,不仅修复了自己的人格形象,也挽救了自己的企业和事业,但如果不还债,史玉柱恐怕就只能永远地躲在幕后了。

第四张王牌:
寻找上市让“巨人”重生

  如今,史玉柱有了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身份,从“健特”再到“巨人”,从“决策顾问”回到“董事长”,史玉柱以及巨人这个品牌逐渐还原。
  可以这样说,史玉柱借脑白金打了翻身仗,脑白金就像久寻而得的“奶酪”,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分析人士认为:脑白金对于史玉柱的未来意味着什么还不可不测。因为一种保健品热销的周期一般为5年左右,脑白金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因此,在新的诉求概念中,进入资本市场是史玉柱复出的一个重大使命。因为,围绕以生物制药领域为主体产业、在投资领域适当探索的发展战略,资金也是史玉柱的奋斗目标。
  史玉柱认为:从企业安全的角度,企业也应该上市。上市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规范。如果我们回头看看,在这个行业里,很多企业已经下去了,而且下去就起不来了,但上市公司抗波折的能力就高得多,像哈慈、太阳神也有波折,但现在还活着。而且现在保健品行业的企业也在一拨拨地上市,像光大昂立、太太药业等。上市逼你走稳,公司管理将进入更加规范的阶段,以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后来是公司的办公会议作决定,现在有了独立董事,管理会更规范。
  2002年11月,一则新闻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史玉柱一纸公告卖了脑白金,商标转让价1.46亿,”史玉柱脱身得确实漂亮,但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疑虑:史玉柱是实业家还时投资银行家。
  1997年1月,巨人大厦债务危机后,有媒体猜测史玉柱有这样一个大公司,不会还不起那一点钱,不然他凭什么东山再起?后来他开发并卖火脑白金。据说,史玉柱也许在这段时期发现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原来比保健品行业好玩得多,更容易发挥他的营销天才。
  史玉柱有绝顶聪明的商业头脑,他在挤干了脑白金大部分的价值后,临走把还剩下不多价值的脑白金以1亿多的高价卖了,他是赚大了!

史玉柱:
“我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

  “巨人”在中国民营经济坎坷的发展史上谱下了一曲悲怆但又雄壮的《英雄交响曲》。任何往事的联想及衍生都令人们感叹盛赞,让正在编织“光荣与梦想”的人们从中汲取梦想成真的要素。
  史玉柱说:“我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他告诉大家汲取“巨人”失败的教训。史玉柱反省问题出在哪里:一味追求速度、盲目扩张搞多元化经营,在一些不是自己优势的领域铺很大的摊子,搞“阵地战”,结果有限的资金分散在跨度很大的领域,被“各个击破”,最终在财政上陷入了困境,并且是掉在传统的陷阱——房地产上。史玉柱认为,投资决策的失误是一个企业最致命的失误,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应判断投资的是否为朝阳行业,是否熟悉,干部队伍是否能将特长充分发挥,这些标准缺一不可,当发现苗头不对时应当机立断、及时撤出。
  企业文化是企业实践有效管理的十分重要的辅助工具。史玉柱指出,当时的“巨人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说到做不到导致企业内部形成“信任危机”,干部不敢承揽个人责任,出了问题相互推诿,找不到责任人;总盯住别人的过失而时常原谅自己的错误,导致企业的氛围恶化;总是强调困难和所谓的“苦劳”而置企业的利益于不顾;稍有成就之后就放弃“艰苦奋斗”的作风,导致企业整体的战斗力下降等。
  史玉柱认为,“巨人”当时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管理条款多,面面俱到而没有重点,导致管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现责、权、利的配套。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觉得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四通老总段永基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成功经验的总结多数是扭曲的,教训的总结才是正确的。”痛定思痛,史玉柱道出肺腑之言。
  巨人“出事”后,所有的自救努力宣告失败。经朋友的安排,史玉柱于1998年底一个人悄悄躲在南京东郊“疗伤”,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内部招待所。这期间他明白了什么叫卧薪尝胆。他白天经常一个人开着一辆旧吉普车到东郊,随身带的只是矿泉水和面包,车上有几本书都被他翻烂了,那几本书是《毛泽东和第五次反围剿》、《太平天国》、《洪秀全》、《长征》。这些历史人物和他们所经历的重大事件的成败得失都给他以巨大的震撼和启迪。
  史玉柱说,民营企业都很苦。民营企业在起步阶段是很难很苦的,鼓励创业的社会要宽容失误,不能简单地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惯性思维去审视企业的经营者。
  对于史玉柱,外界也一直没有办法评价他的对与错、功与过。他更从容地将自己终极的成功与失败呈现给世人,也因为种种失败与成功交织在一起,勾勒出史玉柱生命的纷繁富丽。史玉柱,一路走好!(□文/车云帆)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11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