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38期/对策研究/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1/12

作者

-

浏览次数

2693 次

浅谈我国梨果业流通现状
  
  一、目前梨果贸易情况
  从面积和产量上看,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梨的生产面积、产量在世界上都是最多的。世界上产梨的国家有76个,遍及五大洲,面积达1600千公顷,产量1600万吨,我国梨的产量为780万吨,约占世界产量的48.5%。河北是我国产梨大省,商品产量在180万吨左右,占我国梨总产量的1/3,其次是山东、湖北、安徽、陕西、辽宁、江苏等。
  从品种上看,世界上栽培的梨分两大类,软与硬肉之分,即西洋梨和东方梨。我国主要产东方梨,可分四大系统:秋子梨系统、白梨系统、砂梨系统和西洋梨系统。就主栽品种讲:砀山酥梨、鸭梨、雪花梨、苹果梨、锦丰梨、京白梨、秋白梨、黄花梨、库尔勒香梨、南果梨、荏梨、早酥梨和尖把梨等,其产量除中国、日本和韩国外,都是西洋梨的产量,美国、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德国5个国家的产量占世界洋梨产量的46.3%,我国占东方梨产量的91.5%,日本为5.2%,韩国为3.3%。栽培品种,美洲、欧洲为西洋梨品种,日本和韩国主要是砂梨系统,日本栽培的品种主要为“三水梨”(幸水、丰水、新水)和二十世纪(商品名水晶梨),韩国栽培量最大的是新高,其次是长十郎。
  鸭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秦汉时期,河北省就有海外贸易在渤海北岸的秦皇岛港作通商门户,梨果曾成为海外通商贸易的主要商品,有记载的1804年清朝嘉庆9年泊头鸭梨(又名天津鸭梨)经天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到香港和东南亚各国。所以,河北省不仅是我国梨的主要生产地,也是大宗果出口基地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头号梨果生产大国, 1999年出口梨果12万吨左右,仅占总产量的1.5%,远远低于世界出口国的平均水平(10.4%),这与“头号大国”的名称极不相称。加入世贸后,我国梨果出口贸易比较活跃,贸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出口数量呈现持续增长势头,2002年1-10月份,我国鲜梨出口量达16.6万吨,主要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近年来开辟的欧美市场,可是价格却不近人意,国际市场上出口平均价格是621美元/吨,最高的是日本,每吨高达3517.3美元/吨,而我国仅为250美元/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是日本的7.1%。目前我国的梨果面积和产量虽呈逐年增长趋势,可梨的年平均价格持续走低,综合平均价格由1998年的每公斤3.5元下降到2002年的2.2元,下降幅度为35.6%。出口吨价更是严重下滑,1999年出口价格为250美元/吨,分别是1982年和1988年出口价的67%和57%,以河北鸭梨为例,在欧美市场上由原来天津港口交货价每箱20美元,发展到现在每箱10美元。
  二、我国梨果贸易优势
  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劳动力价格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相对较低,而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成本和售价相对较低,使得我国梨果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传统的果品消费习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的消费者,近年来对东方梨愈加喜爱,日本梨和我国鸭梨与库尔勒香梨,每年都有相当数量出口到上述国家,尤以河北鸭梨,2002年出口统计已达7万吨,出口地区已扩展到印度等地。
  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水果贸易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就梨果而言,除日本、韩国能生产外,其它国家生产很少或几乎不能生产,特别是东南亚周边国家,这就成为我国梨果的广阔市场。今年我国同东南亚建立了自由贸易区,10月份开始和泰国实现蔬果零关税,这对我国的梨果出口又是个难得的机遇。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生产出高质量的果品,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梨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质差、价格低。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栽培者在建园时,缺乏对市场的全面了解,改良品种杂乱,生产中只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更有部分栽培者,为了强占市场,提早采收,导致劣质果品大量充斥市场。在我国,梨果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像近年来引进的黄金、黄冠等新品种梨,在河北市场上从前年的5.00元/公斤到现在2.00元/公斤。
  另外,我国果园管理粗放,果农素质差,有些果园还是传统的栽培管理技术,例如我省部分会员,种的是新品种梨,可却不知道如何进行人工授粉。今年通过协会引导作用和找专家现场指导,绝大部分新品种梨园进行了人工授粉,梨果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2、产业化水平低。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果品腐烂损失严重,大都是一流产量、二流企业、三流包装,所产梨果80%以上只能国内销售,而进不了国际市场。何况我国现行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每家的栽培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在管理上问题很多,你用生物药、有机肥,我用剧毒药、化肥、膨大剂,造成质量不等。加之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缺乏正规化的包装和清选分级设备,果实品质差异较大。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现代化果品自动分级、检测、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备到处可见,产品经过商品化处理后,其商品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果品的竞争力。而我国梨果,仍然是清一色的18公斤纸箱装,更谈不上采后处理工作了,外国80%以上,我国不到10%,而且绝大部分是手工作业。果业只有样品观念,缺乏商品意识,很难适应国际市场果品竞争的需要。9月份在北京大兴举行的梨果评优比赛中,160多个样品参赛,有21个样品质量不合格。
  3、大型龙头企业经济组织少。特别是外向型龙头企业经济组织更少,行业带动能力弱,形不成企业龙头与龙尾农户的“利益——风险共同体”,仍然是千千万万个果农以户为单位闯市场的经营状况,所以出现了梨果在国际市场的恶性竞争局面。像河北省河间市果品公司自营出口鸭梨到美国,从原来的20美元/箱到现在仓库价8.8美元/箱。
  4、“检疫壁垒”也是制约我国梨果出口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为确保本国农业生产安全,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国内农产品贸易,采取了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管理农产品的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梨果业的出口。2001年,河北省的鸭梨曾遭到美国退货,他们在到港的鸭梨上截获了一种所谓的新梨果病害,而宣布暂停从我国进口鸭梨。后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北农大的一些专家的努力,在2002年10月对我国鸭梨解禁。
  5、行业协会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行业协会不仅是政府的桥梁,而且政策性强、组织化程度高。如美国的脐橙协会,不用农民操心市场的销售、广告、宣传等工作,所有事情由协会去办理,果农只交果,等着分钱。并且在国外,如果果品出现反倾销案件,人家也只认协会,不认政府,只能由协会出面解决。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初涉国际市场,经验不足,且心存忐忑。尤其是遇到“洋官司”,动辄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诉讼费用,一般企业担心赔了夫人又折兵而最终吃哑巴亏的不在少数。这个时候,如行业协会提供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指点迷津、撑腰壮胆,将是雪中送炭。关贸壁垒使我国出口企业险象环生,面对国外不断加高的贸易“门槛”,光靠一家或几家企业单打独斗难以承受,需要企业、政府及行业协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四、几点建议
  在制约我国梨果业发展的生产环节、经营管理机制、龙头企业组织建设、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等诸多因素中,后几个方面滞后形成的制约作用明显超过了生产环节,特别是社会化服务不到位、营销无序竞相压价而造成优果不能优价等问题,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1、要完善市场体系,搞好果品流通。围绕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稳定农村为农增收为目的,充分发挥市场对果品资源,特别是鲜梨资源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加快调整,提质增效。同时要改变交易手段,利用和发展产销结合,提倡由“集市农业”变“超市农业”,积极支持批发市场注入新的液态,如连锁经营、上网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展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搞活果品大流通。
  2、调整产业政策,发展规模经营。要尽快推进产业化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提高我国梨果及制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要大力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建设。政府应该在科技、资金、设备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推进果品优质化和规模化生产,使农业结构转向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和提高产品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其既能与进口果品抗衡,又能参与国际竞争。为此,要不断加大果业规模经营的力度,迅速使农民的果产品进入国内外大市场,参与国际大流通间,以便更好地适应入世后形势发展的需要。
  3、建立出口创汇果品生产基地。各地要按照高标准、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原则,在梨果生产最适宜区建立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完善林、渠、路等配套设施,推行生草制和覆盖制,重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合理选择农药,加强生物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生产无公害果品或绿色果品。同时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贮藏、加工能力。
  4、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梨果果品质量标准、无公害产品标准及产地环境标准和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技术规程,实施梨果标准化生产。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省、市级果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严把质量关,靠质量赢得国际市场信誉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实现国际、国内网络联通,及时准确地向生产和经营者提供各种相关信息。结合国家10月份在全国搞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标准示范区认证工作,让更多的种植区申报梨果生产标准示范区。
  5、发展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进程。作为果品行业协会要担当起政府的桥梁和纽带责任,落实好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通过有关部门为果品生产、加工、科研等企业争取项目,扶持会员单位和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实行统一标准、管理、品牌、价格,充分发挥协会的信息面广、资源共享、统一经营的优势,搞好行业自律,协调产销关系,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等。并以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主要经营形式,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在全国内不分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不计形式共同参与,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群体,带头兴办、建设高质量精品园基地,扩大其经济实力,增强其带动能力,协调龙头与龙尾的关系,以服务为宗旨,联合产区企业及果农,推动产加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集利益与风险为一体,逐步形成产业化经营体系。(□文/韩福岭)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43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