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38期/对策研究/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1/12

作者

-

浏览次数

1895 次

关于棉花经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探讨
  
  棉花是重要的农产品,自建国以来的50多年间一直实行计划管理,棉麻企业受国家的委托,负责棉花的收购、加工、储存、调拨,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同时,从中也获得很多益处。现在棉花已步入市场,棉花经营企业已显现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难以生存和发展的症状。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形势,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一批新兴的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棉花经营企业已出现,并将崛起,另一批经营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水平落后的传统棉花经营企业将要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如何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保证棉花经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笔者有一些浅显认识,愿与大家商榷。
  一、棉花经营企业面临的形势
  1、国家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棉花资源。国务院[1998]42号文件规定,从1999年棉花年度开始,逐步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新体制,这一文件标志着棉花流通领域的计划经济已经结束。200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7号文件),规定棉花流通实行“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其核心内容是:打破棉花经营中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实行多渠道经营和有序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棉花生产、流通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政策使棉花流通企业真正走向了市场。
  2、放开后的棉花市场形势也使棉花经营企业面临挑战。一是棉花生产量的不确定。我国棉花生产是一家一户的小商品生产,农民生产什么农产品有自主权,棉花种植面积的多少直接受农产品比较效益的影响,而农产品的比较效益又受制于市场价格,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导致棉花生产量的不稳定性。同时,我国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气候的不稳定性也导致棉花商品量的不稳定。
  二是流通环节的不稳定性。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发育阶段,还不十分完善,虽然国家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棉花交易市场,推出了储备棉销售、商品棉交易、电子撮合交易、仓单质押交易并逐步发展期货交易等,但入市规范交易的商品棉数量占国内棉花流通的比例很少,场外无序交易仍然是主流,各种经营单位非正常经营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违规经营、非法经营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要形成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连锁制、代理制、配送制等先进的流通方式还需要更长的时间,目前这种流通环节的不稳定性也是棉花市场不稳定的重要诱因之一。
  三是棉花消费的不稳定性。目前我国棉花消费主要有生产性消费、生活性消费和其他消费三种,而影响我国棉花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性消费。从纺织工业的状况看,国家限产压锭后全国纺锭保有量为3000多万锭,这两年由于纺织工业效益较好,新上小纺织厂和一些大的纺织企业的技改和扩锭,使棉花耗用大量增加,由过去全国用棉量近8000万担增加到9000万担以上,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3、国际市场形势对国内棉花经营企业的经营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已加入WTO,棉花经营企业同样要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棉花经营企业都存在着不熟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企业规模不够大、缺少国际经营人才、缺少对国际棉花形势研究判断经验等问题,同国际大的棉花经销商相比,我们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劣势,而要变被动为主动,还需要对我们企业本身进一步的改造和整合。
  4、棉花经营企业目前的体制和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供销社棉花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几年来,虽然经过一定程度的深化改革,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主要有产权关系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历史包袱沉重、人员知识老化、经济实力不强等等。带着种种病根的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结果可想而知。而受我国现阶段管理体制和实际情况的制约,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些问题未彻底解决之前是很难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棉花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企业内部的不理顺,使得棉花经营企业的生存难度很大。而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还要进一步增加企业实力,还要有人才培养等等诸多因素的不断优化。
  二、棉花经营企业在新的形势下要振奋精神、深化改革,努力求生存、求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和种种不利的情况,我们要正确分析形势,既要看到问题和困难,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首先是国家政策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可以自主经营、大显身手的市场环境;其二是我们在国内有畅通的经营渠道和同棉农密切的购销联系;三是能够比较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四是我们有一批能够适应国内经营的人才;五是还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六是现在还有国家农发行的资金支持等等。因此要看到希望,振奋精神,更新观念,努力生存和发展下去。
  1、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理顺包括产权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使企业真正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通过深化改革,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理顺、明晰产权关系,整合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二是优化企业的人员结构,转换内部职工身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过去那种懒、散、等、靠的思想,增强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三是实现制度创新,按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通过改革使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四是解决好企业遗留的政策性、经营性包袱等问题。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一是要保持大局的稳定,没有稳定的局面将一事无成;二是要确保资产不流失;三是要处理好与被解除劳动关系职工的关系,安置好离退休职工的生活。经过改革后的企业既可以是独资企业,也可以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以市场为核心,把握大势,开展好棉花经营工作。棉花经营既是市场行为,又是人的行为,好的经营业绩是人的经营行为和市场高度统一的产物。首先,经营者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思想上要与时俱进,理念要创新。要准确把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棉花市场形势,既要了解棉花生产形势,又要掌握棉花消费状况、纺织品的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等,保证科学决策。其二,要及时掌握国内外与棉花相关的信息,在棉花生产方面要掌握全国、全世界的信息。在棉花消费方面,要及时掌握纺织用棉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只有建立在准确及时的信息基础上的决策,才是做好经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三,做好经营工作。棉花经营的具体运作要注意资金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其四,依法经营,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棉花经营过程中,经济合同纠纷时有发生,对每一笔经营业务都要签订严密的购销合同,对购销双方的权利义务都要有严密的约定,出现纠纷要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其五,要提高企业的信誉,企业经营者要视信誉为生命,在经营中立足长远,不搞短期行为,要同棉花产地和重点棉花销售企业间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对销售出去的商品质量全程负责。
  3、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是今后一段时间棉花经营的发展方向。这种经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经营费用和经营风险,贸工农企业通过资产的联合,一头连着棉花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一方面使棉花生产纳入有序轨道,另一方面也使纺织用棉企业的原料供应得到保障,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棉花产区的农业合作化、集约化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二是纺织用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达到良性循环,生产销售相对稳定;三是棉花经营企业的实力有一定的提高;四是市场进一步规范,社会信誉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等。
  4、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已加入WTO,世界市场一体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是必然。在棉花流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后,企业的经营体制应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具备一定的条件后,就应该积极探索参与国际竞争。一是要逐步开展国际棉花贸易;二是逐步参与棉花期货交易;三是积极探索同国际大棉商的合资合作经营等。
  总之,棉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与世界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以市场为导向,苦练内功,才能取得主动,才能不断发展。(□文/王彦章)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81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