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28期/市场/贸易/正文

发布时间

2011/11/1

作者

□文/刘 芳

浏览次数

717 次

浙江供销系统农资连锁流通网络“一网多用”研究
  提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农资连锁流通网络现状入手,探讨现今农资连锁经营形式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对农资连锁流通网络的“一网多用”复用研究。“一网多用”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农资连锁网络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平台,不仅能够降低农资连锁成本,充分利用、扩充现有流通网络优势,最重要的是能充分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关键词:农资;连锁;流通网络;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建设
  本文为浙江省供销社课题:浙江省农资连锁流通网络“一网多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一、浙江省供销系统农资连锁流通网络现状
  “三农”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建设完善的现代农村流通网络是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扩大农村需求,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有效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流通依据和保障。目前,我国各省市都在积极规划发展现代流通网络,商务部推出的“万村千乡”工程也正是解决流通网络的建设问题,而农资的连锁经营正是“万村千乡”工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
  “农资连锁经营”可利用自身品牌优势和统一采购的优势,把物美价廉的农资送到万村千乡,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的农资。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2010年农资连锁经营销售额占全省农资销售额的比重达到80%左右。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经过多年的规划发展,在全省农村现代连锁流通网络建设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底,全省系统建办各类连锁经营企业已达194家,连锁网点17,691个;农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0%左右,2009年和2010年又各新增了千家,在农村商业发展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仅供销系统浙农集体下的惠多利农资连锁企业就在浙江省建有434家连锁农资销售网点。同时,整个供销系统仍在不断加强连锁网点的建设和管理,可以说,供销合作社的网点体系是目前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中较完善的网络体系结构。
  二、浙江省供销系统农资连锁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系统调研我们发现,作为服务农村、销售农资的供销系统连锁经营形式,在具体运营时还面临很多实际问题。
  (一)农资商品种类不能保证。连锁经营配送一般采用集中采购的形式降低价格,但由于农资的品种、品牌繁多,具体销售网点的需求不大,连锁企业比较难配齐所有的品种,使得农资供应链不够完整,农民不一定能在连锁网点买到即时需要的农资产品。
  (二)农资需求季节性强。一般的连锁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刺激提升需求,经营淡季较少。而农资经营却不同,农业生产的显著季节性造成农民只在需求季节购买,浙江省内一般冬季的3~4个月农资连锁网点的营业额较低,淡季促销也很难提升营业额。因为农资销售淡旺季明显,开店、经营的高投入和一年之中几个月的销售淡季,超低水平的营业额,使得整个连锁网络存在严重的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和较高的维持成本。
  (三)农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浙江省山区较多、平原稀少,村镇分布分散,农资连锁店分布广泛,但是物流配送上每个网点的需求量不大,因此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成本居高不下。
  (四)低销售利润和高售后服务成本。农业生产资料由于惠农的国家政策限制,很多农资产品都有限价,因此农资产品一般售价偏低、利润空间偏小,且售后整个生产周期的服务成本较高。一般从农资产品出售前的宣传到出售后一直到农产品产出的整个过程经常需要跟踪服务。
  从农资连锁网络本身暴露的问题归结起来我们发现:
  1、连锁流通网络包括网点的利用率偏低,比如淡季空闲、配送量少,等等。
  2、物流、售后等运营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削薄了连锁企业利润率。
  3、人们虽然建立了庞大的流通网络、众多的连锁网点,在农资连锁上解决了土地生产资料供应问题,但仍然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其他高质量产品仍然不能得到满足,仍存在农村购物难的问题。我们要扩大内需,提高农村农民的消费能力,也要先建设健全、科学、合理、灵活配送、安全高效的现代农村日常生活用品等的商贸流通网络。
  4、因为连锁网点的分散性,仅在销售网点上形成网络形式,真正意义的信息化农村农资网络流通并不完善,连锁网点间没有很好的信息流通和农资流通。
  三、浙江省供销系统农资连锁流通网络的“一网多用”模式
  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但是作为浙江农业支撑的供销系统仍然必须做好农资连锁经营,并且不仅仅供应农资,也应该在各个方面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扩大农村消费是当务之急,而商业网点和商品品种的欠缺,却成了农民便捷消费的一道坎。需要通过“增点”、“扩面”创新农村连锁流通业态,增强流通服务功能。增点供销系统一直在不断规划建设中,扩面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如何优化现有的流通网络服务,学习发达国家,借助供销合作社现有的连锁网络平台提升流通网络的作用,充分依托农村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把农民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需求尽量在现有的网络体系中扩展解决,进行“一网多用”的功能性改造,实现网络服务功能的最大化,形成“一网多用”的复用模式,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扩展改造:
  (一)依托农村信息化建设整合农资流通电子商务平台。为了更好地利用连锁网点的功能,最大化满足农资产品的供应需求,解决农资产品供应链不完全的情况,可以依托正在建立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资连锁网点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功能,比如对于连锁网点不能提供的农资产品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的电子商务功能直接预约订货,直接通过连锁流通网络配送减少流通成本;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查询周边连锁网点的销售和库存情况,进行销售分析和优化,为后续的备货提供依据;也可以在农民不能在本地网点买到需要农资的时候,最快地找到最近的农资销售网点平衡销售。
  电子商务平台还可以提供推广种植、推广自主知识产权商品、收购农产品和代理销售农民的农产品等各种子功能,进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和连锁经营流通网络的全复合,共用信息网络,共用流通网络,达到网络功能的最大化。
  (二)利用信息网络在连锁网点发布农技信息等。农资产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独特的使用方法,把农资连锁经营的产品经营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农民可通过连锁网点联网的计算机自行查询农技信息,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资,并传播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的信息,提高农资产品的售后服务效果。
  (三)扩展商品销售种类。扩展商品销售种类,如农用机具、五金杂项、生活用品的经营等。通过扩展商品销售种类不仅解决农资经营的季节性销售、淡季零销售的问题,另外也提供给农民更多的消费品选择,实现一站式消费。扩大农民便捷消费的其他商品可以通过委托农资连锁网络配送避免其他送货形式的不及时并减少流通成本。
  (四)充分利用物流网络实现双向流通。利用现有的连锁流通网络将原来单向的从企业到农民的农资销售扩展为从农民到企业的双向流通。进行农民手中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应用系统平台的信息发布可以联合职业农产品经纪人的力量实现农产品的统一收购、配送、出售,也可以代收购商做农副产品的收购运输。这种直接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可以直接利用农资产品配货的返程剩余运力,复合在连锁配送网络上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充分发挥农村连锁流通网络的流通功能,也更好地服务了农民。
  (五)拓展与邮政、通信、医药等单位的合作等。在流通网络的应用上,也可以加强和邮政、通信、医药等单位的合作,在销售网点和流通网络运力上都可以附加这些企业功能,最大化地运用现有的流通网络,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结论
  经过多年努力开拓,浙江省供销社原有网点已基本遍布城乡每个角落,并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富有商业实战经验的经营管理队伍。结合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农村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将可拓展的连锁流通网络应用复合到应用层次上。这种连锁流通网络改造将立即以较低的成本扩展连锁企业的经营范围,显著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新农村建设。使原有的农资流通网络实现经营品种多样化、服务功能完备化、商品流通双向化、网络设施集约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农民消费一体化,最终实现单一网络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资流通网络的复合应用。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69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