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28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1/11/1

作者

□文/樊士德

浏览次数

707 次

特色财经院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提要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对我国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经济类课程教学、尤其是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结论表明:特色财经院校应注重多方法的融合,重点强化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凸显自身“特色”;普通财经院校与特色财经院校除了“特色”上的差异化外,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综合性大学教学方法的选取适宜课程广度与深度并重,尤其通过研究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方法在深度上进行挖掘。
  关键词: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普通财经院校;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特色财经院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探索——基于与综合性大学、普通财经院校的比较研究》(146号)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中,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国际贸易、财政学等经济类课程构成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也一直是国内外财经类高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便于分析,本文着重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进行研究。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学和经济学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笔者认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经济学教育中一直存在或新暴露出的困境和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作为经管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经济类课程,在我国大学中总体教学效果不佳,截至目前,“教师感觉很难教、教不好;学生感觉很难学、学不好”的现状或问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在笔者的视野中,现有关于经济类课程的研究主要偏向问题式的罗列和宏观层面的困境分析,而相对具体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和路径研究较为鲜见,对特色财经院校(如南京审计学院等)的专门性研究以及有关特色财经高校、与综合性大学(如南京大学等)、普通财经院校(如中央财经大学等)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更为缺乏。
  基于此,本文结合近年来自身的西方经济学教研实践经验与体会,重点结合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特征,尝试以综合性大学、普通财经院校和特色财经院校三类高校为研究个案,着重对特色财经院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同时,结合当前特色财经院校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背景”,以及特色财经院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研究面对“新受众”、“新主体”,教师该如何设计、开发、甄别与选择“新方法”以及相应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的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在教学方法创新与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不仅将重点凸显特色财经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与综合性大学的区别,还将聚焦其与普通财经院校课程教学方法的共性与差异性特征研究。
  二、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比较
  (一)共性特征。从我国目前的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经济类课程教学过程现状来看,如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以下共性特征:
  首先,教材使用上基本相同。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普通财经院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材的选用上较以往有所变化,目前已基本选用相同的教材。一方面是由于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所推进,尤其是向全国高等学校推荐该类课程的精品教材;另一方面特色财经院校与普通财经院校的快速发展与质量稳步提升也推动了在教材使用上的共性特征。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诱因,比如特色财经院校与普通财经院校为了尽可能地缩小与综合性大学的差距,提升教学质量最为快捷的方式是先在教材使用上实现统一。再如,特色财经院校与普通财经院校为了提升学生能够考取综合性大学研究生的概率,进而有动力选取统一的教材。
  其次,教学体系上差异不大。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与不同类学校间同行的交流,发现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的设置上也基本相同。比如,对微观经济学而言,一般是先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全貌介绍来让学生有个概览;接着通过供求理论引出课程核心理论——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之手”,尤其强调“价格机制”的调节,随后将价格理论作为课程体系的主线;然后进入微观经济学的两大微观主体之一,即居民或家庭的消费行为理论的介绍;紧接着,从“生产论”、“成本论”开始介绍另一大微观主体——企业的供给行为决策过程,同样是阐释前面供给理论中厂商在既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均衡的微观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连接两大微观主体的纽带是什么呢?显然是市场,之后即围绕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市场类型展开对市场行为包括商品与要素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介绍。在上述无论是商品还是要素市场研究中,采用的均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即单纯研究商品市场或生产要素市场,而现实中这两大市场显然紧密相连,随后引入一般均衡研究方法,主要探讨在市场体系中是否存在一般均衡?如若存在,是否存在经济效率?后一问题带着学生进入福利经济学的学习范畴。最后,市场显然不是万能的,存在多种“市场失灵”的情形,这就决定了微观经济干预的必要性。
  再次,三类高校面临的大环境也基本相同。一方面三类高校均处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新形势、新背景之下;另一方面新受众、新主体也逐渐成为三类高校面临的新特征与新问题,主要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90后”新的大学生受众,还包括越来越多新的教育工作者与教师队伍,即“70后”、“80后”这一主体的加入,新主体的加入给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三类高校经济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也不例外。
  (二)差异化比较
  1、课程教学深度的差异化。由于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学生主体在层次上的差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诉求不同,综合性大学适合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深度上进行深挖,尤其是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较大程度的研究式教学,学生不仅不觉得枯燥或任务过于艰巨,相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提高,而且掌握了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方法,尤其是拓展了分析问题的思维、视角,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特色财经院校与普通财经院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深度上应与综合性大学有所区分,而不能过度地在深度上与综合性大学竞争。具体来说,综合性大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对企业的介绍部分,可以引导或要求学生掌握究竟什么是企业或如何认识企业的性质?企业的边界又是由什么来决定?而特色财经院校与普通财经高校则基本采用直接引入企业,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类型与企业的特征等。
  2、课程教学特色的差异化。我国特色财经院校显然与综合性大学在综合实力上有较大的差距,实质上普通财经高校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实现与综合性大学、普通财经高效的差异化竞争,尤为关键。笔者认为,特色财经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主要特色或品牌专业,如南京审计学院应该重点依托支撑近年来学校迅猛发展与质量显著提升的大审计平台,发挥审计行业的比较优势,将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与审计相结合,既可以全力和全身心打造和巩固审计的专业特色与品牌,又可以强化对经济类课程的理论把握与拓展经济理论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而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广度与深度方面显然构成其主要特色。
  3、教学方法方式的差异化。尽管近年来特色财经院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其综合实力与综合性大学仍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论办学历史与底蕴也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决定了如何提升与确保特色财经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了关键。笔者认为,特色财经院校经济类课程的教育教学则构成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教学方法方式上的创新则是培育特色财经高校人才的核心路径。笔者认为,在深度与广度上无法与综合性大学形成竞争的情况下,特色财经高校可以将自身的特色专业与特色品牌优势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抓住学生对特色专业的浓厚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对专业的这种兴趣转化为对经济类课程的兴趣,采用多方法的融合,如换位思考教学(教师与学生身份的互换,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习特点、难点所在)、批判与内容创新式教学(对教材内容错误的纠正以及学界众多观点的批评与商榷,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创新)、研究式教学(侧重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兴趣式教学(特色专业兴趣与课程学习兴趣的结合)、实验教学法(通过有趣的经济学实验,让学生成为经济实验主体进而身临其境,使得复杂的经济理论变得更为浅显易懂并让学生深刻掌握)等方面。值得说明的是,综合性大学、特色财经高校与普通财经高校在方法上的选取与甄别上有所差异。具体来说,尽管三类学校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与使用上有交叉,但综合性高校一般偏向研究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的选用,批判与内容创新式的教学也构成其重要内容;然而,对于特色财经高校来讲,一方面研究式教学或批判与内容创新的教学方法构成其主导性方法,而另一方面应用性较强的方法理应构成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的重点,比如兴趣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这里有学者会针对这种教学法提出如何与高职类、专科院校相区别的疑问。笔者认为,尽管与其有应用的共同特征,然而其一方面要在理论深度上有一定差异;另一方面要在利用经济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形成特色财经院校的比较优势。在这一系列方法的综合应用中,特色财经院校与普通财经院校的显著差异在于巧妙地将自身的特色专业优势与品牌优势应用于经济类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显然对于特色财经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针对特色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与普通财经院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面尤其是教学方法层面进行了共性与差异化的比较,笔者偏向认为特色财经院校应注重多方法的融合,重点强化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探索与自身“特色”的结合,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综合性大学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需重点聚焦于课程广度与深度上的结合,尤其要注意不宜广泛的铺摊子,应该通过研究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方法在深度上进行挖掘。而普通财经高校与特色财经院校除了特色上的差异化之外,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共性特征。然而,从长远来看,普通财经高校也需要在自身应用财经类人才比较优势的凝练方面做文章。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友金等.地方综合性大学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3]逄锦聚.当前经济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4]张俊娥.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改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474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