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39期/开卷有益/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2/3

作者

-

浏览次数

4169 次

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
  
  我有几位朋友曾去过国外,均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归,在国外呆的时间最长的那一位也仅仅是半月有余;回来后都无一例外地写出了好像去了一次天堂那种感受的游记文字,并在一些报刊上发表,有的还被一些影响颇大的文摘类报刊所转载。
  我自然是这些游记的读者,看了这些游记后,生出些许感慨:“看看人家外国,多么文明,多么礼貌,而咱这以礼仪之邦自居的泱泱大国,相比之下,也快徒有虚名了。”
  前几天,我又看了一篇类似的游记,说是多伦多远郊一方空地上,停了一辆警车,一个两岁小孩奶声奶气地嚷嚷着要进警车,警察抱起那个小孩,放在车顶,小孩笑了,在车顶上爬来爬去,警察站在车旁作保护,好像游乐场的服务员。由此,我们的游客感慨地说:警察的形象常常就是国家的形象,这就是加拿大。
  后来,我们这位游客又去商店买做洋娃娃的小花布,牌子上写着一元钱4条,于是挑了4条去交款,售货员说不对,一元钱10条,并让这位游客再去拿6条。这位会写游记的顾客不肯,说牌子上写的是4条;售货员说,刚刚改成一元钱10条了,那牌子还没改。于是,这位游客又十分感动地说:像这样诚实的国民,还需要警察吗?不过,正是有这样的国民,才有这样的警察;有这样的警察,就有这样的国民。绕来绕去,绕口令一般,说了半天,好人还是要让好警察管着,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当然,我并不怀疑这些游客所写文字的真实性,而是对那些自以为曾感动他们,并不辞辛苦坚持写出来以求感动国人之余,兼有启发教育国人尽快提高其素质的小故事,真值得这么大书特书吗?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读这些游记给我最直接的一个印象就是蜻蜓点水。水里面是什么?蜻蜓的尾巴肯定不会知道,但它却误以为知道了,这不是很可悲的事吗!
  也许在这件事上我对那些去国外的游客要求高了一些,游客嘛,自然是走马观花了,又不是社会学家,非把一个问题搞明白不可。也许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游客还会笑我白痴,不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及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一道理。
  道理我还是懂的,我不懂的是外国人怎么看待这些游记,更不知道外国人透过这些游记又如何看待我们这个民族。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个民族假如连这么点小事都需要进口,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一位到目前为至还没到过国外的朋友,前不久终于去了一次杭州,并惊奇地发现杭州的一些街道有这样的标志牌:前面学校,车辆慢行。也抄起笔来,感慨万千了一番,这是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这是一座对生命从细小处开始呵护的城市。此文我也看了,但看过不久,我无意之中注意到,我和他居住的这个城市,还有邻近的一些城市,学校附近都有这样的标志,只是我们从没有留心注意罢了。假如不是看了这样一篇文章,这些标志我也许永远不会留意。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总是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或麻木不仁?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对自己生活周围的事与物缺少一种发自内心的喜与爱,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好,而是缺少发现和发现之后心灵的共鸣。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亮。更有人说,月是故乡明。但我希望,只要是美好的,无论中国的也好,外国的也好,我们都应该为之感动,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活得更为完整。(文/刘兴华 刘焕民)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14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