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29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1/11/1

作者

□文/张春华

浏览次数

853 次

新闻学教育中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
  提要 当前中国新闻学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由此强化学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应成为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本文从中国新闻学教育现实出发,提出培养学生专业主义理念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学教育;新闻学教育改革;专业主义理念建构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在河海大学工作期间所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商业化运作背景下中国媒体的公共性研究——基于体制变迁的视角”(项目编号:09YJC860010)的阶段性成果,受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一、“新闻专业主义”概念界定及其现实意义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理想的新闻业的职业标准、态度和行为(侯迎忠,2003)。具体而言,它包括从事新闻业的基本的专业技能、基本的行为规范、一套定义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于政治和经济权利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以及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Macdonald,1995)。作为新闻从业者的摇篮,高校新闻学教育业迫切需要注重对学生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培养。笔者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应当在新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贯穿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新闻学教育的各门课程之中。失却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整个新闻学教育就会失去灵魂,一盘散沙,陷入职业训练的泥潭。新闻专业主义对于今天中国的大众传媒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新闻社会功能的回归需要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随着社会政治体制的改革,新闻媒体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作为民众知情、表达、监督、参与民主政治的载体,媒体需按照专业主义的理念来生产、传播信息。新闻媒体要真正维护公众的民主权利,就必须真正成为公众知情、表达、参与、监督的平台与渠道;新闻从业者必须理解新闻的真谛,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场,抵制政治的压力与经济利益的诱惑,主持社会正义,张扬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这就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理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二,媒体商业化运作的疾患呼唤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注入。随着市场化运作的推进,在生存的压力与利润的诱惑之下,媒体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往往超越了对公共利益的捍卫——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政党利益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新闻院校必须培养学生的专业主义精神:使学生建立一种服从于政治和经济权利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以及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其三,新的媒介生态,新媒体的普及与新技术的拓展使得专业主义成为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新技术的拓展,新闻业面临着全新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新媒体的普及和新技术的拓展给新闻传播业带来了两大变化:一是人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传播者,这意味着新闻业面临着更多的竞争者;二是人人都可能同时接收到多种不同来源的信息,对不同的信息进行甄别和选择,这使得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媒介生态下,只有真正具有专业精神的新闻媒体才能赢得公众的尊重。那么,新闻院校作为专业新闻从业者的培养单位,怎能不重视对学生专业主义理念的塑造?
  然而,中国新闻学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问题,就在于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这一缺失使得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停留在“求职谋生”的现实层面,也使得新闻媒体对新闻专业学生的认同感越来越差。
  二、中国新闻学教育中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及其带来的问题
  近几年来,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年俱增。有关学者(吴飞等,2007)的实证研究表明,新闻传播教育在新闻从业人员那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严和较高的评价,一些人认为新闻传播与新闻实践有较大的距离;一些人则认为新闻专业培养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并没有更多值得骄傲的东西;甚至有人认为,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无用,个别媒体甚至以不从新闻专业进人为乐事和特色。对此,笔者认为,中国的新闻媒体不是不缺人,而是缺少真正的新闻人。
  当前,中国新闻学教育分为三大块:新闻史、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意在通过此建立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然而,据笔者了解,在不少新闻院校的教育中,这三块都是割裂开来的,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只顾课程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专业主义理念的打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将三类课程割裂开来,没有理解其间的联系,几年的专业教育下来,知识架构一盘散沙,对专业主义理念或仅有模糊认识、或毫不知晓。
  对此,笔者认为问题在于新闻院系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理念。新闻学教育中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会导致新闻学的空洞化、理论化与技能化,进而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业以及中国新闻业的良性发展。
  第一,新闻学教育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不利于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学生为什么报考新闻专业?一部分名校名专业,如人大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等对学生确实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进入这些新闻院校的学生也常常引以为豪,比较容易形成对自身专业的认同。他们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来自于学校的美誉度与良好的传统以及已经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众多校友的杰出表现。然而,对于普通综合性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近几年才开办新闻专业的一些工科院校、财经院校、法律院校、外语院校、体育院校、医科大学学生,如果不进行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学生就很难形成专业认同,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专业、接受这个专业。针对此类情况,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新闻专业主义教育,让学生理解新闻的精髓,用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第二,新闻学教育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难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就业出路。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新闻专业学生不可替代的优势何在?恐怕不是学生看得很重的熟练的采编技能,也不是某一具体学科的深厚专业知识功底,而是其独特的新闻理念与新闻敏感,在于其客观公正的视角以及判断社会变革、透析事件本质的能力。我们姑且用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来概括。而这样一种理念只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才能融化到血液中,并转化为行动。这就是新闻学教育的任务。
  由此看来,新闻学教育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是许多高校新闻学教育举步维艰的重要诱因之一,也是新闻学教育招来媒体和社会各界诟病的症结所在。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三、高校新闻学教育中专业主义理念建构的路径探索
  要改变当前新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高校新闻学教育中,必须将新闻专业主义教育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将之作为整个新闻学教育的核心,贯穿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
  第一,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应当贯穿新闻史、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教学的全过程。笔者所说的要将新闻专业主义教育作为整个新闻学教育的核心,并不一定是说要开出单独的以“新闻专业主义”命名的课程。事实上,在现行新闻学教学体系中,可以涉及到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内容很多。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的讲授与学习中都可以涉及到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传授与实践。首先,在近代新闻史中,可以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发展线索,也可以找到专业主义理念践行者的范本。这些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专业主义的源起、精髓及其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原本枯燥无味的新闻史教学注入精神与活力;其次,在新闻学理论中,关于新闻本质特征、基本原则、社会功能等的讲授都可以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相联系。例如,新闻的“真实”、“准确”等一系列新闻价值要素以及“客观”、“公正”等原则都可以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互相映证。这就将原本空洞的理论“精神化”、“人格化”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可以成为课堂中那支将灰色理论转化为常青树的生花妙笔;再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更应当引导学生切实践行专业主义理念,引导学生如何甄别新闻,如何挖掘信息,如何保证信息的准确、客观、公正。实践教学应当将理论教学中传授的专业主义理念升华,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乃至一种习惯。对此,各新闻院系教学主管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培养计划,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培育提升到应有的核心地位,并引导、督促各课程教师实施。
  第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应当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来打造。如前所述,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新闻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在于其专业主义理念。然而,仅有理念还不够,新闻专业主义还体现为一种职业技能、一种社会信念、一种责任感。因此,除了专业课程的讲授之外,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广泛学习其他人文社科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通过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统计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关心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客观公正的视角、丰富的知识以及透过新闻现象认识本质的洞察力。
  国外许多新闻院校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学生人文社会基础的强化。如密苏里新闻学院本科教育以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为主,其比例占到了75%。而据英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罗德•艾伦(2005)介绍:新闻教育必须有超前意识,能超前的主要指观念而不是技术,每当新技术来临,80%不变,20%技术部分比较容易学到,因此学校花更大的精力教学生那80%的内容。他们的本科教育非常注重宽基础,50%以上的课程为非新闻类课程。也难怪普利策(1904)曾经预言,只有在人文基础良好的综合性大学,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新闻人才。
  社会对新闻人才的具体要求在变,但总的倾向没有变,那就是宽广的知识面、深厚的专业基础功底与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强烈的专业主义信念。因此,新闻学教育也不能偏离这样的方向,而应当以培养学生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为主线,一方面要重视新闻史论等基础课程,重视采、写、编、评等基础业务;另一方面要开设新闻伦理与新闻道德方面的课程,同时还要大量开设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
  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已经走过了搭架子、铺摊子的阶段,该是提升质量和内涵的时候了。作为高校新闻学的教育者,我们应当坚信,培养学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是中国新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因为这关乎中国未来的新闻人,关乎中国新闻业的未来。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侯迎忠.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初探[J].当代传播,2003.4.
[2]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J].新闻学研究,2002.4.
[3]吴飞,丁志远.新闻教育与专业主义理念的构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4]蔡雯,周欣枫.新闻教育的“密苏里方法”[J].现代传播,2006.2.
[5]Pulitzer,J.The College of Journalism[J].NorthAmericanReview,19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474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