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39期/经营战略/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2/3

作者

-

浏览次数

2018 次

乡镇企业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提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实现全面小康作为我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奋斗目标,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差别。根据目前我国国情,发展乡镇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贸组织,乡镇企业面对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乡镇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本文需要阐述的重点。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0年我国顺利实现“九五”计划,GDP为8940亿元,位居世界第六,根据衡量小康的16项标准,我党宣布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也就表示我国人民解决了温饱,达到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舒适,精神健康的生活水平,除了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农村初级卫生保障这三项指标外,其它十三项指标均达标,2000年我国小康实现程度为96%。“十六”大上江泽民主席明确提出把实现全面小康作为我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奋斗目标,但我国目前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我国存在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工农差别,尤其突出的是城乡差别,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而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必须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尽管农村居民收入指标已全面或接近全面达到小康标准,但是总体小康、低水平小康,收入水平是全面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不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或是其它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有赖于实际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而且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也决定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又反过来影响农民收入水平,所以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推进小康建设的重点。但我国农村人均耕地少,土地资源稀缺,剩余劳动力多,传统的户籍制度阻碍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经营规模小,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业收入水平低,所以立足目前的国情,发展乡镇企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重大战略。
  二、乡镇企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顺利加入了WTO,乡镇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乡镇企业发展一直处于低迷时期,如何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顺应时代要求,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发展新观念,保持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乡镇企业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由于市场、供需等原因,农业中种植业及其相关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呈下降趋势,来自第一产业的纯收入逐年下降,农民增收面临巨大压力。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现阶段农民增收问题,乡镇企业通过聚集效益或延长农业生产链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二、三产业的收入是目前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同时乡镇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全年支付职工工资总额7732亿元,比上年增长9.52%,增加值为672亿元,职工人均工资5909元,比上年增加7.3%,增加402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取得收入80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4%,比上年提高0.3%,净增44元。
  2、乡镇企业发展缓解了农民就业压力。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农业人口在2002年仍然占全国总人口62.2%,而世界上平均水平为42%,美国为2.2%,英国为1.8%,新加坡为0.1%。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推广使用,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持续不断大量出现,同时我国农村每年新增劳动力约一千万人,农村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并且同期我国面临国企体制改革,有相当多的企业因效益差,释放出大量富余人员,城市下岗待业压力很大,难以吸收农业剩余劳力,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对中国社会经济和全民小康建设形成很大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乡镇企业为载体转移了一亿多农村剩余劳力,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从1988年至今,这个数字虽有升有降,但一直在不断吸纳着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工业化。我国存在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必须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我国农村工业化水平低,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很不相称,因此如何快速推进农村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乡镇企业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科技型、就业型、配套型产业和产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了我国整体工业发展水平。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工业完成增加值18950亿元,比上年增长9.07%,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69.8%,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8.8%增加到49.1%,2001年乡镇企业数增加到672万个,完成工业增加值20315亿元,比上年增加7.99%,占全部企业增加值69.2%,占全国工业增加值47.7%。
  4、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及农村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大量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小城镇集聚,带动了农民转移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人口集中和市场繁荣,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而且乡镇企业的发展打破了城乡封锁,促进了城乡交流,在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缩小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提高了农民素质,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三、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乡镇企业在农村的兴起,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增加了农民就业和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我国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进入了持续低迷状态,发展速度明显减慢,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增加农民收入贡献减弱,各项经济指标下滑,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哪些因素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我认为乡镇企业的产权、产业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不畅,科技发展水平低,缺乏优秀人才是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
  1、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乡镇企业的创办多由社区政府直接研究立项,利用乡村集体积累和包括信贷资金在内的资金创立,产权结构单一。乡镇企业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实际上是乡办乡有,村办村有的社区所有制,但当地政府及亲友往往成为企业的实权派,使更多企业演变为家族企业,很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出资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理混乱,效益底下。而私营乡镇企业一般实行家族式管理,很容易导致管理权与产权的对外封闭,股权的封闭阻碍了新资本的注入,而管理权的封闭则使乡镇企业的视野变得狭窄,以及管理模式与方法的落后。因此,无论是资金设备、技术还是人才都难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需要。
  2、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趋同,调整缓慢。由于历史原因,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趋同,一般性加工项目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传统产业比值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品中粗加工资源型的多,工业制成品高附加值的少。产品档次较低,缺乏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而且我国乡镇企业的工业结构与城市工业结构雷同现象也相当严重。据调查,我国乡村集体工业34个行业产值结构与县以上工业34个行业产值结构的相似系数达0.8241,并且乡镇企业与农业关联度不高,现在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已发生了变化,乡镇企业不可能在所有行业与城市工业展开竞争,所以,在环境已经变化了的情况下,乡镇企业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3、乡镇企业融资难。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资金投入至关重要,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金投入,1980-1989年资金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5%,以后继续上涨,八五期间这个比例为69%,所以没有相当的资金投入乡镇企业不可能继续快速发展。而当前金融市场发育很不充分,在这种很不完善的情况下,资金供需双方当事人信息不对称,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又由于乡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少,效益低,自身资金积累少,而且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报表不真实,注册资本水分多,审计部门审核不严格,使资本所有者无法真实了解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且有些企业在转换债权过程中恶意逃债等行为,导致企业外部资金不敢轻易投入乡镇企业。而且银行信贷政策也在调整,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困难,乡镇企业贷款本身具有的特点使银行管理成本相对较高,银行不愿对乡镇企业贷款,并且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从而使乡镇企业无法满足其日益增大的资金需求,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企业进一步持续快速发展。
  4、乡镇企业技术水平低,劳动者文化水平差。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企业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张,设备比较陈旧,生产技术也比较落后,真正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很少,以致企业产品质量低劣,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当今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在,乡镇企业有被淘汰的危险。而且我国乡镇企业吸收的大多是农村中释放的剩余人员,农民文化水平偏低,所以,乡镇企业职工文化素质低,文盲与半文盲占很大比例,甚至连相当一部分企业主也是文盲与半文盲,乡镇企业人才匮乏,发展无后劲,这是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而且乡镇企业分布在乡村,规模小,远离城市与现代文明,对人才难以形成吸引力,科学文化的局限使得乡镇企业无法掌握现代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技术,对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接受程度十分有限,致使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始终难以突破小农经济模式,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促进乡镇企业继续发展的对策
  我国乡镇企业曾经快速发展,其优势主要在于乡镇企业投入低,规模小,管理结构简单,管理成本低,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快速占领市场。1993年,党的“十四大”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国家政策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国有、集体、私营多种竞争主体大量出现,国外竞争者也大量涌入国内,同时国家调整税收政策,取消乡镇企业减免说,开征新税种,乡镇企业实际负担增加,并且随着中国物质产品的丰富,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在2002年我国顺利加入世贸组织,乡镇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乡镇企业要进一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调整发展战略。
  1、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在新形势下,必须明确鉴定政府、乡镇企业和各种产权主体的关系,让企业在市场机制下自主决策。首先,政企分开,乡镇政府与企业在人事、财务上分开,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从事公共事务性管理,如社会治安、社区规划、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等。其次,在乡镇企业中针对不同规模建立不同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型乡镇企业建立公司制,小型和微型企业通过租赁、出售转化给私人经营,建立私有制。大多数乡镇企业建立股份合作制,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份合作制更能协调各方利益,它改变了政企间隶属关系,使企业由对政府负责转变为对所有者负责,经营者、管理者的责任更加明确,更能发挥各自的积极主动性,股份合作制是乡镇企业机制调整的一次革命,
  2、加快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乡镇企业靠近农村,在农产品原料市场、农村销售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所以立足农村是乡镇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农业产业关联度来看,从事农产品加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农产品在由长期短缺转变为结构性过剩后,进一步深化农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就成为开拓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出路,在发达国家,70%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农产品增值是原值的5-7倍,而我国增加值一般为30%,最高也才达到2-3倍左右。乡镇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时,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结合本地区地理、自然、资源等条件,利用高新技术发展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特色、质量和档次,避免与城市工业结构趋同,争夺有限的市场空间。
  3、健全融资市场,理顺融资渠道。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将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并且从事本币业务,这将加剧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间的竞争,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也为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我国金融部门应调整信贷战略,加大银行企业贷款比例,减少审批手续,中小金融机构要发挥支持乡镇企业主力军的作用,将市场定位于服务乡镇企业。各级农村信用社在做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金融服务的同时,应重点支持乡镇企业,这也是我国银行与外国实力雄厚的金融部门竞争的必要。对于乡镇政府来说,要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筹集各种资金设立乡镇企业专项基金,支持乡镇企业,尤其是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给乡镇企业一定比例,建立健全乡镇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对于乡镇企业来说,应该规范乡镇企业财务人员任免和管理行为,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规范会计行为,提供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
  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培养、吸引人才。现在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大调整时期,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更加白热化,我国已成为WTO成员国,为了适应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乡镇企业要在产业、产品上作相应调整,发展高技术产业是解决乡镇企业问题的深层次方案,必须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建立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鼓励乡镇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开发机构或公司,共同攻关,联合开发新技术,同时加强新技术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其次大力培养和吸引技术创新人才。充分认识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成为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取胜的法宝。苏浙地区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首先是该地区农民文化素质高于其它地区,教育的投入相对大,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吸引了大批人才,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因此乡镇企业人才问题应作为战略问题来考虑。制定优惠的政策,让人才能在乡镇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更多的经济利益,应在思想上重视人才,关心爱护人才,使人才能安心留下;并且乡镇企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条件鼓励员工追求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利用各种科学方法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文/刘祥伟)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883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