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改革发展中的无极县供销合作社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忘记,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辉煌的无极县供销社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曾一度低迷、彷徨。然而,顽强果敢的供销社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羁绊的体制观念洗礼下,锐意改革,创新经营,克服千难万险,再度使一个上千人的经营企业重新崛起,如今已成为无极县不可多得的大型盈利性经济实体,引起政府和百姓的广泛关注。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共同走进无极县供销合作社,供销社的新形象将一幕幕展现在您的面前。
从困境中崛起
在巍峨的太行山脉脚下,婉蜒的滹沱河沿岸,盘附着一个拥有48万人口的中等县城,这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祖祖辈辈、生生不息,一直延续着一方百姓旺盛的生命力,从古到今朝朝暮暮,生机盎然……沿着如今街宽地平、灯火通明的无极县光明街,到处是供销社的繁荣企业,自南向北,供销商厦、家佳喜超市、生产资料超市、电器广场、供销商场、供销超市,再往北就是无极县供销合作社。如今的供销社仍然担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是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实体,负责全县农资供应、棉花收购、食盐供给、烟花爆竹专营,以及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和指导的综合性企业,并拥有自己所属的40家企业,员工889名,资产近亿元,年利税400万元。
我们都知道,供销社始建于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时代,提起供销社那是人人翘大拇指的。供销社可谓是无极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商业流通企业,供销社人更是昂首挺胸,辉辉煌煌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荣历程,他们从当初的二三十名员工,发展到拥有干部职工二三千名,独领商业企业老大。当历史进入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南巡讲话,在旧有体制面前,这种庞大的体制与臃肿的人员队伍,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显得力不从心,磕磕绊绊,在企业转制中举步维艰。这期间有政策的因素,人文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因素,以至于使许多所属大公司、小企业,在市场考验面前落马,企业倒闭,职工下岗,几百名员工无法解决工资问题。面对县社这样一个局面,县委、县政府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几次召开常委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上百名干部中公开招聘县社主任一职,可报名者却寥寥无几。在县社生死存亡时刻,年仅33岁的蒲福群同志勇敢地站了出来,通过一级级严格考核、答辩、论证、述职,以优异的成绩被县委、县政府领导及供销社职工所认同,出任县社主任一职,不日走马上任。他的三把火烧的并不猛,但很壮烈。他抛弃一切人情面子,大胆实行改革,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能者上、庸者下,大大小小调换、招聘了近百人,更精明的办法是上岗的人尽快转变观念,让他们走出去,看一看外边的世界有多精彩。有了人才,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于是,他们抓主业,搞连锁,建工厂,将瘫痪的企业一一盘活。
狠抓主营 经营再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无极县供销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服务“三农”为办社宗旨,狠抓生产资料、棉花、食盐、烟花爆竹等主营业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为“三农”服务的措施和方法,以创新的经营理念,全方位、综合性为“三农”搞好服务,2003年中央3号文件指出: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农村逐步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供销社最大的资源就是网络资源,我们依托原有的基层社旧址,抓基础、上规模,先后建了生产资料供应网络、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网络、棉花收购网络、盐业供应网络、烟花爆竹经营网络、日用百货销售网络和综合服务咨询网络,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为“三农”服务的市场链条,及时把握市场前沿“三农”的需求,满足供给,为农服务。
就农业生产资料而言,以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为龙头,在全县11个乡镇213个自然村建立了统一供应网点,以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及时满足农民需求,每年供应各种化肥10万吨,把服务“三农”的文章做到了家。在促进农业结构产业化调整中坚持以点带面,在大陈建起了百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把技术、资金、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使农民增收增效,效果十分明显。
在传统农业产业中,棉花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为农民增收,县社将原有的棉麻公司工作细化,由一变三,使种植、销售、加工相分离,各司其责。丰益棉麻公司以郭吕棉花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主动与农民签订种植收购服务合同520亩,经过科学管护,大面积获得丰产丰收,加之价格上涨因素,每亩棉花净增收600元。辛庄村棉农刘小仁说:“我今年种了20多亩棉花,与供销社签订了合同,给我提供棉种、化肥、农药和技术等,秋后我家仅此一项就增收二万多元,县社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棉花的丰收,给丰益棉麻公司注入了活力,原料有了保障,股份制经营的棉麻公司全体员工干劲十足,日夜加班赶生产进度,望着成批、成包的皮棉出厂,经理雷玉谦高兴地喜上眉稍。
说到盐,过去我们都有到供销社买盐的习惯,如今盐业实行专营,县社的盐业公司担负着全县居民食盐的供应。别小看了一个盐业公司,它涉及到父老乡亲的身体健康和国家利益,盐业公司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不断地一手抓宣传,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一手抓小包装碘盐供应,方便居民,做到哪里有居民哪里就有优质碘盐供应,同时加大打击私盐的力度,净化市场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健康用盐。
每逢过节,喜事连连,总免不了买上几挂鞭炮。作为县社烟花爆竹专营公司,几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开拓进取,完善经营环境、经营措施,先后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投资100多万元建成炮库,使储存、销售、使用有了一个严格的登记管理制度。
搞连锁 让日用工业品
再度走入千家万户
走进家佳喜、购物更容易。如今,生意兴隆的家佳喜超市是无极县六大超市之一,也是县社系统众多企业当中的一个亮点企业。这里曾是一个破烂的旧仓库,为盘活资产服务百姓,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县社决定在这里建一座高标准的超市,然而钱从哪里来呢?县社主任蒲福群同志一锤定音,搞股份合作制,由职工集资入股,组建“家佳喜”日用消费品有限责任公司,于是一个投资120万元,占地15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在光明街拔地而起。超市全部采用聘任制,实行现代化管理,贯穿服务为民、创新经营的工作理念,不定期开展便民促销活动,在总店经营思路确立后,为方便农村购物,将超市开在农家门口,率先在大陈、西东门、齐洽等开办了连锁店。
提到超市,我们不难想到供销社系统的另一家大型超市——供销超市。大家还记得,2002年6月27日是供销超市开业大典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一个投资200余万元扩建装修改造的综合性超市诞生,所有资金全部由内部职工集资入股,依托供销商场,营业面积达6000平方米,气派的建筑,良好的经营环境,迎来了成批的顾客,店外促销更是搞得红红火火,这里又是歌舞,又是赠品,又是奖品,有多热闹。除超市外,南边的家电商场更是盈人,这里是无极县最大的家电商场,国内外名牌电器产品在这里均能买到,而且是独家代理,有实力成为无极县家电零售主导企业。
抓工业 后劲倍增
棉花的兴盛,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纺织股份合作公司的诞生正缘于此。县社一班人看准这一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投资几百万元改造原有棉纺厂,使生产能力从原有的3800纱锭发展到22000纱锭,并通过采取补偿贸易的方式逐步扩大再生产。安排下岗职工和闲散劳动力320名,年创利税23万元。在管理上严格按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积极采纳A管理模式和海尔管理模式,使企业向现代健康型发展。
在全县经济大合唱中,供销社人不甘落后,围绕经济发展主战场,集思广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办社的办法广招人才,广纳资金,按着市场规律,吃准一个项目,发展一个项目。为盘活城北工业区肉联厂,组建了“合盛工业园区”,其基本定位是孕育民营企业,繁荣供销经济,诚信公平,携手并肩,与时俱进,共谋发展。采取独资建厂、股份制改造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广揽社会人才和资金共同受益。园区占地100余亩,目前已有植物油精炼、坯布染整、医药玻璃、皮毛货栈四个项目签约入位。园区内投资200万元新开工的石家庄万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春意盎然,一片繁忙景象,其生产的“家佳旺”牌中小型锅炉、锄草机、饲料机十分畅销,半年时间产值达100万元,利税近10万元。
供销社工业的亮点要数棉油厂了。棉油加工厂是1951年建厂的老企业,人员多,产品单一,连年亏损,职工不能正常上班,县社一班人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先期实行改组,彻底放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仅仅半年时间,改造顺利完成。企业自主筹集资金160万元,生产蒸蒸日上,员工干劲十足,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为适应市场需求,1998年、2000年又相继注入资金600余万元,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扩大了生产能力和规模。2002年又投资1060万元,租地90亩,建立了分厂,形成了精炼植物油、棉粕、棉籽皮、棉短绒综合加工企业,其生产的“群欢”牌精炼植物油畅销大江南北。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经济的繁荣,直接受益者有200个运输户,58家饲料加工企业,2500个养殖专业户,50个基层食油销售部,6个专业合作社,5个养殖基地,3个食用菌种植基础,年为农民增加收入350多万元。该厂被河北省命名为一星级龙头企业,连续多年受到省市社及县委的表彰,2001年被列入全省供销社系统综合实力20强工业企业。
以农为本 基层社增添新活力
当然,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20个基层供销社现在的状况如何。伴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基层供销社也同样在改革夹缝中谋求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郭吕供销社,该社立足农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胆探索新形势、新机遇下的工作新思路,与农民结成亲密伙伴,围绕农民利益做文章,在保障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到位的情况下,成立了农业生产资料专业合作社、辣椒生产专业合作社、棉花生产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000余户,入股资金7万余元,以丰益棉麻公司为龙头与棉农签订棉花种植收购合同,使农民增收200余万元,被河北省授予“全省供销社系统文明示范窗口”、“农民满意的供销社”。其它供销社以服务农民养殖为突破口,建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有350户入股,股金达12万元,并建有自己的饲料生产车间、消毒车间、药效试验室、抗体检测室、解剖室,开通了服务热线电话,配备下乡服务车三部。基层社奋起直追,从种植、养殖、加工、制造、服务上各显身手,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供销社人的新时代形象。
以人为本与时俱时再创佳绩
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企业就会死水一潭。县社一班人经过十年努力和市场的洗礼,同样在时刻换脑、换位思考,不为别的,只为企业的繁荣能长盛不衰。在机关内部全部实现责任目标管理,将各种工作量化、细化到岗位、到人。全系统用工全部采用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岗位技能聘任制,能者上,庸者下,不想事、不干事、没有实绩就走人。把人的积极性挖掘调动起来,是每个领导者的首先目标。因为有了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高超智慧的班子,县社今天的繁荣就可见一斑。荣誉属于奋斗者,看一看墙上挂满的各种证书、奖状,每一件都是一个辛勤努力的缩影。对着金光灿烂的一大堆荣誉,县社主任蒲福群同志感慨地说:十年的努力,迎来了供销社今日的辉煌,面对未来,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省、市社的大力支持,我们会把压力作为动力,把服务“三农”作为兴社之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去真抓实干。未来是美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做新时代供销社的骄子,服务“三农”,服务百姓,永铸供销社辉煌。■(文/刘书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