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隆尧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纪实
隆尧县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合作经济组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广大供销社干部职工坚持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思想路线,革除传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经营格局,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抓管理、促效益、保稳定、求增长,各项工作都有了新进展、新突破。2003年捷报频传,先后荣获市级文明单位;市社综合评比一等奖;县级先进党组织;省社食盐专营模范单位;中国农交会组织奖一等奖;省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省社纪检监察先进单位;市供销社会计统计工作一等奖;市社烟花爆竹经营先进单位;县内部保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和探索:
——树形象,供销合作社的地位逐步得到了社会认可。过去提起供销社,人们直摇头,甚至认为供销社已经垮了,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为了彻底改变供销社的形象,去年县社狠抓形象建设。一是在硬件建设上,从县社机关自身抓起,筹资400多万元,建成了“供销大厦”,成为县城最繁华经营黄金地段的一大靓点,不仅使资产发挥了效益,而且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二是在软环境建设上,结合“三职一优”和行风评比活动,在机关开展了创文明企业、树行业新风活动。推行文明办事“五步曲”、“八不准”、“首问责任制”等,使县社的形象得到了很大改善。2003年,省市社、县委县政府和兄弟县(市)社领导多次光临指导工作,交流经验,新闻媒体也多次进行报道。省社还定为全省三个“一化三改”试点县之一。
——保稳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先后制定了《稳定工作排查制度》、《信访接待制度》、《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等。全年共化解各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40多起,全系统没有一起越级上访事件。二是采取排查和帮扶相结合,对重点对象进行重点帮扶,责任落实到人。三是积极与民政部门和县工会联系,努力做好困难职工的救助工作,共为下岗职工办理特困证40多个,办理低保200多户。由于稳定工作抓得紧,抓得细,抓规律,及时排查一切不稳定因素,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上项目,为企业发展增加后劲。一是筹资160万元,在纺织厂原来4500锭纱的基础上增加到9000锭,由原来128台布机增加到256台,并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企业净增效益40多万元。二是为保障全县食品工业区的食盐供应,经与省盐业公司和华龙集团协商,筹措资金120万元,建成一座1600平方米的食盐专用仓库,仅运费一项每年就可节省20多万元。三是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开发旅游市场,县社派员进行专业培训,取得旅游经理人资格证书,成立了全县第一家旅行社。当年已组团30多次,组织人员1000多人,业务量达到80多万元,为企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抓重点,切实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管理。实行主任分包,定期调度,使企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盐业公司实行查处私盐与送货上门相结合,对华龙等食品加工企业按需求直接配送,对居民生活用盐设立了300多个销售网点,形成了覆盖全县的销售网络。日杂公司在烟花爆竹专营上,积极与公安部门配合,成立联合执法队,取消了集市交易,实现了规范经营,保证了安全。棉麻公司以科技为先导,以高产做示范,积极引导棉农科学种植。在购销上采取内采外销与外采内销相结合的方法,搞活了棉花经营,使棉花生产大县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恢复。供销宾馆从抓企业内部管理入手,塑造企业文化,组织员工歌唱《供销人之歌》,宣读誓词,统一着装做健身操,成为清晨县城引人注目的亮点。由于管理规范,服务热情,多年来一直保持全县餐饮服务业的“排头兵”地位。双华石膏制品有限公司和福隆阀门等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均在全县主导产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壮服务,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兴隆蔬菜制品公司发挥龙头带头作用,建立了专业生产基地2000多亩,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经营品种上,由过去单一的红、白萝卜加工,发展为香葱、甘蓝等十几个品种,产品出品美、日、韩,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柏舍供销社利用棉站专门从事化肥经营,面向全县及周边的任县、巨鹿等市场主动出击,布设村级销售网点110多个,化肥经营品种扩大到15个,年经销量突破1万吨。益民农资公司积极与工商部门联系,对全县化肥经营网点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假劣商品进行查处,从而净化了化肥市场。固城供销社兴办的鱼粉厂,与养殖专业户建立了固定关系,业务越做越红火,受到了养殖户欢迎。
——强管理,促改制,企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县社与各企业分别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按任务目标定期考核,确保了全系统总任务目标的完成。二是强化财务管理,对企业收取的承包费、租赁费一律由财务科出具带有编号的收据,企业各项费用开支由县社监管,保障了资金的合理使用。三是做好企业破产的后续工作。农资公司1999年宣布破产,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了三四年之久未能解决,去年县社抽出专人,积极运作,使该企业的破产得以终结,职工得到合理安置。土产公司、果品公司等企业的破产后续工作也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为了把企业改革改制进一步引向深入,县社抽出力量,对所属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并走访了部分乡镇政府领导、村干部、农民群众及个体工商户等方面的代表,成立了改革改制领导小组,研究起草了危困企业改革、改制方案,使供销社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有序进行。
(二)
2004年是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年,也是我们提出二次创业的第二年。整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两年见成效,三年大跨越,五年建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稳定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资产为纽带,以重点商品为突破,力促全县供销社整体实力有一个新的跨越,保持全市供销社系统一档先进县社,争创全省县级供销社前30强。
具体目标要求是,完成三项指标,实现三个增长;突出七大重点,做好七项工作。
(一)完成三项指标,实现三个增长:一是商品购进总额1.6亿元,同比增长9.5%;二是商品销售总额1.8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利税330万元,同比增长10%。
(二)突出七大重点,做好七项工作
1、大力开展“学教”活动,突出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主题。要实现工作上的大跨越,首先要做到思想上的大解放,如果思想不解放,仍然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仅不会有发展,有跨越,相反还会被社会所淘汰。特别是供销社系统,大多数企业人员是老面孔,门店是老脸面,缺乏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如何解放思想,重塑供销社形象,实现供销社振兴,必须开展“学教”活动。一是走出去,眼睛向外看。有些企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就是迈不开步子,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不解放,仍旧抱着“金碗”要饭,这些企业很有必要到先进企业、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学习外地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文化理念,先进的营销方式,取人之长,补自之短,从而达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目的。二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企业和自身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企业领导同志,要随时加强自身学习,及时掌握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达到与时代发展同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三是引进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要不惜重金,不惜代价,把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优秀的人才引进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而且是带来先进经验和技术最直接的方式,更能在企业中起到“传、帮、带”作用,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继续做好稳定工作,突出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地位。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基础,没有稳定的环境,企业就难以发展。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明确企业一把手不仅是企业稳定工作的领导者,更是稳定工作的责任者,对本企业的稳定工作负第一责任。二是加强责任追究,实施稳定工作反馈制。企业一把手对本企业的不稳定因素要心中有数,对苗头性的东西要妥善解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越级上访现象。对企业的信访稳定工作实行考核制,对出现越级上访而企业领导又闻所未闻的,县社不仅要追究企业领导者的责任,还将取消企业评优资格。三是强化措施,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实施“帮扶工程”,对重点人、重点事进行重点帮助。开展“暖心活动”。对职工提出来的问题,企业确实无力解决的,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取得职工的谅解,稳定职工情绪。一杯热水,一句暖人的话就能解决问题,反之就会激化矛盾,造成不稳定因素。要在话语上暖心,在行动上放心,在工作上稳心。实施“阳光工程”。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如资产处置、职工最低生活保障等,必须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不给职工留下疑点,做到职工明白、干部清白,千方百计营造一个稳定向上的大好局面。
3、抓好资产开发,突出资产创效的作用。在资产开发上,既要注重开发,还要注重管理,力争开发一处资产,见到一份效益,不搞一哄而上。要因地制宜,看准以后再搞,做到随开发随见效,力争短平快。一是管好现有市场,不断规范,创出效益。二是在开发上下功夫。充分利用供销社点多面广的特点,有经济优势的发挥经济优势,有区位优势的发挥区位优势,认真谋划,细心考察,缜密筛选,找准自己的优势,打准自己与市场的对接点,使企业的资产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4、抓项目建设,突出企业效益增长点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新项目,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会像人失去造血功能一样,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终将被市场所淘汰。在项目建设上,实施“增一、引一、扩三”工程,力争使全系统的项目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增一”:在牛桥纺织小区筹建一个棉花加工厂;“引二”:不遗余力地抓好国家食盐储备库的项目引进工作,采取一切措施,尽最大力量,争取成功;“扩三”:扩建三个项目:即兴隆蔬菜制品公司的扩建;双华石膏制品公司的扩建改造;福隆阀门公司的扩建。以上项目工程完成后,即可形成比较合理的工业布局,为供销社企业增添新的后劲。
5、抓业务经营,突出供销社的主渠道地位。在业务经营上,重点业务要做大、做强,传统业务要恢复发展。抓好食盐、棉花、鞭炮、农资经营,进一步把业务做细、做强,服务措施要跟上,销售手段要加强,引进先进营销方式,如连锁配送、会员管理等。在传统业务的恢复和发展上,应把我们过去扔掉的业务拾起来,真正在农村起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发挥主渠道作用。不仅恢复日用工业品的经营,还要把农副产品的购销与加工、废旧物资回收,以及电器、农机具的销售恢复起来,组建行业协会,逐步把供销社失去的传统业务恢复起来。
6、抓班子队伍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班子,班子的关键在班长,班长选对了,企业就有希望,就有前途。在干部任用上,推行竞聘上岗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工作上宁可职位空缺,决不保留不作为者。要在全系统搞好一个“自查”,解决“三个问题”。查一查自己担任企业领导以来,为企业做了多少实事,创了多少效益,自己所在的岗位称不称职,只查功劳,不查苦劳,在查的过程中,针对本企业的实际,谋划工作思路。在自查的基础上,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解决好思想“旧”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新的姿态,新的形式展现供销社的新形象。二是解决好“私”的问题。重点解决好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原则,借公家之名干私人买卖,损公肥私,把企业当成了自己为所欲为的工具,甚至领导交办的事不办,职工反映的情况不管,推诿扯皮,小团体利益思想严重,不顾大局,没有系统观念,只为自己本单位的利益考虑,不为全系统的整体利益考虑,与领导讨价还价,本末倒置,这样的干部我们一天也不用,必须从领导岗位撤下来。三是解决好“昏”的问题,就是思路不清的问题。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不但要有一套明确的工作方法,更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如果就是为了收几个租赁费,你这个领导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了,撤掉你起码企业还能节省一份费用。不要拿着做和尚撞钟的思想干企业,这样不仅会毁掉企业,也会毁掉自己。因此,企业领导班子都要坐下来,理清思路,找出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点,做到有的放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自己的任期内使企业尽快见成效。
7、抓形象建设,突出供销社在社会上的地位。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激发人的士气,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企业缺乏生机,职工缺乏活力。近几年,就是因为我们不注重形象建设,人为地贬低自己,挺不起腰杆,立不起门户。别人问起怎么样,就连自己也说供销社这不行,那不行,说得一无是处,结果导致在引进资金上,谁会给“穷小子”借钱,在项目合作上,谁愿意与“穷光蛋”合作,到头来资金争不到手,项目引不进来。为何不谈一谈供销社的长处,供销社的优势。形象建设十分重要,好形象不仅会引起外界重视,更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我们每一个供销社职工,都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自信心,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挺起腰板,堂堂正正地说,我是供销社人。努力为供销社企业营造一个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文/苏少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