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39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2/4/1

作者

□文/孙常辉

浏览次数

2681 次

河南省发展阶段及趋势特征分析
  [提要]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进程、增长动力、城市化进程、社会发展进程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趋势特征,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会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主要矛盾和发展重点,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根据所处发展阶段特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
  关键词:河南省;发展阶段;趋势特征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2011B428)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十二五”时期河南省发展阶段与趋势特征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3日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中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汇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河南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河南省在“十一五”时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22,942.68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
  一、对河南省发展阶段及其趋势特征的判断依据
  研究某一地区未来发展,制定相关发展战略与政策,必须以该地区所处发展阶段及特征为基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趋势特征,对应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机遇和主要矛盾。本文根据一系列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基础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倒U理论(库兹涅茨)、经济成长六阶段理论(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结构理论(钱纳里等根据居民收入和产业结构提出)、“工业化后社会”理论(丹尼尔•贝尔根据社会生产特点提出)。本文综合以上分析方法,形成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增长动力、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对“十二五”时期河南省发展阶段及趋势特征的分析判断
  (一)经济发展水平。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目前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依据主要参考世界银行关于成员国及一定经济规模以上国家的分组标准,如表1所示。(表1)河南属于内陆省份,海外净资产在河南省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影响较小。因此,人均GDP与人均GNI之间的差别主要来自间接税。2007年我国企业平均税负大约为25%,因而GDP与GNI的比率大约为1∶0.75。“十一五”期间,河南省人均GDP(按当年汇率换算)突破3,000美元并迅速增长,而2010年人均GNI大约为2,598美元,仍处于下中等收入阶段,落后于全国的3,296美元。按照河南省“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预测,河南省人均GDP年增速将达到9%以上。照此计算,到2015年,河南省人均GDP和GNI将分别达到5,330美元和3,997美元,对比世界银行关于各国收入分组的标准,将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并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表2)
  (二)工业化进程——河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对工业化进程的分析和判断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研究。目前学术界在分析工业化进程时使用最普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和H•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水平评价体系。1986年钱纳里借助多国模型,提出了标准产业结构理论,所采取的数据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9个准工业化国家(地区)1960~1980间的历史资料。即按照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将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6个时期,如表3所示。(表3、表4、表5)
  2000年和2005年的折算因子为陈佳贵等(2007)推算出来的,2008年与2005年的换算因子为1.074,系根据郭克莎(2004)的计算方法和美国经济研究局(BEA)提供的美国实际GDP数据(以2000年美元为基准)推算出来的。
  根据以上标准工业化理论的研究结论,结合河南省人均GDP指标、产业结构指标等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基本判断:河南省“十一五”时期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阶段转变阶段,“十二五”时期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由于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比重在今后一个时期将很难降到10%以下,因此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甚至后工业化阶段将比沿海地区晚。
  另外,从河南省的工业体系结构分析,目前河南省的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主要工业属于原材料初级加工、资金密集的重化工业食品、有色、化工等。
  (三)城市化进程。不同的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该地区的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化率,可以将一个地区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30%)、加速发展阶段(30%<城市化率<70%)、稳定发展阶段(70%<城市化率<90%)。河南省2010年城市化率为39.5%,低于全国(49.68%)10.1个百分点,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规律: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发展速度将出现差异,郊区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将快于中心城区,同时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发展矛盾要求两者的一体化发展。“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由此产生的土地问题、拆迁问题将凸显。
  (四)增长动力。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投资拉动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属于较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6年的5,90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6,585亿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居于前五名,增幅也居全国前列。(图1)
  (五)社会发展。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不同步的,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经济发展为主,一方面是经济总量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另一方面各种差距逐渐扩大,社会矛盾也不断积累。第二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并重,一方面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并且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另一方面种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制约经济发展,需要着手解决种种矛盾,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第三阶段以社会发展为主,社会物质财富得到极大满足,同时社会事业得到极大发展,收入差距较小,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河南省将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并重阶段,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各种矛盾,转变发展方式,更加重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形势更加复杂,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缩小与全国差距、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增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紧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仍需加强。对此,需要按照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围绕构建中原经济区战略支撑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金人庆.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高出外资近10%[EB/OL].http://www.xinhua.org/.2007.3.8.
[2]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0.3.
[3]陈佳贵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0831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