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两部定价法是非线性定价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本文在对两部定价法简单数学分析的基础上,探求厂商使用过程中的收益及常用手法,从而了解两部定价法的实际使用。
关键词:两部定价法;价格歧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2日
垄断厂商为了榨取消费者剩余,除了价格歧视手段外,还可采取其他方法,而最常见的就是两部定价法了。
两部定价法也叫两部收费法,是指消费者为了购买某种商品,必须先买“门票”,然后才能进门付款购买该商品。其中,门票价格称为进入费或入场费,商品价格称为使用费或享用费。比如,要想消费公园内设的娱乐项目,必须先买门票,取得进门权,然后才能入公园交费并消费娱乐项目。采用两部定价法可以把进入费定的很高,使用费定的较低;也可以把进入费定的较低,使用费定的较高。两部定价法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两部定价法虽然没有采取价格歧视,但目的仍然是要榨取消费者剩余。它把厂商的利润分解成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销售产品而获得的利润,与这部分利润相对应的产品价格是使用费;另一部分是搜刮消费者剩余而得到的利润,与这部分利润相联系的价格成为进入费。厂商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即厂商要规定一个最优的收费标准,使他的两部分利润之和达到最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决定这个最优的收费标准。
(一)简单情形。首先考虑市场上只有一个消费者的简单情形。假定厂商知道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即知道反需求函数为P=?准(Q),并要尽可能地榨取消费者剩余。此时,定价问题的解决是简单的:让使用费等于边际成本,让进入费等于消费者剩余。设根据?准(Q)=MC(Q)确定的产量为Q*,则使用费为P*=?准(Q*),进入费为T=Surc(P,Q),(消费者剩余),并且这种定价完全榨取了消费者的全部剩余,因而是最好的价格方案。(图1)
再考虑市场上只有两个(两类)不同消费者的情况。由于不实行价格歧视,厂商只能规定统一的进入费和使用费。假如厂商依然像单个消费者那样把使用费规定为边际成本,把进入费规定为需求较大的消费者的剩余,那么厂商就只能去赚具有较大需求的消费者的钱了。需求较小的消费者因进入费太高而不愿取得商品购买资格,从而被拒之门外。由于只把商品卖给一个消费者,厂商就不可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好的做法是,把使用费规定在高于边际成本的某个水平上,然后把进入费规定为此使用费水平上的需求较小者的消费者剩余,这样便可把商品卖给所有消费者,从而促进厂商最大利润目标的实现。此时厂商的利润为:
πs=(Q1+Q2)P*-(Q1+Q2)MC=(P*-MC)(Q1+Q2)
从搜刮消费者剩余得到的利润为πc =2T*=2Surc2(P*,Q2)(即需求较小的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的2倍)。厂商的利润为:
π=πS+πc=(P*-MC)(Q1+Q2)+2Surc2(P*,Q2)
当然,如果第二需求太低,为了让他获得购买价格而让厂商损失的高需求消费者的剩余太多,以至于即使第二消费者购买产品也不能弥补厂商损失,那么进入费和使用费就会按照高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来决定,而不去考虑低需求消费者了。例如,若市场只存在一个消费者,其需求曲线是Q=24-P,则由P0=MC可知厂商的利润为:
CS1=1/2(24-6)×(24-6)=162
而加入第二个消费者之后,设第二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为Q2=24-2P2 ,由于P0=MC;π=2T2=1/2×2(12×6)×12=72,当P1>MC=2T2+(P-MC)(Q1+Q2)=2×1/2[(12-P)(24-2P)+(P-6)(48-3P)]=18P-P2,利润最大的条件是dπ/dP=0,可以知道18-2P=0;P=9。
此时:
π=(12-9)(24-2×9)+(9-6)(48-3×9)=81
(二)复杂情形。通常情况是厂商面对各种各样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而且没有一种简单公式能够用于这种情况下的两部定价。可以说,多种商品情况的两部定价过程是一个尝试和不断修正的过程,降低进入费意味着进入者人数增多和销售利润增大。但是,当进入费太低以至于进入者人数太多时,就会导致进入费部分的利润下降。因此,在进入费的确定上有一个进入者人数的优化问题。原则上讲,开始时厂商可先规定一个使用费P0,再确定一个最优的进入费T0,然后估计由此可获得的利润π0;接下来改变使用费,使其变为P1,再计算相应的最优进入费T1,并估计由此确定的利润π2;不断这样反复下去,就会得到一个使用费序列{Pn}和进入费序列{Tn},它们的极限将是最优两部价格(P*,T*)。下面对这种定价机制作一讨论。
用A表示厂商面对的所有消费者之集合,每个属于集合的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为Q=Da(P),反需求函数为P=?准a(Q)。用P表示使用费,T表示进入费,则消费者a在价格P下对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量为Qa=Da(P)。用A(T,P)表示在进入费T和使用费P下进入者的人数,则:
A(T,P)={a∈A:Surc■(p,Q■)=■ (?渍■(Q)-P)dQ≥T
N(T,P)=■集合A(T,P)所含元素个数,则差部分商的利润是N(T,P)T+(P-MC)■D■(p)
(三)创新。在不断的创新中,不少企业已经对两部定价法变化出了新花样,这些新的形式也为企业汲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其一,免费赠送。是指消费者支付进入费后,便可从企业得到一定数量的免费服务或免费产品。例如,购买吉列剃须刀,支付了购买价格即进入费后,刀盒内会赠送几个刀片(刀片价格即使用费)。这种免费赠送定价法让企业获得了更高的进入费收入,同时又没有失去那么多的小消费者。小消费者不愿意支付使用费,因此收取较高的进入费,并赠送一定数量的免费商品或服务,方可获得小消费者的剩余,而不会把他们赶出市场,同时还获得了大消费者的更多剩余。
其二,产品传销。厂商首先发展若干个顾客,让他们成为传销厂商产品的第一级成员。作为产品传销成员,必须向厂商支付一定的成员费,取得成员资格,并要发展若干个新成员(即下一级成员)和推销厂商的产品。厂商根据成员在发展新成员和推销产品中所取得的成绩,对成员实行奖励。但是这种方式却发展成为了丧失良知的行为,给社会、个人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们要健康发展经济,坚决杜绝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本东.价格含义之我见[J].中外企业家,2005.9.
[2]刘炳瑛.论价值规律[J].理论视野,1998.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