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44期/对策研究/正文

发布时间

2004/4/3

作者

-

浏览次数

4920 次

中国手机产业新思考及国产手机发展研究
  
  提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手机产业的SCP分析,认为中国手机产业面临的是一个低集中竞争型的市场结构,企业相互压价、协调机制乏力关键原因是在这种市场结构影响下,企业对新一轮的“生存检验”产生了不同的预期。而在当今以技术范式转移为特征的动态市场竞争中,国产手机厂商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前景应保持谨慎的乐观。

  一、中国手机产业的简单SCP分析
  1、市场结构:
  (1)市场集中度
  我们根据计算中国手机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以此来反映市场集中度:
  HHI=∑(XI/X)2=0.0853
  根据1998年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公布的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表1:
  可见,中国手机产业市场结构是竞争Ⅰ型,也即是低集中竞争型的市场结构,这与一般认为中国手机产业市场是高寡占型市场结构的研究结果不同。一般研究根据计算行业集中度来反映市场结构,在附表1中可以算得CR8=0.677。笔者认为由于行业集中度没有考虑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赫芬达尔指数应该更能反映真实的市场结构,形成这一结构的关键原因是中国手机市场容量的高增长率弥合了大企业扩张的速率。
  (2)产品差异化。首先从需求交叉弹性来看:目前各品牌手机在大众化功能上差异并不明显,满足消费者的一般需求功能都已具备。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价格往往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一种品牌手机价格不变,则另一品牌手机销量将有较大幅度下降,这说明了各品牌手机具有很强的相互替代性。
  其次从广告密度来看:
  广告密度=AD/SL=0.263%
  AD:广告费 SL:销售额
  按照这一指标进行的分类标准为:
  AD/SL≥3.5% 产品差别化很高
  1%≤AD/SL23.5%高差别化产业
  AD/SL21% 中产品差别产业
  由此可见,中国手机产业属于差别化较低的产业,这证明了其产品的差异化很低,相互替代性强。
  (3)进入、退出壁垒。进入壁垒:中国手机产业对经济规模的要求并不高,从附表1可以看出:最小的厂家大约年生产能力只有1.93万部便可以在市场中生存下去,资本要求并不高。在产品差别化方面,由于手机的模块化生产,在功能、机型设计上并未形成具有持久竞争力的差别化优势,差别化程度低。在绝对成本方面,没有哪一厂商能够绝对控制原料的供应和核心技术,
不存在绝对成本造成的进入劣势。此外,国家手机生产许可证的放松打通了市场准入政策壁垒。这些都证明了中国手机产业并不存在很高的进入壁垒。
  退出壁垒:中国手机厂商多是原家电行业的多元化经营,在某些设备、技术上可以共享。手机生产的设备投资较易与其他家电产品实现技术关联,资产专用性不强、资产的撤出、转产较易,不构成很高的沉没成本,同时政府不会干预企业退出,企业退出壁垒低。
  2、市场绩效
  (1)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手机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在不断提高。在产业组织学的研究中,常利用利润率来衡量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微观经济学研究表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各产业、各企业的长期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目前国内手机厂商2002年波导利润率为26%、科健为15.6%、厦新为15.8% . 整个手机行业的利润率也在14%左右,比社会的平均利润率高出约4个百分点,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手机生产厂商不断的技术创新所形成的“熊彼特租金”,而并不能藉此否认其资源配置的相对有效性。同时由于大幅度的降价,消费者剩余显著增加,整个社会福利明显改善。基于质量基础上的价格优势显示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高。
  (2)产业规模结构效率。产业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了产业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益的实现程度。中国手机低集中度竞争的市场结构一方面避免了产业市场过度集中所带来的X低效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市场过于分散形成的大规模不经济企业的存在。但从整体上看,其产业规模效率还有提高的余地。进入2003年,国产手机厂商纷纷提出扩大产能,力争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双重扩张。
  (3)产业技术进步。进入2004年,国外品牌手机加大了新品推出力度,手机功能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国产品牌如TCL、康佳等也相继推出一系列新产品,创新力度、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此外,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众多手机生产小企业不断寻求技术改良和创新,客观上对大企业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压力,从而形成了“大企业领跑,小企业跟进”的市场研发机制。
  结论一:中国手机产业面临的是一个低集中竞争型的市场结构,企业间产品相互替代性强、市场进出壁垒低,决定了产业内各厂商竞争激烈,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合、协调机制,从而陷于激烈的价格竞争中,竞争促进了创新和企业家意识的觉醒,导致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形成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结构效率的总体提升。
  二、国产手机行业的SWOT分析
  1、优势。与国外手机厂商相比,国内手机尽管在很多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但在某些方面的比较优势仍十分明显。
  1本土优势。首先相对国外手机厂商而言,国产手机对国内市场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手机外型、铃声设计等方面更能迎合国内消费者的偏好,真正体现“中国特色”。其次,国内手机厂商在经营中能更好地利用文化背景优势,根据区域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
  2营销优势。相对洋品牌的层层代理制,国内手机采用了区域性的营销渠道模式,一方面通过利润分流激励和保价政策提高了渠道成员的忠诚度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营销渠道增值和协同作战,使营销渠道不仅仅是一个销售的平台,更是一个物流、服务和管理的平台。
  3注意力优势。国产手机基本上专注于国内市场的开发,克服了国外手机全球销售,某一地区针对性弱的弊端。此外,国内手机更注重的是对整个手机价值链的某几个环节的有效把握而非国外手机涉及手机价值链的所有环节,取得了“注意力经济”。
  4成本优势。国产手机厂商大多是原先在IT行业、家电行业有丰富经验的厂商,这使得其产品在某些有形、无形资源方面可以共享。其次,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相对较低的原材料价格都使得国产手机比国外手机有更低的制造、销售成本,这构成了其竞争力的生产成本竞争优势。
  2、劣势。国内手机产业的竞争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不强。国产手机经过几年发展,塑造了一批如波导、TCL、海尔等知名品牌,但与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品牌相比,国际市场影响力差异显著。同时,国产手机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全国性的高速、高质售后服务体系,从下表服务网点的数量可以看出,国产手机与国外手机的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造成了国产品牌不能很好的建立顾客的忠诚度。表2:
  2核心技术缺乏,技术研发速度慢。尽管国内某些手机厂商已初步掌握了手机的核心技术,但对于整个产业而言,核心技术缺乏仍是困扰大多数厂商的难题。此外,国产手机技术研发速度慢,对于高端市场的技术要求跟不上,从而使得国产手机难以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制约了国内手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竞争停留在经营层面,缺乏签约能力层面与企业家能力层面的竞争。我国国产手机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热火朝天的运营业,冷冷清清的制造业”。尽管在经营层面的竞争可以以低成本,低价格赢得消费者青睐,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但对于其他的两个层面的竞争而言,经营层面的竞争优势所带来的效益是较小的。
  4国产手机厂商各自为战,整体实力不济、低水平竞争激烈。中国手机企业尽管有几次联盟,但往往流于形式。无法聚集成一些财力雄厚、研发能力强的企业经济联合体,这使得中国手机厂商一方面无法挑战洋品牌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彼此间的低水平价格竞争,同时形成了国产手机开拓国际市场乏力的局面。
  3、机遇。随着中国加入WTO及手机制造的模式化,国产手机的发展面临新一轮的机遇:
  1手机价值链的分散催生了国产手机的独到优势。手机产业价值链的放开,使得技术不再是国产手机成败的唯一因素,国产手机完全可以避开核心技术,在价值的外层技术、销售、服务等其他环节,建立起自己的独到优势。在这一方面诺基亚的经验可以借鉴。
  2中国手机市场容量增量的巨大市场空间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在全球通信行业状况低迷的背景下,近两年来中国手机市场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年需求增长率高达十几个百分点,旺盛的市场需求做大了国内手机市场,从而提升了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据信息产业部统计,今年头两个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978.20万户。一些专家预计,中国手机销售在2005年前每年将增长14.5%。 2003年移动电话普及率要达到20.1%。 全年手机用户增长5200万,手机销量将达6000万部。我国手机需求增长如图所示:
  3国内手机生产厂商意识的觉醒。随着国内、国际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手机厂商独辟蹊径,注重手机外型时尚化和附加值的开发,同时倾力打造自身品牌,加大新产品推出力度和售后服务力度,以积极的姿势应对,挑战国际厂商地位。
  4网络运营商的技术进步给手机产业提供了支持。从GSM到3G时代,移动通讯技术快速发展,再加上网络运营商的增值服务,使手机功能更趋完善,同时手机资费的进一步下调也使手机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客观上也促进了国内手机的需求。
  5小灵通手机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不充分的竞争格局形成了国产手机厂商的一次发展契机。2003年3月份,国家对小灵通解禁,意味着原先倍受欢迎的小灵通通讯、制造业务将再次红火,据悉,深圳已率先开拓这一领域,国内数家手机生产厂商也上马了小灵通生产线,这一通讯工具的开发将创造相当大的移动通讯市场。
  4、威胁。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手机行业面临威胁主要有:
  1零关税实施将国产手机置于前线。从2003年起,手机零关税正式执行,这使得国内市场的竞争全面国际化。脱离了国家10%的关税保护,将使得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前景越发明显,这是中国手机业不可逆转的产业发展趋势。
  2手机生产许可证的放松加剧了行业竞争。国内手机市场脱离了国家生产许可证的保护,一方面不少境外厂商直接将生产基地设在国内,如诺基亚在北京设立的星网工业园,这将挑战国内手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另一方面随着提供手机制造技术的专门厂家的出现,手机准入门槛很低,可能造成又一批企业进入这一领域,行业内竞争激烈。
  3国内手机赖以制胜的营销优势、广告宣传、市场策略、机型设计等优势持久生命力不强。吸取国内手机区域代理营销模式的成功经验,国外手机企业逐渐放弃原先的层层代理制,同时也更注重广告宣传和机型设计的美观度,国产手机的这些制胜法宝所形成的优势容易被人模仿,这些优势将愈来愈不明显。
  4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阻碍了国产手机成本的降低。国产手机在产销上大部分存在较大的差异,手机市场上也出现较大的供求矛盾。2003我国手机生产能力将超过2亿部,按照一般经济规律,生产能力过剩必然带来供需市场矛盾,从而引发价格战,稀释行业利润。
  结论二:中国手机需求的高潜在增长提升了国产手机生产厂商的供给预期,在以技术范式转移为特征的动态市场竞争中,意识觉醒的国产手机厂商已经注重自我创新和外在创新的快速商业化,因此,对国产手机发展前景保持谨慎的乐观。
  三、国产手机的未来发展思路
  1、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促进产品结构升级
  手机类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普遍较好,为手机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表3:
  2、在手机制造设计方面,注重“科技美学论”理念,打造“时尚”概念
  手机产业在经过资本的激烈竞争之后,产品品牌的同质化趋势严重,工业设计成了竞争中的利器,我国手机厂商要营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注重手机外型时尚化与附加值的开发,例如TCL的宝石文化到科技美学。
  3、将竞争聚集与服务
  从目前来看,手机制造商的主要竞争还集中在价格、款式、色彩、功能等产品特性方面,但随着手机同质化现象不断加剧、市场增长率下降、销售利润低等情况的出现,“服务”必将成为下一轮竞争的焦点,目前,国产手机厂商以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波导“广、快、专”的客户服务,以及厦新的服务万里行。
  4、以彩屏手机为主流,功能向娱乐、智能方向发展
  彩屏手机是近几年来手机中的高利润源,其市场潜力还很大,彩色已成为当今手机趋势的主流,国产手机应抓住这一利润源。同时认识到,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彩屏手机流行又将拉动市场需求的增长。据新华社市场研究咨询公司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和广州,60.8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想在今后买一部彩屏手机,这将引发一个换机高潮,拉动手机消费增长。
  5、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同时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不同的消费群体有自己偏好的产品,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将极大提升产品的潜在需求,例如厦新“恒9系列”细分了彩屏性别市场,而“AC嘉华系列”又细分了用户年龄市场,这客观上引领了国产手机的市场细分趋势。
  6、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价值链
  改变传统的垂直性价值链,建立以一定品牌为中心的价值链体系,汇聚上游供应商、下游代理商以及运营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等力量,以用户为核心,环环相扣,将手机开发,功能完善与售后服务整合成一体,形成一个闭合环路。
  7、建立集团联盟,协同作战
  国产手机厂商要避免国内的低水平价格竞争,建立有效的集团联盟,发挥集体优势,实现横向和纵向的经济联合,形成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协作的竞争优势,各企业协同作战,挑战国外品牌。
  8、培育企业的签约能力和企业家能力,进行能力的高端层次竞争
  国产手机应该在现有经营能力层面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注重签约能力层面和企业家能力层面的竞争,这样才能培育起其持续的竞争力,获取高端市场的较高利润。企业一方面要积极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造和改进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将具有商业潜力的新奇事物商业化。■(□文/林 倩)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372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