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43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2/5/30

作者

□文/刘 艳 刘乃刚

浏览次数

359 次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
  [提要]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维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实现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本文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改革目标,进而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9日
  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思想落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思想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下产生的模式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大部分高校教学还是单纯的停留在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教师讲得疲惫,学生的接收能力也不能保证,“僵化、死板”等特点的存在是与教学管理思想落后密不可分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二)重视对教的管理,忽视对学的管理。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只重视对“教”的管理。长期以来,有些学校却忽视了对“学”的管理。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缺乏远大志向和学习动力,不能约束自己、管理自己。有些学校往往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些方面,觉得这些属于学生自身的问题,不属于教学质量管理的范畴,其实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落后。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领导人员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基层工作人员年龄大、学历低;具有教育学和管理学背景的管理者比例偏低,基层教学管理经验匮乏,管理角色定位适应性缓慢,等等。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往往停留在经验管理的水平上,教育理论水平比较低、教学管理的调查研究意识比较弱、主动创新能力还比较差。
  二、改革目标
  (一)建立一套与学校办学条件相适应的、有利于吸引和活化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的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
  (二)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改革方案
  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等教育的改革,其中核心问题是高教教学和管理的改革。因此,必须不断进行教学管理改革,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结合国贸专业的教学特点,对本专业具体的改革方案谈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每一个教学管理者都要树立全新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要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提供进修和攻读高一层次的学历的机会,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定期开展教学管理的学术交流活动。
  (二)建立激励与约束检查机制,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
  1、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教师的参与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为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教学管理改革更好地实现。
  (1)实行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制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要进行系、专业两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在评估过程中,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可获得课堂教学效果优秀奖,并对其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在教学评估过程中效果不好老师进行帮教。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大问题的教师进行批评与处罚。
  (2)培养、选拔主干课程带头人制度。在明确每门主干课带头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选拔年轻的课程带头人,确定导师制订培养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培养出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课程带头人,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课程建设奖励制度。在课程建设工作中,对于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或集体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
  (4)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对教师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尤其是对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要给予较高的奖励。
  (5)实施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实行每两年一次的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选拔一批教学高水平标兵,树立教学典型,带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6)科研成果奖励制度。重视科研带动教学,在科研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予以奖励。
  2、建立约束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1)坚持备课试讲制度。对新上课或开新课的教师坚持进行开课前的试讲制度。试讲合格后方可上讲台,否则不许上台讲课。
  (2)继续坚持听课制度。系领导、专业负责人及各专业老师在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都要深入课堂听课,掌握一线教学的一手材料,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同时对任课教师起到一定的约束与督促作用。
  (3)坚持教学工作评价考核、奖励制度。按着评价指标要求,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宏观控制。本专业在学校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本专业的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对落后教师则给予惩罚。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虽然是教学双边活动的客体,但是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管理工作又一重要内容。因而,采取措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
  (1)实行学分制。实行学分制其目的在于转换教学管理机制,打破统一的“一刀切”教学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即突出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按照模块指定一定比例的必修课,加强教学。按有序与搞活的原则优化一定百分比的选修模块。学生结合自己的志趣,可自由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2)实行弹性学制。本科生应由4年可延长6年,学生若提前一年修完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可申请提前毕业。学生只要在6年内修完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均可毕业。
  (3)实行辅修制和二学位制。在社会需求规律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高等学校在加大选修课程比例的基础上,更要实行辅修制和二学位制,使培养的人才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复合,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实行补考与重修重考互补机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对及格的课程但认为成绩不理想的可以选重修重考,取得自己满意的学习成绩与学分。对不及格的课程也可以选择补考与重修重考的方法取得相应的学分。对不及格人数较多的课程,学校可单独开设课堂进行重修,对不及格人数较少的课程,可采取教师单独辅导或跟随其他课堂进行学习的方式进行重修补课,再参加考试取得相应的学分。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卞粉兰.高校管理工作初探[J].科教文汇,2006.9.
[2]覃业飞,陈先华.谈高等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要求[J].高等论坛,2005.2.
[3]邓义桂.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探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4]张雪妮.论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2.
[5]易高峰.大学教学管理改革之深化:症结与超越[J].江苏高教,2008.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0803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