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针对现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现状,对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高职高专教师与学生的特点,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2日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它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它与本科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就目前情况看,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与本科生相比,处于劣势,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认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
二、高职教学质量现状
(一)高职院校师资现状。师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能够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以适应就业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虽然不断扩大,但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其中“一师”是通过评或考获得的,并没有真正在专业岗位上工作过,仍然是从学校走向学校,实践经验不足,而高职教育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因此部分教师无法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二)高职学生学习现状。高职高专招生对象以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近年来,随着高考人数的不断下降,高职生源的质量也差强人意。表面上看是分数的差异,其实质则是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1、学习目标不明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就读高职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多数学生对自己进入高职院校很失望,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同时,他们还对社会对其的容纳有一种怀疑,这种怀疑直接导致了自信心的不足,因而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习动力不足。
2、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就高职院校学情来看,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自主学习习惯,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自制力也比较弱,甚至有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连锻炼自己自学能力的意识都没有。
3、大多数学生不能吃苦。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同时对自己定位不准,总期望天上能够掉馅饼,缺乏踏实好学的精神,直接导致不能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教学管理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它承担着保证教育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的使命。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管理职责不甚清晰,各部门协调衔接较差,管理带有随意性,缺乏稳定性,导致教师无所适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实践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对今后工作岗位的了解,熟知专业岗位对自己能力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为此,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建设校内实训室,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保证。但是,专业实训室与实际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差距,实训代替不了实习。目前的状况是,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较薄弱,许多实训基地协议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没有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工作岗位。
三、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派理论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双师”。同时,制定出具有吸引力的相关政策,提高薪酬待遇,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二)加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为此,学院应成立由教师和专业工作岗位上的一线人员组成的专门机构来研究制订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小范围的试验、试用,认为较成熟后,再推广全面实施,降低随意性、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还未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而影响到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出能吃苦、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学生。
(四)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积极与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多渠道、宽领域地进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完成从知识、技能到能力发挥的转变,适应社会要求和职业岗位群的多项需求,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适应就业岗位。
(五)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可以说教学改革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课题,在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高职院校应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将培养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生存,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重点;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为此,高职院校绝不能只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六)完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包括院校、学生、企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形成对学院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与评价。在评价指标的设立上要更加科学、实际,真正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教师改善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今,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生存、促发展是我们每个高职人所要思考的问题,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着高职院校今后的走向,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运权,郭耀煌.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王英.对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3]秦国明,陈民生,徐玉芳,胡茂刚.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4]李爱国.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