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45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12/7/2

作者

□文/史永华

浏览次数

1363 次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及化解
  [提要] 农村信用社只有在信贷工作中做好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才能使有限的信贷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才能在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农信社自身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化解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8日
  农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金融,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但是,农信社只有在信贷工作中做好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才能使有限的信贷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才能在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农信社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才能将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如何防范和化解农信社信贷风险,笔者总结出以下方法和途径。
  一、端正服务方向,牢记农信社主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
  作为农信社广大干部职工,首要的任务便是端正服务方向,把农民需不需要、农民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贷款工作中,首先要解决好农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资金需要,在此前提下,再解决农村工商业的资金需要。同时,监管当局在监管过程中,即要监督农信社的内控、风险与法人,更要监督农信社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另外,要正确看待农户贷款出现不良的问题,这既有农村的信用环境、农民的信用观念问题,也有农信社自身管理上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是农民的信用观念问题,也可以通过区别的信贷政策加以引导,实行对讲信用的农户贷款优先、服务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等差别信贷政策。不能因为个别农信社形成的问题而影响了支农工作大局。
  二、搞好贷款营销工作
  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及其他多种所有制企业逐步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由粗放式、低层次向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方向发展,由单一结构型向产业化和“公司+农户”型发展。要对客户企业班子结构是否优良、企业内部信息是否流通顺畅、激励约束制度是否落实、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将生产有技术、产品有市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龙头企业作为信贷营销的重点。做好贷款营销,要严格禁止通过不正当办法“垒大户”。否则,必将导致新的贷款集中的风险,后患无穷。作为农信社的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管当局都要加大检查和处罚的力度。
  三、严格担保抵押手续
  担保的意义在于当风险发现时,建立一种补偿机制,使农信社的风险得以转移和化解。所以,农信社发放的贷款中,除了小额信用贷款外,须采取担保抵押方式。在办理以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关键要看是否易于保存,不仅要看原值,更要看可变现净值。否则,即使是“合法”的登记,仍然不能规避贷款风险。所以,在办理担保贷款时必须严格把握。
  四、加大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
  农信社应按照《贷款通则》、《贷款分类指导原则》、《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对贷款进行分类,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特别是对办理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或展期的贷款,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凡是生产经营不正常、担保抵押不足值、不能偿付所欠贷款利息的,一律不得为其办理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或展期。同时,要加强与当地党政部门、司法部门沟通与协调,依靠行政、法律手段清收盘活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农信社对一些不良贷款,但能按季付息、生产经营基本正常、能完善担保抵押措施的贷款,在完善担保抵押手续、结清利息或者减少本息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办理借新还旧、收旧贷新等方式,转化贷款形态,以维护农信社的债权。
  五、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步伐
  在评定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镇(乡)党政、村支部、村委会及理事的作用。对评选出的信用乡(镇)、村(组)、户要授牌并张榜公布。在贷款投放上,与其他农户应实行差别的信贷政策,真正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手续简便、额度放宽、服务优先。对信用乡(镇)、村(组)农户及信用户的贷款,在利率执行上,尽量做到少上浮,甚至不上浮;在贷款手续上,做到简便、快捷,凭“两证”、“一章(或签名捺印)”即可获得小额信用贷款;在联保贷款上,优先安排。
  六、将金融监管与农信社内控制度建设有机结合
  监管当局遵循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而县级监管办事处的监管重点是农信社,这就要求监管当局转变监管理念,既要严格监管,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又要保护和鼓励金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信社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委派会计制、稽查特派员制、职能部门监督问责制相结合的内控制度建设,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互制约性,有利于信贷管理的违规行为可以及时地被发现和制止。
  七、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要建立完善班子的考核、评议、诫勉、问责等动态管理制度。农信社应尽快制定贷款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完善信贷管理各岗位、各部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针对信贷风险的显现在时间上有滞后性的特点,在离任审计一年后再进行一次审计,以明确责任。对属于违法、违纪或不负责任造成的贷款损失,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党纪、政纪及农信社的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问责。涉嫌犯罪的,还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八、强化培训,提高广大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
  业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对基层一线的信贷从业人员,以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为主,教他们具体怎么办,包括:调查报告怎么写、项目贷款合不合格的标准及条件是什么、如何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贷后检查的内容以及风险评估等。同时,要将信贷人员的教育培训与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对信贷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及年度审验制度,以提高信贷从业人员学习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作者单位:包头市南郊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通利.如何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9.
[2]杨绍孙.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7.6.
[3]刘新民,李玉强,王培勋.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剖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0687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