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近年来,高校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介绍《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概况的基础上,分析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国际结算;双语;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3日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同世界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对复合型国际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国等教育,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其宗旨是向社会提供能够满足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所需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养后,不仅要扎实掌握国际贸易各门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能够熟练应用英语开展各种商务、经济及其他外事活动。国际结算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和操作性,这就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特别是《国际结算》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
国际上关于双语教学较权威的定义出自《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国内的双语教学一般指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并不排除汉语,以避免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双语教学可以将专业课与英语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打破两者互不干涉的教学局面。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后,使学生的英语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使学生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双语教学”。各高等院校积极响应,纷纷选择部分具有一定基础的课程甚至专业试行双语教学。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标志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深的层次,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课程本身的需要。在各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国际结算》一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研究进出口贸易及非贸易的结算工具、结算方式、融资方式以及相关的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等内容,是一门具有较强外向性、实务性和操作性的综合应用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国际结算》课程涉及大量直接以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形式出现的业务文件,如票据、单据、信用证等,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而目前各高校所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无法提供专业英语方面的指导。传统的中文授课方式虽能使学生了解国际结算的基本内容,但无法让学生习惯用英语来思考和操作,在模拟业务中很难自如地读懂用英文开立的各种单据,更谈不上按照有关原则对它们进行审核,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
(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培养目标,《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正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国际眼光、交流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了解国外的环境,更好地驾驭国际市场。
(三)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各国发生了密切联系。而中国在面对世界经济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问题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合作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中国急需大量既有国际结算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和交流,并且对国外的环境又有深入了解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三、《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问题。国内高校现有从事《国际结算》教学的大多数教师基本上没有从事过专门、系统的双语教学实践培训。专业课教师英语水平不高、英语教师不懂专业课的现象大量存在。还有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英语基础也不错,但是在双语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方面显然不够。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的理论水平虽然较高,但很少甚至没有从事过相关的国际贸易实践,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能力有限,这与国际结算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相脱节。
(二)教材问题。目前,国内关于《国际结算》的教材很多,主要以中文版本为主。这些教材能使学生较好地了解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的基本流程,但学生容易形成汉语的思维定势,这又与国际结算涉外性强的特点相脱节。纯粹汉语的教学使得学生很难自如地审核信用证、缮制单据等。英文原版教材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创造力,了解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国际结算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但从近期来看,采用全英教材也不合适,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外原版英文教材价格昂贵,远远超出中国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这些教材通常以作者所在国家的学生为对象,教材中的案例也主要来自作者本国,而各国在国际贸易政策和业务操作方面存在差异,中文和英文表达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致使学生学习这些教材很吃力;三是一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选择全英教材会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进而失去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问题。一般来说,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好,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也高于其他专业,因此具备接受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但是,众多学生间的自身情况差异,使得双语教学推广起来并不简单。有些学生在学习《国际结算》双语课前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但是对英文专业术语、词汇和语法的表达也一时难以适应,在相关英文定义、概念的理解上难度较大。在英文案例的分析上,大部分学生只能在读懂案例的基础上做初步的判断,而难以用英文做深入的剖析。虽然有些学生对国际结算的相关流程心知肚明,但是用英文表达却不尽如人意,错误率明显增加。而面对英语较差的学生,双语的专业课往往会成为重点分析词汇和语法的语言课。
四、《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改善途径
(一)提高双语教师素质。教师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学校可以在专业教师中选择一批热爱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送到国外深造。对双语教师有针对性地培训某门课程,使其能将该课程讲精讲透,并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学校应切实重视双语教学的开展,保证培训经费、建立培训选拔制度、建立追踪考核机制等,鼓励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校内双语教学公开课,聘请国内外优秀双语教师来校讲学。对双语教师应在工作量计算和课时报酬上适当倾斜,以激发双语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对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要给予更换。
(二)选择合适教材。教师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选择一本适合学生的中文版教材。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网络收集、整理一些比较符合学生实际的英文材料,循序渐进地渗入到相关的专业知识点中,使学生既掌握了国际结算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又能通晓相关知识的英语表达方式,解决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之间的矛盾。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本校教师编写双语教材。教材的编写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材的难度要把握在使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易于理解,中等以下的学生通过工具书可以理解,通过老师的讲解,所有学生能加深理解,并能掌握主要知识点的中英文表达方法。
(三)循序渐地进开展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的初期阶段,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同时开设双语教学班和中文教学班,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做的好处是比较灵活,为向全部双语教学过渡做好充分准备。另外,学校应重视低年级学生英语的学习,使之形成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基础,为高年级开设双语专业课做好准备。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预习是学生了解课文脉络、掌握知识的主要手段。要指导学生查阅生词、搜集相关信息资料,试着理解教材的理论,并逐渐培养自学能力。课后要做好要点的复习,并通过练习和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只有老师和学生双管齐下才能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注意教学模式。双语课上使用英语的比例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问题。在实践中,双语教学存在三种模式:一是简单渗透型,即以中文授课为主,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结算术语,学生考试采用中文形式;二是过渡型,即以英文授课为主,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采用英语出题、中文作答;三是浸入型,授课中基本使用英语,采用全英原版教材,课堂板书用英语,考试出题用英语作答。这三种模式由易到难,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英语的使用比例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视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在开设双语教学的学期之初,可以采用简单渗透型。教师讲解以中文为主,并不断用英语重复强调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术语,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和理论积累以后,再逐渐加大课堂上英语讲解的比例,并且要求学生试着用英语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这样,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浸入型,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英语的学习环境中去,形成英语的思维模式,为成为国际型、涉外型人才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洪芹.《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探讨.都市家教,2009.9.
[2]任丽娟,张元春.国际结算实行双语教学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5.
[3]王学惠,张丽琼.《国际结算》教学改革初探.2008.12.6.
[4]辛立秋.地方院校《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