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47期/公共/财税/正文

发布时间

2012/7/27

作者

□文/刘晨光 冯佳洁 林超英 朱焕芝

浏览次数

500 次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提要]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上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就图书馆如何提高文化服务能力提出一些新方案。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公众;服务创新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与探索》(2012031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13日
  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服务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的总称。图书馆作为专门的文化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条件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知识传播中具有其他文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硬件优势。图书馆最古老的功能就是对文化典籍的保管,文献是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随着图书馆功能的不断发展演变,已经由单纯的保管发展为知识的整合和传递,将海量信息由无序整合为有序,实现知识的传播,进而为知识创新做出贡献。而知识载体也由单一的纸质文献发展为电子资源和数字资源。这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是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此外,近年来,图书馆的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大量的先进设备在图书馆得以应用,图书馆的加工、开放和集散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大大增强。显示了图书馆在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中的硬件优势。
  (二)人才优势。图书馆不仅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还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他们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整合者,更是信息资源与信息使用者的中介和桥梁。是为社会公众开展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有力支撑。据统计,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中,90%为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同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馆员也逐年增多。专业的馆员队伍可以引领读者以最经济的途径获取所需的各种知识和信息。这为图书馆扎实有效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人力上的保障。
  (三)服务优势。图书馆是由政府通过全民税收支持其经费开支而面向全民开放、免费为全民所利用的文化教育设施,不以营利为目的,无偿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是图书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服务的无偿性无疑对社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图书馆在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服务以公共、公益、均等为目标,这也是图书馆的价值所在,从本质上讲,图书馆是政府向全民提供的保障全民文化权益的公共服务。图书馆是面向大众的、惠及全民的服务。然而,我国现状是城市地区、中心地区图书馆建设追求新、大、全,一般来说,一级政府负责一级图书馆,各级图书馆功能定位不明,管理上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资源重复浪费现象严重。而偏远贫困地区图书馆建设薄弱,设施陈旧,不少乡镇图书室资金匮乏,后期运行困难,难以为继。这严重违背了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的宗旨。其次是类型结构安排失当,研究型图书馆多,大众型图书馆少。缺少针对特殊人群的专业图书馆,例如,盲文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农业图书馆等。图书馆应当贴近平民,能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信息获取途径,为任何人自由接触信息提供机会。
  三、图书馆在公共服务中的创新举措
  图书馆是政府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服务,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用户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科学合理布局。既要考虑在城市地区、中心地区、富裕地区布点,又要兼顾农村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整合已有各级、各类图书馆资源,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建立省、市、县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图书馆(室)、社区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以及流动图书馆的全面覆盖体系,减少因地域差距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平衡而导致享受资源不公的现象。满足了群众尤其是偏远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全民读书和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流动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偏远地区图书馆设施难以覆盖的不足。流动图书馆具有独特的节约、灵活、方便、主动等特点,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创新,解决了社区图书室资金不足、藏书量少等问题,既方便了社区居民阅读,又营造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和谐气氛。农家书屋是为了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由农民自己管理的、向农民朋友提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图书报刊、电子音像产品等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拥有7亿多农民的农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文化的软肋,农家书屋对于农业科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针对不同读者群,提供全方位、开放式服务。图书馆要降低入馆门槛,吸引更多的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提供均等服务——不论性别、工种、阶层、强势弱势群体,均要能享受图书馆服务。特别是对于特殊群体更应该做到“无差别、无歧视”,提供细致、周到有针对性的服务。我国有些地区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营口市图书馆就针对盲人设置了无障碍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各类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及光盘。走廊铺设了盲道、设置了感应门、红外线语音提示、专用卫生间等设施,为盲人读者提供优质的无障碍阅读环境。这种做法应当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除此之外,未成年人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并引起注意,目前,许多图书馆设立了未成年人阅览专区,为孩子们提供文学、艺术、传记、科普读物等各类图书和音像资料。比较开放的图书馆还开设了亲子活动区域,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图书馆看书、玩玩具。但是,大多数图书馆并未对未成年人这个读者群给予应有的重视,例如,国家图书馆就曾以“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国图大部分藏书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拒绝未成年人入馆读书,引起网民热议。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开辟独立的未成年人阅读专区得到更加妥善的解决。2010年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式面向未成年人开放。在推动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面向全民提供公共服务做出了榜样。
  (三)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1、开展读者宣传活动,提高读者信息素养。通过馆内宣传、开展趣味性读者活动等形式,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广泛宣传,使更多读者充分了解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形式。可以制作相关的用户手册或以视频、图示、展板、网络等多种形式向读者提供指引和帮助,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图书馆的现有资源、服务项目和规章制度。
  2、举办读书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全民阅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方式。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宝库,是公民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公共性决定了它在推进全民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图书馆不仅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而且具有先进的知识整合技术手段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宣传周”、“读者宣传月”、“4.23世界图书日”等节日,举办专题书刊展览会、新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征文演讲比赛等主题的读书活动,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公共性,由此建立与读者及时沟通和互动的平台,让读者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体验阅读的快乐,调动人们读书的积极性,推动全民阅读。
  3、开展大型系列活动。包含有公益讲座、会展、演讲、报告会、影视播放、读书活动等多个系列,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服务,活动对象范围涵盖面越广越好。不断增强图书馆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4、承办公益性讲座活动。图书馆讲座是图书馆比较成功的读者活动形式之一,是图书馆业务拓展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上图讲座”等已略具规模,已经成为公共服务的一套文化大餐。图书馆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讲座的质量、扩大讲座的范围,可以采取提供场地,邀请社会各界文化名人作为主讲人,与社会机构和市民合作,丰富讲座内容,扩大文化服务范围,使图书馆成为文化交流重地。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海明.面向公众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9.
[2]王克清.浅议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1.2.
[3]刘蔚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公共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2.2.
[4]史明明.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D].湘潭大学,201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0841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