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46期/经营管理/正文

发布时间

2004/5/18

作者

-

浏览次数

2349 次

小议中国古代的理财思想
  
  中国是世界上人类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在这块土地上劳动和生息的世代人民,为我们谱写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历史本身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三四千年,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中国财税的历史也同样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程,在理财思想上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我国古代的某些理财思想,从维护封建统治、理顺财税分配、协调国家与农民、需要与可能等诸多关系出发,在各个时期的理财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学习和研究几千年来中国财政思想的起源和演变,从中把握一般规律性的知识,对于我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一套更为科学、高效的财政体制,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从历史发展看,财政与国家的形成、发展具有时间上的同一性。而中国财政思想的出现则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的公元前21世纪。“《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理财列为治理国家的大事。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在儒家文化正统影响下形成的传统经济价值观,以德本财末思想为主流。孔子所创构的思想体系,以道德教化为主,对农业生产和经济问题则不怎么重视,他将贫富贵贱付之天命,而只对伦理政治问题格外关注。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荀子及至汉代儒学思想家(如董仲舒)沿袭孔子的这一思想路径发展下来,形成和发展了为富不仁、求财不义的经济价值观,在思想上造成了道德与经济、仁义与财利之间的明显对立,构成了以道德价值观取代经济价值观的总趋向,建立了重义轻利、德本财末的经济伦理思想。这些重德轻财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一则,造成了人们普遍的不敢名正言顺的追求财利;二则,导致许多人即使求财也须用道德之名来掩盖;三则,封建士大夫为追求仁义道德便讳言财利,不敢理财或不屑理财。直到唐朝后期而至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才不断有思想家对儒家德本财末的经济价值观提出疑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宋时期的王安石和叶适。
  王安石不仅在文学方面有较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在任宰相期间,他进行了著名的“变法”运动,其中有关理财方面的思想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王安石变法的总原则是“理财、整军、富国、强兵”,他是把理财作为改革之首要目标进行的。纵观他所实施的“新法”,基本上都是为朝廷设计的生财与理财的办法。王安石的理财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财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其次,理财的职责是要“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提出政府的职责是保护和扶持百姓的生产生活。还有,理财的途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抑制兼并,加强中央集权,利用国家机器来保护财源和增加财政收入。二是要控制财政支出。可以通过编制预算,依照预算的执行来节制支出;还可裁减冗员、冗兵,节约各种费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列宁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两宋时期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南宋的叶适,他非常重视理财,对理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在他看来,理财不仅在理论上是经济研究问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在实践上是圣君贤臣的重要职责。他把理财的重要性提到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高度来加以分析。历代圣君贤臣,均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但是,按照儒家经典的规定,只须视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便可治国平天下了。叶适认为,修身齐家不过是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条件,而不是具体的突破口。欲治国富民平天下,为政行事还须从理财入手。叶适不仅从统治者治理国家的职责的角度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协调运行的意义上阐述了理财的必要性,而且从社会稳定、人民安康、国家富强的层面上论证了理财的重要性,从而从理论的角度否定了“圣贤不为利”的古老命题,也否定了德本财末的经济价值观,提出了圣君贤臣必善理财的崭新观点。同时,叶适不仅阐述了理财的意义和含义,而且分析了理财与聚敛的区别,提出了理财必先生财的观点,彰显了其丰富的理财思想。叶适理财思想虽不无局限,然这并不影响他在理财思想史上的突破性贡献,也不影响他为我们今天研究理财问题提供的启示。
  当然我国还有许多丰富的理财思想,如先秦时期的《尚书》中《禹贡》“任土作贡”的思想,也称贡土所产。这应该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理财思想。还有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周礼》中的《天官冢宰》和《地官司徒》,提出了封土建国、财权分理、对口管理的思想;赋役并重的思想;任土所宜、均平负担、专税专用思想;量入为出、略有储备的思想;节用的理财思想;分田制禄、食贡有差的思想;救荒思想等,这些理财思想是我国早期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几千年来被借鉴和使用。另外隋唐时期的刘晏从事财政工作二十余年,在财政方面有卓越贡献。他把《易经》的理财观与《大学》的理财观结合在一起来认识生财与理财问题,他认为理财有人为分疏之意,生财有生生不穷之意。他的理财理论,实际上就是如何管理,控制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理论,特别是财政分配的理论。还有清朝的魏源属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鸦片战争后,他主张师夷之长技,是第一个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所以有人说他是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古代的理财思想十分丰富,讳言财利是不对的。我们应继承前人的宝贵财富,去粗取精,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合理扬弃,做到“知古而不泥古”、“观往而鉴今”,建立有中国特色是现代财政理论。□文/李 莹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177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