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46期/人物访谈/正文

发布时间

2004/5/18

作者

-

浏览次数

2398 次

易水砚结并蒂莲

  ——记工艺美术设计大师邹洪利和他的妻子张淑芬
  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诠释文房四宝的起源,那大概是秦朝蒙括的毛笔,东汉蔡伦的造纸;至于墨与砚,据元朝文学家陶宗仪的《辍耕录》二十九卷载:“至魏晋,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所以晋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耳。”
  由于历史的演释,中国有了“四大名砚”之说,分别是广东的端砚,河北的易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四大名砚”在砚业界、文化艺术界有南端北易之说。
  由此可见,易砚的历史地位之重要。
  易砚的产地是河北境内太行山东麓的易水河畔。易水河,因奴隶社会有易氏部落居住而得名。战国时期的燕国在此置燕下都,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于天下,使得弱小的燕国一举成为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
  燕赵文化一说的缘由就因于此。
  荆轲刺秦王的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与狼牙山五壮士惊天地泣鬼神之举,无一不勾勒出燕赵大地多俊杰的历史画卷。
  关于易砚的最早文字记载,是《易州志》·《墨史》:“早在唐代,易州人奚朝父子,在易水河上游钟南山黄伯洞与韩湘子洞,发现了上好的制砚石料”。
  《墨史》所载的上好制砚石料,就是紫翠石与玉黛石两种。
  紫翠石与玉黛石产于易水河上游钟南山黄伯洞、韩湘子洞一带。紫翠石与玉黛石点缀了天然的浅黄色,碧绿的斑纹亮如晴云,吹之欲飘。还有,紫色衬之艳若明霞的胭脂晕,欲感秋雨乍晴蔚蓝无边。其质地细若润玉,湿嫩而滑,所制砚品叩之无声,贮水不渗,易发墨而不损毫。

易砚梦的沧桑之旅
  如果说唐代的奚正父子是一代制砚宗师的话,那么邹洪利、张淑芬夫妇就是新世纪制砚史上的大师级人物。
  邹洪利出生于易水河北岸厂城村的一书香门第之家。厂城村是战国时期"燕下都"的西城所在地,西城又是燕国工匠居住和打造兵器的地方。
  邹洪利自幼喜爱书法,父亲为了激励刚刚上学的洪利,拿出了上两辈人用过的一方镇斋之宝"二龙戏珠"砚,小洪利如获至宝。
  从此,父亲一有闲暇,就给小洪利讲有关易砚的传说与故事。待小洪利读初中时期,父亲又给他讲授一些制砚技术与知识。
  小洪利的心灵里便开始萌发当一制砚大师的梦想。可命运之神偏不做美,高考以两分之差,某工艺美术学院不能录取。小洪利带着莫大的遗撼与委屈,走进了省卫生学院。
  几年的大学生活,邹洪利开阔了视野,对易砚的研究与投入更是提高了很多。毕业时分,他放弃了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依然回到故乡。
  张淑芬出生于易水河北岸的龙湾头,龙湾头在战国时期是“燕下都”的东城。
  张淑芬,在易县电子配件厂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刻苦好学钻研业务,很快被提拔为厂里销售主管。她经常往返于北京、天津、保定等大中城市,时常为京津知名人士捎购易水砚,不断听到学者们对易水砚褒奖评说。1986年,北京著名古砚收藏家闫家宪请张淑芬帮他选购几方中型精品易水砚,张淑芬带他来到了当时县工艺美术厂和大小摊点,均没选到中意的易水砚。一向办事认真的张淑芬提出帮助他设计几方砚,闫老欣然同意。张淑芬几经周折,请了一位70多岁的老匠人做了3方砚台。她带上家乡的易水砚来到中央美术学院,让一位姓李的老教授做了鉴赏。然后,张淑芬又说明来意,谈了自己对易水砚进行创意革新的想法,受到老教授的赏识。老教授按照样品与改进的技术方案为张淑芬设计了三种图纸。张淑芬拿着老教授的设计图纸找了那位年愈7旬的工匠制作了样品,闫老见到样品时拍手叫好,并请淑芬一次给他制作了30多方。闫老夸奖张淑芬聪明能干,并说易水砚若有她这样的人来经营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淑芬从这件事得到启示,易水砚的开发必须有专家学者的参与,必须走出闭门造车的圈子,从此她埋下了开发易水砚的信心和种子。

易水砚作媒
  某年秋天一个大雨过后的艳阳高照,在易县卫生防疫站工作的邹洪利与几位同事,骑着单车哼着小曲,到乡镇检查工作,被一位姑娘的吆喝声挡了去路。
  这位姑娘就是张淑芬。
  张淑芬说,她的货车因给北京的老师们捎了几十方砚台而超载,陷进泥淖里,请你们几位帮忙推推车。
  邹洪利和他的同事们把货车推出了泥淖,缘之砚台便和张淑芬一见钟情成了“朋友”。
  结婚之后的第二年,易县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工艺美术厂因经营无方而倒闭,民间小型制砚厂家也相继走入低谷。
  张淑芬把要办制砚厂的计划,告之于邹洪利时,邹洪利当然是十二分的支持。
  建厂之初,举步维艰,没有资金,亲戚朋友那儿借;没有厂房,就把自己的洞房腾出来。
  建厂之后,张淑芬对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到了广大顾客对易砚的需求与热爱。
  梦想成真的邹洪利把才智投入到易水砚的开发研究中,并专攻易水砚的创意设计。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他俩确定了建龙头企业、出精品、创名牌的易水砚发展战略。为了尽快提高制砚艺人的素质,他们请专家和制砚名师来厂讲课传艺,使易水砚这一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提高易水砚的艺术文化含量,由单纯的龙凤砚向着高品位、多品种、系列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砚雕工艺结合现代雕塑、绘画、书法艺术,综合动用平雕、阴雕、透雕等多种工艺技法,北国的刚劲浑朴融合江南的纤秀细腻,生产出象征中华民族的龙砚,代表吉祥长寿的龟砚,表现民族文化的琴砚、古币砚、八仙过海砚、嫦娥奔月砚、太白醉酒砚、十二生肖砚以及山水风光、英雄人物、花鸟虫鱼等几十个系列,上百种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使易水古砚成为砚中瑰宝,民族艺术之林中的靓眼明珠。在提高品位、走精品之路上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易水砚受到了众多著名学者、文化名流及寻常百姓的喜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旺销势头,产品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广州、深圳、香港等3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东南亚5个国家和地区。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同行业中首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易水砚"商标。有了自己的知名品牌,就可以把易水砚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比翼双飞再创辉煌
  在易水砚的研制与开发中,邹洪利与张淑芬可谓珠联璧合。
  为了梦想与事业,邹洪利毅然下海。邹洪利的全部投入,使古老的易水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97年,中华民族将雪洗百年耻辱,香港回归祖国,亿万人民欢欣鼓舞。为表达砚乡人民对香港回归这一中华盛事的良好祝愿,邹洪利决定设计制作一方巨砚,用传统古老的砚文化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喜迎香港回归,张淑芬全力支持。邹洪利以秦始皇筑造的长城为创作内容,表达华夏一统。他历尽艰辛开采砚石,经过10名制砚大师半年的雕刻,具有易水砚划时代意义的巨砚——《归砚》胜利竣工。香港回归前夕,邹洪利、张淑芬作为巨砚的设计制作者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捐赠仪式,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的亲切接见。王光英副委员长拉着邹洪利的手说:“小邹子,你这么年轻就设计制作了如此了不起的精品巨砚,不简单!”并勉励他为砚文化事业继续建功立业。这方砚作为国宝,现永久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邹洪利开巨砚制作之先河,成功和荣耀并没有使他陶醉,而是激励着他向新的更高目标进军。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腾飞,邹洪利要设计制作一方重30多吨,表现历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深刻的巨砚,放到神圣的中华世纪坛上。制作这样一方巨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大工程,要克服三大难题:一是要找到巨型砚石,二是构思设计要有新突破,三是须有雄厚的技术和资金。根据经验,制作雕刻几十吨重的巨砚仅工人工资就得上百万元。

世界砚台之最
  邹洪利踏上了寻找巨型砚石之路。他记得小时候听民间传说,在祖祖辈辈开采砚石的“黄伯洞”有一块巨大的宝石,相传唐代砚墨大师奚朝父子就有过将这块砚石制作成巨砚的奇想,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是一种幻想,而邹洪利睡梦中都想找到这块宝石,实现他的理想。邹洪利一连找了20多处也没找到。到了第九天的早晨,霞光万道风和日丽,他终于在龙凤山一个千年老砚坑内找到了宝石。
  这块石料珍贵罕见,重约百吨的巨大砚石,隐露参半,镶嵌于千年砚石坑。山上去不了挖掘机吊车等现代工具,更不能用爆破的方法开采,开采如此巨石,前无古人,对于刚刚而立之年的邹洪利是一个严竣的考验。他动用50名工匠,用原始方法一锤一钎,历时3个月把砚石开采出来。他一边开采砚石,一边构思设计巨砚。为了便于运输,他指挥工匠先凿大坯,去掉巨砚轮廓以外的部分,砚石仍有50吨重。然后动用上百名民工用一周时间用撬棍滚木一尺一米从山上运到山下,再用百吨吊车和运输坦克大平板车将砚石运到城内工厂。
  在巨砚的设计制作上,邹洪利更是殚精竭虑。用百名雕刻大师和工匠历时一年精雕细琢制作完成。他以传统的砚文化表现当代中华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溶进了许多奇思妙想。巨砚形似船舟,他主要设计了9条巨龙,99条小龙,9只凤,9只龟,以及高山、长城、古松、大海和两个巨大砚池等近300个景物,9条昂首腾飞的巨龙在巨砚上错落有致,一条主龙头居中央,其余8条回首主龙,表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振兴发达和团结统一。小龙凤、龟概为兴旺祥和之意,两个大砚一个为中国版图,寓意中华大展宏图,巨笔华章,另一个为日月星辰,意为日月轮回,生生不息。中国版图要雕刻完成出现七个乳白色天然石眼,邹洪利巧用俏色,制成北斗七星。整个巨砚酷似载有巨龙、长城和带有北斗七星的中国版图的巨轮,使人联想到神州巨轮有"北斗"导航。砚池周围众龙飞腾于大海,大有九龙闹海之意,预示着21世纪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邹洪利、张淑芬对易水砚和砚文化的杰出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敬和称赞。2001年春,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来易考察燕下都易水砚,对邹洪利、张淑芬夫妇投身易水砚文化事业敬佩不已。他说:“易水砚能搞到这种规模,在全国数百家砚厂首屈一指,成就更是了不起。”1998年,邹洪利被评为河北省工艺美术设计大师,当选为易水砚研究会会长、保定市青联委员。张淑芬选为保定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县工商联副会长,1999年11月,荣获全国各族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
  邹洪利、张淑芬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并没有止步,今年,他们招商引资建设了占地6亩可容纳百人的厂房,进一步开发易水砚。

  河北省易县燕下都易水砚总厂 厂址:易水城内商业街飞马往西易兴路52号
  电话:0312-822266 传真:0312-8213248 厂长:张淑芬 手机:13803122875 (□文/陈继忠)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124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