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发展是硬道理,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只有发展了,供销社才有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事关企业生存,事关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发展才能赢得人心。
一、认真分析形势,把握机遇,为大发展奠定基础
要保持供销社的长远发展,必须认真分析供销社系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供销社是个老单位,计划经济时期吃的是国家的大锅饭,吃的是政策饭,生产资料、生活用品都是计划,就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靠计划,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有许多商品是国家直供、供销社专营,在销售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因此,供销社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高,社会信誉度很好。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供销社的优越地位不复存在。但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仍滞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现在是市场经济的变革期,可以说供销社企业正处在十字路口,面临生死诀择。供销社未来是什么,最终位置如何,将来前途命运怎样,服务对象是什么,基本定位如何,都需要深入思考。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都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因此,“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央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供销社是联结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经济组织,它的根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基础是农业。因此,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必须放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放在为“三农”服务上。实践证明,农业和农村是供销社生存发展的基础,供销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把握住这个指导思想,供销社的工作就找到了准确的定位,就会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思路。
当前,供销社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倾向。总体看,存在着“三种情绪”、“四种倾向”。三种情绪是畏难情绪、悲观情绪、消极情绪。这三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供销事业的发展。四种倾向:一是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没有新的发展思路,该打破的坛坛罐罐打不破。二是吃老本的倾向,吃政治老本,吃经济老本。三是等靠要的倾向,一说上项目就依赖领导给钱。四是思想狭隘保守,创新意识不够。
供销社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有利条件:一是有党和国家对供销社工作的重视,有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优越的社会制度;二是有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有一支过硬的、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四是有一些较好的、比较完善的营销网络;五是有一些相当的、极具开发能力的社有资产。不利因素:一是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运营体制和优越地位不复存在;二是旧体制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三是不良债务、沉淀资金太多,导致供销社信誉度降低;四是资金严重短缺,影响供销社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供销社应该力求达到“四个转变”:一是转变思想观念;二是转变运行体制;三是转变营销方式;四是转变管理机制。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好的产品,有了好产品还要有好的管理,好的管理要依赖好的制度,好的制度要靠好的干部队伍,好的干部队伍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要加大力度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建立一个好机制,树立一个好导向,创建一个好行业。
二、采取得力措施,扭住重点,为大发展铺平道路
市社具体明确了“1234”工作思路,即:建好一个平台,狠抓两个提高,落实三个定位,实现四个通顺,即:努力建立和完善一个实施大营销战略的发展平台;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营销质量;给自身主导商品定位、经营方向定位、购销目标定位;使机构设置通顺、信息服务通顺、购销渠道通顺、资金来源通顺。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1、继续加大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要把龙头企业做大,把专业社做实,把综合服务做深。把龙头企业做大,就是要利用当地优势,在推动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要符合产业政策,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扩充市场,扩大经营;三要增强联农机制,建立产业基地,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如涉县的花椒、魏县的梨、大名的花生等,要在县域主导产业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综合服务做深,就是要开展好集物资供应、信息中介、科技培训、农产品代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进一步密切社农关系,拓宽农村市场。
2、建立现代营销网络,构筑新型流通平台。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商流信息为主导,以网络为基础,以品牌为效应的新型流通业态得到迅猛发展,传统的一买一卖式的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要按照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建立起完善、科学的机制通道、信息通道、购销通道,把重塑和改造供销社网络体系提升到大营销战略的高度强力实施,开拓大市场,搞活大流通,赢得大发展。一是以棉花、农资、盐业、烟花爆竹等优势业务或专营商品为基础,建立骨干商品的流通经营网络,形成保持供销社长期发展的核心能力。二是大力发展以日用工业品、副食品等竞争性商品为重点的连锁经营。三是大力发展企业集团,开展集团化经营。市场竞争是企业规模和实力的竞争,谁有规模,谁有实力,谁就有市场,谁就有效益。要利用供销社的网络资源,发挥系统联合优势,以提高商品竞争力为目标,以骨干商品、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本联结为纽带,以经济利益为基础,逐步发展一批企业集团,通过企业间、行业间的联合与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营规模和经营实力。
3、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争资金多投入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大项目、大投入就会有大发展;小项目、小投入就会小发展;没项目、不投入就谈不上发展。2003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共引进技术项目20项,引进各类人才112名,引进资金4556万元,在项目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看,供销社在项目建设上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一是自办项目多,引资项目少;二是小项目多,大项目少(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多);三是服务型项目多,生产型项目少;四是资源型项目多,高科技型项目少;五是计划投入多,实际投入少。因此,下一步要通过抓项目、争资金促进供销社的改革和开放。一是要抓好项目的谋划。依托供销社地盘大、网络全、经营人才多、贴近农村的优势,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严格论证一批与农字紧密相连的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兴企项目。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搞好宣传。当前,市社已制定《关于抓项目、引资金、促开放的工作意见》和《引荐国内外资金和介绍合资合作项目奖励办法》;三是要制定目标,建立组织,严格奖惩,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议程,抓在手上。2004年,要求各县(市)区社都要建成或开工建设3-5个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市直公司都要建成或开工建设1-2个确保1个200万元以上的项目,并明确专人负责,压死责任,限期完成。市社对项目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权。完成任务好、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对任务完成不好的,进行通报批评或处罚。
4、全力抓好企业改制,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步伐。企业改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改制是生的痛苦,不改制是死的痛苦。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死里逃生。要解决供销社体制、机制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来实现,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兴社之路。要通过改制,赋予企业全新的发展机制,实现脱胎换骨、彻头彻尾的改造。特别是市直企业是几千名干部职工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要精心组织好市直企业的改制工作。要真正解决好企业的债务问题、国有资本退出问题、职工身份转换问题、改革成本较大等深层次的问题。要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到当前国家和省就国有企业改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要为改革创造宽松环境。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和优惠政策,把改制作为供销社走出困境、实现繁荣的重要机遇。对于政策性亏损挂账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抓紧核实,尽快解决;对于长城公司和银行债务,要利用现有政策,积极实行债务重组,通过采取“打包解债”、“以资抵债”、“抵债返租”、“内部企业资产和债务重组”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化解企业不良债务。对已资不抵债的企业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并通过法律程序实施破产;要积极开展清收债务和清理三角债工作,解决困扰企业的债务问题。要按照“四化”和“四到位”(产权多元化、资产股权化、运营市场化、责任有限化和法人治理制度到位、整体改制到位、劳动制度到位、改制成本到位)的基本要求,因企施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要转化思想观念,营造舆论氛围,破解改制难题,保证改制质量,维护企业稳定。做到三明确:一是明确社企分开是社企的职能分开,不是脱离隶属关系;二是明确社企分开是供销社内部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方式的变化;三是明确社企分开的目的是把企业推向市场。当前,要突出抓好土产杂品总公司、副食品总公司、房地产公司、外经公司等四个试点单位的改制,力争年底前后完成,为明年全面实施企业改制积累经验,彻底改变供销社负盈不负亏的状况。要力争改一个成一个。要强化管理,实现管理增效。在全力抓好改制工作的同时,要着力抓好“三强化、三提高”:一是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强化人员管理,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精业务的人才队伍,实现企业质的转变。三是强化安全稳定,做到一手抓队伍稳定,一手抓企业安全与稳定。
5、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快供销社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步伐。当前,购物环境和企业形象已成为市场竞争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一是要全面加快基层社改造与整合。采取职工集资、社会筹资和招商引资等办法,进行资产的开发和置换,努力做到三个一批:即新建一批高标准的经营网点,改造一批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老化网点,淘汰或处置一批功能丧失、效益低下的偏小网点。要充分认识到,资产闲置就是流失,低效运营也是流失。只有放在市场去交易、置换,将其激活,才有增值的可能;二是积极发展各类市场。利用大院子、大仓库,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行业,兴办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要求每个县都要筹建两个市场,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资批发市场,让本市农副产品走出市外、省外,让农民买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三是积极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社)。借鉴河南林州和涉县的经验,通过发展集日用工业品、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等多种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社),实行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布局,强化供销社的服务终端,增强社会吸引力。
三、切实加强领导,协调联动,为大发展保驾护航
要在加快发展步伐、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大发展保驾护航。一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决策水平,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党的自身建设的“金钥匙”,用正确理论指导企业的改革和实践。二要抓好选拔重用优秀人才的工作。报国莫若举贤,市社党委要真正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建立和完善干部推荐工作、考察工作、选拔任用工作、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全面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和谈话戒勉制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既爱护培养干部,又注重教育、管理和监督。要选拔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干部充实到重要岗位,建立人才信息库,为供销社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把发展过程作为认识干部、培养干部、锻炼干部、选拔任用干部、使用干部的机会。三是要从稳定大局出发,从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从推进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协调好党委、行政、工会等方面的关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工会、共青团等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带领广大职工、青年积极投身到供销社发展大业上来,通过各种各类行之有效的活动为供销社发展贡献力量。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把供销社真正办成经济实力强、服务功能全、农民群众信赖的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在参与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文/张贵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