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简要介绍微博在图书馆的应用背景和使用现状,分析微博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优势,并对目前图书馆微博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给出对策。
关键词:微博;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7月13日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代表性网站是Twitter,同时Twitter也是微博的开山始祖,Twitter自2006年推出以来,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得到普遍的应用,成为近两年来最热门的Web2.0应用,2009年新浪网成为我国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微博服务。微博以其功能齐备、短小精悍、实时沟通等优势迅速得到发展壮大。微博的发展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交互式服务平台,图书馆在其服务过程中对微博进行开发和利用,可拓宽自己的服务渠道,更好地实现其信息服务功能。
一、微博在图书馆利用现状
图书馆向来是Web2.0技术风头最强的跟进者,也是较早实践Web2.0技术的领先者。在博客刚刚兴起时,许多图书馆和图情界人士就积极利用博客进行学术交流、开展信息服务。但由于博客作者享有的权威性,使得大众的发言权受到主观限制,通常只能作为低姿态的提问者,而不能与博客作者充分互动,因此,博客往往仅局限于小圈子的交流。而微博可以打破这种心理压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大众的内心表达,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知识互动的目的。
在社会各界都热衷于微博时,图书馆当然也不愿甘为人后。2011年以来图书馆微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图书馆微博的博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图书馆的机构微博;另一类是图情人士开设的微博。以粉丝数量和发表微博数量为标准,微博运作比较成功的图书馆目前主要有杭州图书馆、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新疆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利用微博开展的服务主要包括:新书推荐、宣传推广、超期催罚、馆内资讯、读者培训、参考咨询等信息。图情人士开设的个人微博相较于图书馆机构微博更为活跃,拥有更高的关注度。据笔者统计,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2年6月15日,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葛剑雄的粉丝已经超过30万人,而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著名学者程焕文的微博竹帛斋主的粉丝也已超过6万。竹帛斋主为群主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图书馆微博群“图林微群”,为图书馆界提供了馆员思想交流的新平台,通过“图林微群”同行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可以及时了解图书馆界新思想、新动态。
二、微博应用于图书馆的优势
(一)门槛低
1、技术门槛低。微博无论是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是对于读者来说,其技术门槛都很低。一般来说,只要会使用网络就会使用微博。微博操作简单易学,只要按照界面指示,就可短时间掌握微博的相关操作。比如,注册、转帖、评论、发消息、找人等等。使用者不需要熟悉建立网站、网页制作和编排的知识,完全不需要专门培训。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微博更容易实现高度的知识共享。
2、写作门槛低。微博又称微型博客,和传统博客相比较,微博最大的特点在其“微”。传统博客的撰写,需要极大的热情,并且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没有对自己专业的执著,很难坚持下去。而微博无须进行长篇大论,用户每次发布的内容一般不得多于140个字符,不必具备精湛的写作技巧,无需耗神费力对文章进行构思润色,如此这般就降低了博客写作的门槛,为更多的普通个体提供了信息表达与传递的机会。激发人们的写作欲望,客观上促进了信息的产生和传播。而且,简单的信息更贴合图书馆的信息发布形式,例如,超期罚款、开闭馆时间、学术讲座等各种通知通告以及简单的参考咨询都应当做到言简意赅。
3、成本门槛低。图书馆可以应用现有的成熟的微博平台,简单注册即可免费使用,不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构建新平台。并且,图书馆使用微博对设备要求也不高,任何一台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只要能够连接网络即可使用微博,不需要另行支付使用费。馆员甚至读者都可通过微博间接参与图书馆管理,从而使有限的资金在购书、服务环境等环节达到充分的利用,间接实现了经济价值。
(二)传播方式上的优势
1、动态性和及时性。微博可以与手机实现无缝连接,随身携带手机就可随时更新微博,因此,微博上谈论的往往是最新鲜的话题,动态性和及时性更强。图书馆各种信息通过微博发表出来,具有更强的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微博创造的4A理念“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用户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图书馆也可以使其服务做到“4A”,实现“图书馆的无处不在”。通过与手机的无缝连接,工作人员使用微博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持续不断的针对某个话题发布信息,而读者也可以随时进行发问或者评论,即便是在非工作时间,读者也可以收到回复,拉近了读者和图书馆的距离。微博的兴起为人们获取更新更真实的信息开辟了崭新的渠道。与此同时,图书馆可以对不断更新的信息进行梳理,对其中隐藏的信息进行挖掘,这也是一个知识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共享与应用的过程。
2、开放性和互动性。微博为我们架构了一个完全平等的、开放的平台,使传播由“教堂式”演变为“集市式”,每个“草根”都拥有了自己的“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而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它轻松、方便、容易让人接受,符合现代人的习惯和心理特点,洋溢着真实的热情。图书馆始终以开放和共享作为服务读者的宗旨,这一点与微博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并为微博在图书馆界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便捷的技术手段。
通过微博这个动态、及时、开放、互动的平台,读者可以无障碍地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来,读者的建议、需求和评价可以第一时间传递给图书馆,图书馆的服务可以更加富有针对性。而图书馆传递的各项信息,读者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悉。由于微博的即时性和分享性,信息迅速得以传播,真正实现读者和图书馆的双向动态交流。
三、图书馆利用微博存在的问题
(一)发帖少、更新不及时、缺乏互动性。我国图书馆微博正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发帖少、更新不及时、缺乏互动性等问题。没有新鲜的信息做支撑,就很难吸引读者。微博内容仅局限于信息的发布,设计上缺乏互动性,主要停留在各种通知通告、活动介绍、书目推荐上,鲜有图书馆在微博上成功构建自己的参考咨询平台。
(二)缺乏信息共享意识。图书馆利用微博互粉功能,可以实现各馆之间的互相交流,借鉴一些好的方法和先进的理念,遇到有用的信息可以转发,共享给本馆的读者,做到知识和资源共享。然而,目前图书馆的微博往往重视信息的发布,不太热衷于分享其他馆的博文,缺乏信息共享意识和同行关注意识。
(三)内容设计呆板。一些图书馆的微博虽然更新及时,但是转帖和评论较少,说明其内容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在内容设计上比较死板,文字风格不够轻松活泼,缺少视频、图片等花样来吸引读者。给人感觉过于单调,不能广泛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图书馆在微博服务中不应当仅作为一个信息发布平台,而应当与同行以及用户形成深度互动关系,充分挖掘微博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功能。
四、结语
微博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为图书馆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交互式平台。其自由共享互动的理念,推动图书馆的服务向纵深发展。微博以其鲜明的草根性,独特的参与性和普遍的关注性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宠,微博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是必然趋势。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微博要想应用于图书馆并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有待于各个图书馆长期地、有目的性地经营微博,与读者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微博不仅是信息发布平台,更是一个与读者交流的平台,这需要与读者积极沟通、及时互动,增进相互了解,对读者的问题给予及时回应,适当地转发同行的微博与更多读者分享,发布更为有趣、有用、有益的内容,从而吸引读者长期关注。激发图书馆的服务潜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图书馆形象。
(作者单位:1.中共河北省委党校;2.河北联合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EB/OL][2012-06-12].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
099.htm.
[2]张艳丽.我国图书馆微博客研究综述[J].甘肃科技,2011.12.
[3]王佳琦,刘甲学.图书馆微博服务价值及其策略分析[J].情报探索,2012.4.
[4]耿晓光,安东梅.微博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0.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