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49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12/8/28

作者

□文/杜晓丽

浏览次数

582 次

高新技术企业商业秘密战略选择
  [提要] 商业秘密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占据优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企业如何选择商业秘密战略,笔者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自身情况、企业技术现状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商业秘密;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7月27日
  商业秘密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思想或信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其产业的特性决定了无论在其研发阶段还是在产业化阶段都存在着大量商业秘密。因此,企业都非常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研发,商业秘密战略也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企业如何选择商业秘密战略,笔者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自身情况、企业技术现状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企业发展战略决定的战略选择
  企业发展战略以进行产业化、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的,但是根据企业的研发能力、资金能力与技术储备情况,对于企业成长在不同的时期,战略选择不同,成长期的企业,很大程度上还要以成长战略为铺垫。
  (一)追随战略。该战略的目标是企业不抢先研发新产品,而是当市场上出现成功的新产品时,立即对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进行仿造或加以改进,并迅速占领市场。该战略的优点是:避免了应用研究及可能进行的基础研究所需要的大量投资;克服了新产品在其最初形态时所可能带有的缺陷。高新技术企业选择这种战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高水平的技术情报专家,高效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当然,该战略也有缺点,那就是企业受新产品技术专利保护的影响和市场开拓的有限性制约。
  (二)模仿战略。当企业缺乏技术专家、缺少实验设备以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时,企业宜于采用此战略方法。但选用该战略时,企业应具有良好的信息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掌握其他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动向和成果,使企业具备进入市场竞争的能力。该战略的缺点是由于模仿,可能利润较少,同时企业技术水平将永远落在技术输出企业的后面。
  (三)引进先进技术的拿来主义战略。这种战略虽然是低档次的战略,但对于缺少技术、资金的企业不失是一条捷径,其关键在于及时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的转化。
  (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由掌握现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技术到对产品的改进,这种转化的核心在于培育技术创新能力,该能力来源于吸收先进技术,消化理解后的再认识,对外在技术由使用到内化的过程中。战后的日本许多企业依此成功,如被称为"创新之神"的索尼,其实质就是对当时先进产品学习后的二次创新。
  以上各战略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增强技术、资金实力,实现引进-模仿-创新的目的,所以成长初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战略实施中要把握这条主线,实现战略目标。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才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以进行产业化、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进攻性战略是达到这一目的最直接的方式,那么商业秘密保护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他的战略应迎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进攻型战略,是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发出技术,及时提取出核心技术,利用该技术秘密抢占市场,垄断市场,它是企业利用自身获取的商业秘密扩大自己的市场,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为企业未来市场垄断地位的保障。但是,进攻型战略对企业的要求较高,如一般的研发能力较强,拥有研发技术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企业的经济实力强;企业对新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开拓能力强;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即建立信息网络;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等等。其战略的选择上有:自主研发战略、联合和开发战略、许可战略、反向工程战略。
  1、自主研发战略。这一战略是企业进攻的最直接也是最自主的战略,此战略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企业要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要具备研发技术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等等。而且此战略的实施也不是盲目的,由于技术研发投入大、风险高,战实施前要有一系列的技术市场发展趋势、技术研发的状态、技术竞争态势、将来的市场前景等的调查。并且,在自主研发战略中要注重基础技术的研发、替代技术的研发及外围技术的研发,要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网络。
  2、联合开发战略。企业自行开发如果存在困难或者有其他考虑,可以委托他人或者与他人合作开发(统称联合开发)。联合中有与研发机构的联合,与高校的联合。在联合开发中,尤其要注意研发成果的归属问题。
  3、许可战略。目前世界的技术贸易中技术许可占到了80%,因此技术许可战略是企业抢占市场中备受青睐的战略。无论企业有实力实施技术秘密,还是对其产业化能力不足,都可以实施许可战略。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独占许可、交叉许可、普通许可、混合许可的方式来实施战略。但是,对于技术秘密的许可,企业在许可中要注意保密条款的设定,如许可期届满后的保密义务等;被许可人对商业秘密的披露范围、权限;商业秘密泄露后的责任问题。
  4、反向工程战略。即对从合法渠道取得的其他企业的技术产品,进行构造分析或化学成分分析而取得此类产品的技术信息的过程。反向工程战略,可以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资金、精力投入而以合法的方式获得行业中先进的技术,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自己的领地。在此战略实施时,企业要充分审视自己对此技术的产业化能力,否则该项技术的反向研发是一种浪费。此外,进行反向工程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如产品来源的合法性;获取产品时的合同限制等等,因此该战略运用时,要注意一些法律问题,要谨慎运用此战略。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大型企业自身的研发资金、技术人员条件好,多可以采取自主研发战略。而中小型企业,其存在一定研发资金、技术人员的问题,因此其前期阶段应多以许可战略与联合开发战略为主,反向工程战略虽有可以得到技术秘密的捷径,但现在的法律问题界定不明朗,因此不为主要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对企业资质要求较高,但这是企业强大的最直接途径。
  二、企业在不同条件下的战略选择
  企业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能力薄弱,商业秘密的保护对构成专利的、对社会生活具有重大意义的、极易被“仿冒”、“盗用”的技术秘密,应以专利战略保护;不构成专利的以技术转让战略转移风险,获取一定的转让费。
  企业对于自身没有能力对具有商业秘密价值的技术进行产业化,可以进行商业秘密转让战略、或技术秘密许可战略。这样可以促进该技术的产业化,推进该技术在市场的占有率;但与此同时,企业要做好事前防御战略,即以合同、协议等手段谨防技术秘密泄密,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并且,事后的法律救济机制是必然的,这会使可能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时,应考虑政企联合,依靠政府的帮助进行技术引进战略,以引进技术为铺垫不断积累资金、积累技术,吸收消化该先进技术,模仿创新,进行二次开发,增加自主研发能力,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
  企业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独立研发困难的,企业间形成企业联盟,实施行业联盟战略,整合技术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发挥各企业的优势力量,增强企业联盟的整体实力,是研发自己的技术、获取自己的商业秘密,获取竞争优势,占领市场的有效途径。
  三、技术性质决定的战略选择
  (一)专利保护、商业秘密保护选择战略。从表1可以看到,对于技术秘密的保护是专利保护还是商业秘密保护除了从其一般定义中的保护范围来确定之外,还应该从保护强度、保护时间、履行手续、保护成本等方面来进行选择。具体反映在技术的如下几个方面:技术水平、技术获取的成本、技术的经济价值、技术的寿命、技术获取的手段来进行考虑。(表1)
  1、技术水平。越是复杂的技术越不容易被发明,此类技术除非其拥有者主动公开技术内容,他人则很难通过独立研究取得同样成果。这种情况下选用技术秘密方式既能维持技术垄断,又能有效避免因专利公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可以避免公开企业战略意图,树立竞争对手,如该企业未来的产品发展方向等。
  2、技术的经济价值。申请专利耗时耗资,对于利用价值不是太高,带来经济利益不大的技术,可以选择以保密方式加以保护即可。
  3、技术生命周期。对于更新速度快、稳定性差的技术,还未等专利批准,新的替代技术也许就已推出,因此就没有必要申请专利,而以技术秘密方式加以保护。
  4、技术获取成本。企业往往通过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发获取新技术,相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偶然获得的技术而言,技术的丧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一样的,对于耗资巨大才获得的技术采用技术秘密方式保护风险过大,专利的保护强度高,应该及时申请专利加以保护。
  5、技术获取手段。通过自身研发取得的新技术,企业可以通盘考虑利弊因素选择保留为技术秘密还是申请专利,而若是通过反向工程掌握的其他企业技术秘密,为取得竞争优势,可抢先一步申请专利。
  (二)商业秘密保护与专利绑定战略。据统计,全世界单纯用专利保护的技术成果占10%,商业秘密保护的技术成果不到10%,而专利加商业秘密保护技术成果的比例占到了30%。以此,很明显地看出这一战略的重要地位。两种战略相结合,他们取长补短,互为补充,能够更有效地保护企业的研发成果及其中的商业秘密。这一战略的使用多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对研发成果中的关键核心部分则以商业秘密的形式保护,但对复合专利的大部分内容申请专利保护;二是对研发成果中的整个部分作技术秘密来保护,对某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或某个环节申请专利保护。
  这一战略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它使用了法律与企业双层的保护措施,使其他企业若想掌握技术就要冲破这双重阻碍,总要受到专利、或来自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牵制。因此,国外企业很重视这一战略,而且往往采取一揽子协议,即:当其他企业获取专利使用权时,还不得不购技术秘密许可协议,并付出高额的使用费。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信息密集,从不同侧面,企业选择正确的商业秘密战略,建立良好的商业秘密战略体系,对于企业增强竞争力,保持优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第二版).
[2]李欣,梁琦.企业管理中技术保护模式的战略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
[3]张尤佳,王太余.我国高新技术保护的法律局限及有效途径分析[J].社会科学,2005.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0816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