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49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2/8/28

作者

□文/李 英

浏览次数

699 次

论旅游市场机制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国际国内第三产业的支柱型产业,正在以蓬勃发展的态势影响全世界。旅游市场主体在旅游市场上进行经济活动而形成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因素有机结合的方式,表现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的共同作用过程。旅游市场机制既有一般市场的共同特征,又有符合旅游市场特点的特殊性。旅游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必须依靠市场法制。
  一、旅游市场机制的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市场的功能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所谓旅游市场机制,是指旅游市场中的交换各方在交换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形式,具体讲就是各旅游市场主体在旅游市场上进行经济活动而形成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因素有机结合的方式,其表现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的共同作用过程。
  (一)旅游供求机制。旅游供求机制,是指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之间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内在联系和作用形式,也就是旅游供求关系在旅游市场中的规律性反映。旅游供求机制不仅对旅游供求的均衡起着调节作用,而且对旅游者的合理流动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旅游供求机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旅游供求机制及时、灵敏地反映旅游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反映旅游市场上供求双方的变化及发展态势,从而为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提供信号和指示方向,调节旅游市场的供求平衡;二是旅游供求机制依靠其他机制的配合作用,有效实现合理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功能,从而调节旅游市场供求结构的平衡;三是国家通过旅游供求机制对旅游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价格机制。旅游价格是旅游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既是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进行旅游产品交换的媒介,又是衡量旅游经营者生产和经营旅游产品的劳动耗费量的尺度。因此,旅游价格机制是旅游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机制,是旅游供求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价格机制对旅游经济运行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旅游者而言,旅游价格机制是调节旅游需求方向和需求规模的信号,即通过旅游价格的涨落,反映旅游供求的变化,影响着旅游者的购买欲望,并调节旅游者的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对旅游经营者而言,旅游价格机制是旅游市场竞争和调节旅游产品生产的重要工具,即旅游经营者通过价格变动来占领市场,调节旅游产品生产和供给的数量和结构。对政府宏观管理而言,通过旅游价格机制的作用,一方面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提供必需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自发地调节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三)旅游竞争机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哪儿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哪儿就有竞争,“竞争的实质就是消费力对生产力的关系”。因此,旅游竞争机制就是指旅游市场中,各旅游经营者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争夺客源,从而影响旅游供求及资源配置方向的运动过程。
  旅游竞争机制作为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争夺旅游者。因为争夺到的旅游者越多,表明旅游产品的销售量越大,从而为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或旅游企业带来的收入越高,经济效益就会越好。同时,争夺旅游中间商,即对从事转销旅游产品,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和个人的争夺,也是旅游竞争机制的重要内容。因为各种各样的旅行社和旅游经纪人,是销售旅游产品的重要分销渠道,争夺到的中间商越多,得到的支持越大,旅游产品销量就越多。争夺旅游者和中间商的目标集中表现为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因而旅游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变化对旅游供求和旅游价格产生着影响和决定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竞争机制是客观存在的,是同旅游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紧密结合并共同发生作用的。
  (四)旅游风险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都面临着盈利、亏损和破产的多种可能性,都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旅游风险机制就是指旅游经济活动同盈利、亏损和破产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作用的运动形式。
  旅游风险机制作为旅游市场机制的重要部分,是一种无形的市场强制力量,促使每个旅游经营者承认市场竞争的权威,从而自觉地对市场信号做出灵敏的反映,形成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自我平衡能力。同时,旅游风险机制也利用市场利益动力和破产压力的双重作用,促使每个旅游经营者行为的合理化,并按照旅游市场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
  二、旅游市场机制的特征
  旅游市场机制既有一般市场的共同特征,又有符合旅游市场特点的特殊性,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市场机制的客观性。旅游市场机制的客观性,是指其发挥功能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在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旅游市场机制会自然地发挥作用;而当条件不具备时,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就不能发挥。例如,旅游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旅游价格围绕旅游产品价值而上下波动,从而自动地调节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使之趋于平衡。但是,如果旅游价格不能自由变动,或者其变动形成刚性,即只涨不降或只降不涨,那么旅游价格机制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旅游市场机制的关联性。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既受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也与旅游市场机制的各种内在因素相联系,因而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关联反映。例如,旅游供求状况的变化会引起旅游价格的涨落;而旅游价格的涨落则对旅游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利润的变化又会加剧旅游市场竞争,进而引起旅游供求的变化,依次产生连锁反应,并循环不穷。由于旅游市场机制的关联性,就要求旅游供求机制、旅游价格机制、旅游竞争机制、旅游风险机制都必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发挥出整体的功能作用。
  (三)旅游市场机制的时滞性。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过程和效果,有时是迂回的,有时是滞后的。特别是在市场体系不完善,信号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往往是滞后的,即旅游市场所反映出的旅游供求状况往往滞后于实际情况,而由此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又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要充分发挥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信号系统,为旅游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和灵敏反应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旅游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旅游市场竞争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也会出现市场失效的情况。一方面由于旅游市场机制作用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也会出现浪费和破坏;另一方面在旅游市场体系不完善、价格信号不健全的情况下,过分依赖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可能引起市场运行的无序化,从而对旅游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危及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市场法制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而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必须依靠市场法制。所谓市场法制,是指国家运用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活动,使一切旅游经济活动都以法律为边界,按法定的原则和规范进行交易,形成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双方在市场交换中公平合理的关系。从我国目前旅游业的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出发,要保证旅游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并实现其功能,必须加快旅游市场法制体系的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使旅游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的法律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主体的经营权利和义务是其从事经济活动必备的前提和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各经济主体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使旅游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企业法》、《公司法》以及有关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景区(景点)、旅游车船等方面的法律和规定,对规范旅游企业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对旅游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因而对旅游企业的行为规范和权利保证仍然十分薄弱,急需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法律体系,创造一种平等竞争的市场法制环境,以真正确立旅游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地位。
  (二)建立和完善使旅游市场秩序正常化的法律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各旅游市场主体的活动及旅游市场机制的运行都要求具有正常化、规范性的旅游市场秩序,否则就会阻碍旅游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从目前看,急需建立和完善的旅游市场秩序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有关旅游市场进出的法律,即对各旅游市场主体进出市场的审查、成立、管理、破产等法律、法规的建立,使所有旅游市场主体的全部活动都有规范性的法律依据;二是有关旅游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即以市场活动为中心,制定有关旅游市场竞争的法律,规范旅游市场的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促使各旅游市场主体平等地进行交易活动,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三是有关旅游市场交易秩序的法律,即通过制定有关法律,实现交易方式规范化、交易行为公平化、交易价格合理化,从而规范旅游市场的交易秩序,维护各旅游市场主体在交易中的权利。
  (三)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加强旅游宏观管理的法律体系。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旅游业的宏观管理建立在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的基础上。因此,应建立和完善有关旅游宏观管理的法律体系。一是要制定宏观调控的法律,促使价格、税收、外汇、信贷、开发建设等方面的法制化,既保证国家对旅游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又为旅游企业经营的规范性、灵活性、自主性提供保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涉外法规,促进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性接轨,加大旅游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扩大交流和对外合作的步伐,使旅游业成为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通过建立和完善旅游宏观管理的法律体系,有利于规范政府管理行为,使政企之间的职责以法律形式明确下来,提高国家对旅游业的宏观管理能力和水平。
  综上,旅游市场机制决定着旅游业的未来,强化市场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是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所在,做好旅游业要审时度势,要感于前,敏于行,按照市场规律科学定位,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现代旅游市场中,旅游企业应把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充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企业才能生存发展。旅游者的需求存在差异,旅游企业受技术、资源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占领所有的细分市场,只能根据自己的任务、目标和内部条件等,选择对自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最为有利的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营销重点。企业这种最终确定要进入的市场,就是旅游市场营销中的目标市场。
  旅游经济作为一个经济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求各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而每一个经济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则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质、规模和运行状况。因此,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主要取决于旅游业的性质、发展规模及运行状况。
  从旅游业的性质看,旅游业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服务行业。通过为人们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服务,不仅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即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也是社会总产品实现的重要环节,促使社会产品和社会劳动进行合理分配,并不断创造着新的需求。
  从旅游业发展规模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因为人们的消费水平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的。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多,用于精神需求、满足享乐方面的开支就相对增加,从而促进以满足人们精神、享乐需求为主的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进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从旅游业的运行状况看,旅游业不仅是一种“无烟工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潮流,与发展“绿色产业”相适应,而且旅游业还是一种“朝阳产业”,正展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从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同时也是旅游经济发达的国家,即经济越发达,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越高。
  旅游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的旅游经济活动,使社会信息得到充分的交流,从而传播了现代文明,促进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及进步。即使是一些非常落后的国家,也因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不得不打破陈腐的观念及限制,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二是当外国旅游者进入旅游接待国时,引起旅游接待国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变化,如对生活方式的看法,对人生价值标准的转变,等等;三是会引起旅游接待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旅游业收入较高,女性就业率较高等特点,使旅游接待国的就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四是引起社会环境的改善,例如在交通条件、住宿设施、餐饮特色,乃至个人安全等方面,促使旅游接待国必须加以改善,才能满足国际旅游者的需求。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的,其内容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很大的内涵性,以至有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变迁。因此,旅游经济的发展必然与文化产生密切的关联。一方面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过程及内容,无一不是与文化的接触,以至有旅游就必然有文化,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旅游活动是一种流动的活动,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交流过程。随着旅游者的流动,就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及民族文化的接触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世界各个民族文化频繁交流的过程。旅游经济对文化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旅游经济的发展促使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振兴和光大;二是旅游经济的发展促使民族文化的个性更加突出;三是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人类精神的进步。
  发展旅游经济必须同保护环境协调起来。通过对环境的保护,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善环境,提高环境的美感,从而把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有机统一起来,达到既发展旅游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目的,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华联商厦)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0379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