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面对当今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新环境,我国在此业务上问题仍很多,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企业必须认清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制定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发展策略,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国际竞争。
一、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问题分析
(1)公司规模较小,经营范围狭窄。除少数原中央各部的专业性较强的公司和部分发展较快的省市公司外,在我国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公司中,大多数都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它们只能做些承揽、介绍、组织等中介性工作,还有不少是结构单一的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而目前国际承包市场上,业主对承包商的服务要求越来越全面化和技术化,从工程勘探、设计、建筑、机械、电力、供水和交通到设备采购与供应、人员培训和资金融通,都在所要求的范畴内。只有具备综合实力的大企业才有能力承揽总承包项目。
(2)我国企业的国际工程承包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我国企业对FIDIC合同条款不熟悉,常常在对外工程承包的合同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国际工程承包与国内工程有很大的不同,突出的一点就是要严格按FIDIC合同条款办事,执行中的任何走样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然而,我国许多人员却只习惯于国内做法,或根本不懂FIDIC条款,或认为条款对承包人太苛刻,不按照其执行,他们的做法只会使我方处于被动地位,遭受经济损失。研究分析FIDIC合同条款是合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始末,承包人只有掌握FIDIC合同,才能在整个工程承包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3)企业之间无法形成合力,企业间恶性杀价竞争愈演愈烈。长期以来,国内企业之间缺乏互相合作,而是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甚至报价远低于合理的价格水平,企业仅以获得标的为目的,不谈利润,有时明知赔钱也做,无法形成行业自律。这种行为给企业带来无穷的隐患。首先,使企业的营利能力大大减弱,即使最后中标,其利润也是微乎其微。其次,业主担心工程质量无法保证而拒绝授标,使我国承包商不易中标;第三,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业主会将企业列入黑名单,影响到今后的进一步合作。
(4)我国大型国际承包公司资金短缺、融资能力不足。伴随着国际工程承包项目规模的扩大,项目投入资金的绝对量的增长,国际工程越来越多的采用了各种带资承包方式,这就对承包商的融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融资能力已成为能否赢得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国的主要市场在亚洲和非洲,而这些地区资金又不很充足,往往需要我方融资。由于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健全,银行、保险、证券的业务品种单一,使得我国建筑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的大承包商差距很大,很难在国际工程承包中与发达国家的大承包商抗衡。
(5)缺乏具有国际化经营与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要想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就应该依照国际惯例办事,严格遵守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这就要有一批懂技术、懂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而由于这方面人才的缺乏,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投标或工程纠纷索赔及诉讼官司等方面均受到不小的损失。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只有拥有了这类人才,才能使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在国际上获得较高层次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工程分包和劳务输出的层次。
二、我国承包企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1)进一步加快公司化步伐,按照现代企业标准对现有的工程公司进行改组。鼓励工程公司之间、工程公司和设计公司之间的重组和兼并,强强联合,以增加公司的总体实力;按照国际承包商的标准严格要求,逐步改变中国对外承包公司施工承包的格局,从培养和增强中国承包公司的工程设计能力入手,将一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建成符合国际工程发展要求的项目管理公司;对现有的工程设计院尽快实行企业化改造,按企业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另外,我国的承包公司可以寻求与工程所在国的企业组成工程联合体的方式来增强竞争能力。对于境外国际工程,由于语言、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再加上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建筑市场环境比较陌生,在承包过程中会产生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风险也会增大。而与工程所在国的企业组成工程联合体就能有效地规避风险。
(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国内企业应认真研究国际大承包商的特点,汲取他人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一方面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探索科学的施工方式和管理方法,积极在国外项目承包上研究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向环保、智能化等国际建筑市场发展方向靠拢。另一方面与国际、国内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努力提高吸收、创新能力,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增强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比较优势。
(3)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我国已告别只利用劳动力价格低廉在技术要求不高的项目中获取少量劳务费的初级阶段,而已进入不光靠劳务低廉,也靠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阶段。总体来说,我国在对外工程承包中技术还是过硬的,但经营管理却不尽如人意。所以经营管理的好坏已成为我国是否能在国际工程承包竞争中获得胜利、获得盈利的关键,因此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外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外经企业必须贯彻党中央对国企改革的要求,转换经营机制,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参照国际惯例改革内部机制,建立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竞争、激励机制。
(4)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我国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一是国家和企业要积极寻求银企合作的办法,通过企业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或有合作基础的企业间相互进行资金合作,以改善国内企业在国际承包市场缺乏资金支援的现状。同时通过包装优势企业上市等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二是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操作BOT运作方式,通过滚雪球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资金运作能力。资金是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保证,必须建立相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银企”联合,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强企业获得大项目以及BOT 项目的能力。
(5)培养和吸引大批复合型人才。要形成以高校为基地,以企业为锻炼舞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培养精通国际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商务人才、法律人才、财务人员等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懂外语、通商务、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们的建筑企业还可以聘请国外的一些高级工程管理人员,一方面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国内管理人员的国际经营和管理能力。除此之外,企业要有计划地向国外建筑业同行派出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国际工程管理公司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培养锻炼一批高素质的外向型管理人才,使企业的发展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用人单位要做到爱才、惜才,营造一种良好的用人环境,使他们能不断发挥和提高自己的管理实践能力,企业只有在“人才竞争”中取胜,才能在国际工程市场竞争中取胜。□文/王 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