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9月17日
随着大学入学率的提高,女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高职院校,有些已经超过80%。因而,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其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导致其更容易受到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一、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近年来,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调查中显示,有35%左右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或者身边的女同学遇到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女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缺乏适应能力。缺乏适应能力的主要表现为大一刚入学的新生。由于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换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她们变得束手无策。大部分女大学生是90后,基本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家里的大人都以她们为中心,初次离开父母后,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慌情绪;也有一部分女学生由于自身生理条件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感觉自己很难融入宿舍和班级,产生自卑感,甚至自闭,从而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二)缺乏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90后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庇护下,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经验,从家里的“小公主”到集体生活中的微小一员,要在短期内学会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很多的技巧,高职女生由于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等不足,在交往中发生摩擦便无所适从。而大部分女学生由于自我、敏感,在与他人相处时,不能调整自己的角色,更不能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心胸狭窄,经常抱怨他人,很容易在寝室和班级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中产生误会和小摩擦,甚至大打出手,进而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这主要是由于女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情绪问题比较严重造成的交际障碍。
(三)缺乏正确面对情感、就业等各种压力的能力。当代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无法正确面对情感、就业等压力,进而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问题。从调查中了解到:21%的女学生认为自己有过来自情感方面的压力,28%的女学生认为自己有过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二、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女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往往比男大学生弱。从成长过程和社会环境来看,在家庭中,女孩一般受到更多的呵护,同时也受到更多的约束。这样导致很多女学生自立能力差,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进入大学后需要自己独自面对和承担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从认知方式上来看,心理学家威特金把个人的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两个维度。前者表现在学习时倾向于以自己内部为参照,不受外界影响,在抽象水平上加工信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成绩较好,后者相反,在人文学科学习中成绩较好。国外的研究表明,男生和女生在场独立性-依存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偏重于场独立性,女生偏重于场依存性。我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男大学生在总体上较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二)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高职院校女生处于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她们的自我意识容易产生偏差,最常见的偏差就是高估自己或低估自己。比较典型的是:一些高职院校女生在中学时代为自己设立了较高的目标,对自我定位高于实际自我,由此产生过分自傲,当较高的预期与自己上不了理想的大学的现实相冲突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走向沮丧、自卑的另一个心理极端。还有不少的高职院校女生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社会地位低,自身综合素质如学习成绩等方面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女生有差距,出于对将来的忧虑和对自身的不满,产生自卑、压抑感,自我意识中具有否定和不接纳的倾向,这种消极的意识成为女学生学习的阻力,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三)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拜金主义的蔓延,网络文化的发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女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金钱至上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大学女生的价值观,尤其是家庭出身贫困的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心灵变得更加脆弱敏感,自尊心极强,很容易受到“伤害”。这样就导致了她们带有成见和偏见,而且总是喜欢以偏激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导致心理问题。因网络的虚拟性和不可预知性,网络成为难于管理的领域。不少学生脱离社会现实,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三、解决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解决好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必须从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出发,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来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况。
(一)增强高职院校女生的自我意识,并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包括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行为、个性特点以及人我关系等的认知、感受、评价和调控。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影响高职女生自信心的树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的重要因素。为此,要帮助高职院校女生正确认识自我,把实现自我与理想自我、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从而肯定自身优点,寻找不足,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目前,高职院校女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与高职院校女生行为情绪化倾向强烈,而又缺乏宣泄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正确的引导有密切的联系。为此,应该通过开展挫折训练、生活管理、社会服务等活动,促进她们行为的自律能力和自制能力,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时化解心理危机。
(二)加强对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的大变革时代给高职女大学生的心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就要求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消解其心理障碍,如集中心理学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建档,定期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等。这样可使她们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明确生活目的、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自我暗示、排除情绪困扰、克服意志缺陷、培养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等,纠正她们的认知偏差,引导她们走出心理误区,协助她们顺利完成心理发展任务、人生发展课题,尽快克服心理发展障碍,适应学校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女生的成才和潜能的开发。
(三)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建立起学校自己的心理健康网站,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测试,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以及讲授相关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等;其次,利用网络加强学生与心理健康教师或者辅导员老师的心灵互动。通过QQ、飞信、博客、微博等网络渠道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不用担心自己的心理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总之,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事关学院稳定的大事。因此,应针对女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引导女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控制自己,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并从全社会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做到从家庭做起,从父母做起,从而寻求出治疗和矫正不良的心理行为的最佳途径,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从而使其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米慧艳,王松琦,柳海英.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8.3.
[2]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刘旭刚,徐杏元.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薛定珍.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26.11.
[5]李群.女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调的心理探析与调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