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49期/企业战略/正文

发布时间

2004/7/6

作者

-

浏览次数

3627 次

地方保护主义危害的经济学分析
  
  地方保护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地方政府不从全局、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自己的狭隘的、局部和短期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采用各种手段以实现的不公正的现象。它是一个政治、法律、经济范畴。在经济上具体表现为:(1)地方政府用行政命令、下发文件的形式,阻挠、限制外地商品或服务进入辖区市场,最典型的便是劳动力市场。如1995年2月13日《新民晚报》的消息,上海市劳动局发布了该年第1号通告,即《上海市单位使用外地劳动力分类管理办法》,公布了上海市各企事业单位不得招聘外地劳动力的首批行业和工种。随后,北京、青岛、济南、杭州、宁波等许多城市纷纷效尤,也建立了类似的外来劳动力分类管理制度。与此相配套的还有使用外来劳动力基金制度,即用人单位每使用一个外来劳动力每月就必须按工种类别向当地政府缴纳一定数额的使用费,注入该基金,以安置本地劳动力再就业之用。(2)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以不正当或带有歧视性色彩的前置审批、重复检验、增加收费或者对外地产品采取与本地同类产品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等手段,抬高外地商品和服务进入本地的“门槛”,阻碍其进入本地市场。  (3)由于政企不分,一些既是经营者,又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因为部门利益,利用自己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特殊身份即在市场中所处的独占地位,实行行业垄断,限制其他企业参与公平竞争,使价格高于公平竞争时的价格。(4)地方政府因部门利益干预行政执法,对制假和伪劣熟视无睹,甚至搞假打真,破坏了公平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市场交易难有一个统一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上所述的表现,其共同特征是:导致了交易费用的增加。

一、有关的交易理论

  与生产活动同样重要的是交易活动,它是指经济领域中所有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康芒斯将交易活动分为三类:(1)买卖的交易(市场交易),表现为平等的人之间的资源交换关系。(2)管理的交易(企业内交易),表现为长期契约规定的上下级之间的命令和服从关系。(3)配额的交易(政府交易)表现为法律意义上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政府对公民之间的关系。交易活动同生产活动一样需要消耗稀缺的资源,花费个人的时间与精力。因此,交易活动也有成本和费用,我们把交易费用或成本定义为进行交易活动所投入资源的价值量度。单位交易费用是平均每实现一次交易服务所支付的交易费用。边际交易费用则视为多提供一次交易服务所支付的交易费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包括交易和生产两项活动,都需要生产和交易两种费用。分工、专业化和规模经济都是生产方式,交易费用的提出使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理解这些生产方式变迁。
  1、专业化生产的单位费用加上专业化生产所引起的边际交易费用一旦高于非专业化生产的单位生产费用,即分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被分工所引起的边际交易费用抵消,专业化和分工就会停止,非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就会产生。因此,交易费用影响着生产方式的变迁。
  2、“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 换言之,受市场广狭的限制。”(较大的市场需求量,从而有较大市场规模,是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重要外部支撑条件。因此,分工、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发展受制于市场的范围和规模。而市场的范围和规模在扩张过程中,交易费用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在生产活动生产率一定的情况下,交易活动的空间范围和规模取决于交易活动的单位费用。”“一句话,既定的单位交易费用决定了既定的交换边界。”单位交易费用又取决于交易技术、社会经济状况和交易方式。
  3、企业是生产要素上的一个契约,代替了产品市场上的一系列契约。企业的规模就确定在集中要素的边际费用等于企业对产品市场的交易费用的边际节约的那一点上。因此,企业获得的生产要素的交易费用制约着企业的规模,也制约着企业内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最优规模的实现。而生产要素的交易费用同产品交易费用一样取决于交易技术、社会经济状况和交易方式。

   二、对地方保护主义
    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

  本人认为地方保护主义提高了交易费用,违背了经济的自然规律,阻碍了生产方式向良性发展的变革。
  从区域角度讲,贸易壁垒、进入障碍和市场分割导致交易费用的提高,难以使各地发挥区域间各自的优势,形成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相互协调发展的态势。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的自然资源禀赋、气候、文化、人力资本、社会以及制度条件相差很大,使各地都具有各自的相对优势,形成区域分工的客观基础。相对优势的存在使各地区进行贸易有利于各方福利,相反,“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禀赋的巨大不平等意味着很大的损失,因为它不能有相应的需求不平等加以平衡抵消。”也就是说区域分工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性。假定A和B两个地区,在完全竞争和不存在规模经济的状态下,100元资本,A能生产化肥80斤,生产水泥20吨;B能生产化肥60斤,生产水泥40吨。因此,两者各具有相对优势。如果分工使A只生产化肥,B只生产水泥,两者同时交换另一种产品。A会有20吨水泥的福利,B会有20斤化肥的福利。假若存在规模经济,分工以后,A可能以100元的成本生产100斤化肥,B可能以100元的成本生产60吨水泥,因此两者贸易福利会更大。但是这是在完全竞争状态和不存在交易费用假定之下。当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使交易费用极高的情况下,如交易费用高于20斤化肥或20吨水泥的时候,分工就不会进行,规模经济也就难于产生。
  从企业角度讲,地方保护主义是交易费用增加,导致分工和专业化受制。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在产品市场上,由于市场分割和对产品流入的限制,企业获得产品的交易费用增加,企业与其通过交换获得所需产品,还不如自我生产供给,非专业化的低级一体化便产生,但是这常常达不到规模经济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使企业要么诉诸于法律,要么贿赂于政府,以克服这些障碍。但这都需要消耗资源,增加交易费用,使企业没有用更多资源去开发市场,市场规模和市场范围就受到限制,规模经济和专业化所需要的市场这个必要条件难于产生。
  3、在要素市场上,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要素的流动,特别是劳动力要素,因此,企业要获得同样的要素资源,必须花更大的交易费用,这也同样限制了企业的规模。
  从整个社会角度讲,基于以上两点,地方保护主义对分工和专业化的限制,使由于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间接的聚集效应难以形成。因为分工和专业化的一个副产品便是地区专业化,而地区专业化又常常产生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主要表现为:1、社会生产条件和辅助行业所提供的专门服务的共享。2、技术和知识的外溢。3、较高效率的地方劳动力市场。4、企业之间增强信任感,促进合作,结成企业间的网络。这种聚集效应使整个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厂商、劳动者、技术人员实行专业化,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促进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这意味着成本继续下降。

三、地方保护主义对交易费用的
提高,使得一些经济现象
得以残存和产生

  地区经济结构雷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以地方政府重点保护的对象水泥和汽车为例:我国共有规模以上水泥企业4813家,企业数量已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企业数量的总和,而75%还是采用落后工艺进行生产;我国有32个省、市和自治区,而汽车行业目前就在23个省、区、市建有轿车整车生产线,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严重。盲目重复建设必然会加剧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延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造成资金和资源配置上的巨大浪费。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势必导致这些行业和相关企业经营困难,银行呆账进一步增加,并可能引发较大范围的下岗失业。到那时,局部问题就有可能演变成全局问题,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
  大而全、小而全的小型社会企业依然存在,全能工厂和通用车间仍有市场,这恰恰是非专业化企业存在的形式。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大部分就是这种形式,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学校、医院,都有自己的修配厂、工具厂、铸造厂、供水和供暖系统等。从专业化角度讲,这些企业实质是小生产而非大生产,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凝聚优势,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绝对规模偏小,即使与世界同等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我国地方政府重点保护的行业的企业集中度与印度相比,制药业只相当于印度的1/8,汽车相当其1/4,造纸业相当其1/5,毛纺业相当其1/9,化肥工业相当其1/18。而就企业的规模来说,据《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2)》报告,我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平均资产规模只有世界500强的6.46%,平均营业收入只有世界企业500强的5.26%;而就劳动生产率来说,我国生产率水平低,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人均资产,分别只有世界企业500强的12.95%、29.62%和1.57%。

四、结论

  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提高了交易费用,使分工、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受到限制,经济运行的正常的自然规律被歪曲,导致一系列的非正常的经济现象得以维持和残存下去。(□文/李德锋 王建林)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33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