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49期/企业战略/正文

发布时间

2004/7/6

作者

-

浏览次数

2782 次

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将中小企业视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基本上形成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更是从政策上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随着国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我国中小企业一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工商注册登记的数目已经超过10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总量的99%。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稳定经济增长,缓冲经济周期,促进技术创新,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仅包括企业本身的原因,还包括外部环境的因素,这些都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运作模式的问题
  企业主的个人英雄主义,由企业主总管一切,是中小型企业运作的常见模式,而在企业业务面不太广与管理事务不太多的中小企业里,这种运作模式也的确相当有效。而这种模式发展的结果,往往就是企业主的个人英雄主义思维盛行。到了企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这种思维就成为成长路上的严重障碍。很多企业不是请不起职业经理人,是企业主不想把自己的管理宝座让给职业经理人。而这种英雄情结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企业主与企业一起垮掉。人们常常把它归咎于企业主个人的性格特征。的确,那种支配资源控制全局的感觉很让每个企业主都精神亢奋,而成为一种“瘾”,但这对企业的发展却没有什么好处。
  (二)中小企业管理上的问题
  中国的许多企业都是以家族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不可否认,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法,在企业的发展初期,通过我国的文化传统:“血浓于水、兄弟同心、其利段金”必然能够使企业内部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发展。为了企业的前途,大家团结在一个核心的周围,这就成了企业在初期发展的强劲动力。但是,到了企业发展壮大以后,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就很难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在初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因为,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很容易导致企业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包括管理的封闭和股权的封闭,前者将造成企业视野狭窄以及管理模式和方法的落后,后者将造成企业新资本的困难,这些都将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信用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可能缺少按照循序渐进方式之外的任何手段来获得本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因为除非以不利的方式转入商业筹资,否则其信用等级使它不可能筹措到相当数量的大宗资本。正如马尔姆格伦(H.B.Malmgren)所注意到的:“某些企业将看到机会,却不能以有利的方式把他们自身的信息和预期传达给银行家,并因此无法获得资金支援。或者必须为所借入的资本支付一笔较高的费用。银行家和资金的投资者反而将会被那些已经在过去表现出有效地认识和利用新机会的能力的企业吸引,这对仅能用其言辞来表达他们认为好的确实好的新企业来说,就是不利的。”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信用方面尤其如此。由于市场本身或者制度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在信用方面是非常缺乏的。
  (四)中小企业的人才素质问题
  中小企业不可否认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可是中小企业中的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其自身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的企业主有很大一部分素质不高,有的企业主甚至还达不到初中文化程度。因此,这些业主知识面窄、目光短浅、缺乏大事业的意识和能力。这就制约了其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并且,中小企业在给员工办理医疗、养老、人身保险等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员工有后顾之忧,致使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现在的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并获得发展、壮大,人才问题就必须解决。
  (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问题
  据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抽样调查表明,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仅有2.9%;占我国工商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还没有配备计算机。而在美国,企业有近7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欧洲的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由此可见,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的落后之巨。
  二、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外部存在的问题
  1、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了这么多年,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出现了“买方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为生产日用工业品或为第三产业服务的工业。这些工业企业大多是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建立的,因此无论其质量好坏,产品基本上都能卖得出去,企业能够因此获得发展。由于中小企业产品进入的门槛比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大批与国营企业匹敌的个体、私营企业,致使产品总体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进入了产品相对过剩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管理不善、成本偏高,或产品的开发、销售水平跟不上,企业必定失去竞争力,必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企业规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中小企业创建之初,由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加之投资分散,因而绝大多数均为中小企业,相当部分为小企业,拿现在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要求来衡量,相当一批的中小企业没法达到最低的经济规模,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金融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市场运行规律来看,市场机制讲究的是效益和利益的最大化,资金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其市场流向必须符合这一要求,如果没有其它机制的干预,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在资金市场方面是难以与大企业竞争的;中小企业负担重。企业负担重主要表现在:人员负担重,离退休人员及非生产人员多。资金包袱重,资产负债率高,税收负担重,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为完成税收任务不惜以牺牲流动资金为代价,影响企业的正常周转经营。
  2、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中国已经于2001年12月加入了WTO,这就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几年内,将要降低我国的关税和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这跟过去没有开放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过去没开放,外国的企业没有办法来完全占有、享有我国制度成本低的优势,外资企业进来有门槛、有条件,对他的活动有一系列的限制。在加入WTO的情况下,外国企业就完全可以享受中国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因此就发生一个问题,在国际竞争上我们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不具有优势。在全球化的情况下,如果我国的中小企业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必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大的冲击。
  3、制度本身的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人的行为是有限理性的。按照诺斯的说法,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复杂性;二是人类对环境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这样,在交易过程中,企业不能再和约中对所有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收益和风险作出详细的规定,交易双方必须承担未来引起的纠纷带来的损失。
  另外,人还有机会主义倾向,按威廉姆森的说法,机会主义是人类的本性之一。因此,人们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来约束人的行为以及通过制度创新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协调不完全契约引起的利益冲突。但是很可惜,过去我们只强调对人的纯粹的道德约束,结果收效甚微。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原有的价值观已经被巨大的物质利益的诱惑所取代,中小企业主在观念和精神上出现了自我约束的真空地带。而在我国,法律的约束还是苍白的东西。因此,整个社会的信用关系出现了断层。在这个时候,道德的力量是很微弱的,这就需要制度的强约束来保证市场经济契约所体现的诚信原则,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等价交换的原则不受侵害。正像诺斯所说,好的制度坏人会变好,不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变坏。而我国缺乏的正是这些东西,尤其是关于市场经济环境的法律、制度等。这些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壮大形成了制约。
  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1、改善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应该稀释家族资本,引进家族以外的资金,从而扩大资金的来源。开放企业的管理权,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从而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剥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增强人才储备意识,提高企业职工素质。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就必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企业主必须不仅从观念上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还要落实到行动上。吸收人才,培养人才,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3、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建立与市场对接的信息管理系统,开辟有效的信息传递途径。做到信息畅通,从而使企业能够很快了解国内外市场形势,促进企业迅速发展。
  二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1、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政府应努力做到从政府调控让位于市场调节。要真正形成中小企业“开业容易,退出方便”的进退机制,以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济立法应以市场为本位,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要用法治代替人治,即用法律来约束、规范行政部门的权力,使法律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2、政府应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以促进其发展。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是相对滞后的,至今没有形成系统的政策体系。无论是法律还是政策,主要依据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征来制定,而不是根据不同规模企业所具有的不同行业特征来制定的。在政策上应趋向于支持、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3、发展、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积极发展竞争性地方中小全能机构;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股票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4、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通常标准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现实原因是其信用状况不佳,所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种制度创新。这种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有两个层次:一是由政府参与发起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分为中央、省、市三级,其运作体现择优扶持的原则。还有就是由中小企业合作(资)成立信用担保体系,在融资、贷款时为参加者提供互助性质的担保服务。(□文/杨江敏)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91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