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56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3/1/4

作者

□文/王 飞 宋雪琳

浏览次数

273 次

注册工程师制度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探索
  [提要] 在我国实行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背景下,对《基础工程》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改进目前传统、落后、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模式,对土木工程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注册工程师制度;基础工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注册工程师制度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反思与探索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8日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尤其对于岩土工程方向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切感受到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如何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开展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何把课堂内容讲“活”,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兴趣,这应该是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目前,国家开始逐步推行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是面向应用、面向工程建设,尽快获得注册工程师资格证书成为这部分毕业生的当务之急。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师,如何结合我国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改进专业课程教学,为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创造条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改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基本依据教材来选择,照本宣科。而基础工程的设计主要源于规范,规范的更新要求教学内容相应地要调整。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规范的更新,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不应该教材上写的什么就直接教授什么。例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目前最新的版本为2012年的,而我们的教材仍然采用的是2002版本的。
  在讲解桩基础设计时,教材上采用的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范,但是这本规范上的设计方法与《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差别较大,目前工程上更习惯于采用桩基规范进行设计,而且桩基规范在设计理念上比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更进步一些(如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在教授过程中,最好对两本规范的方法做一个对比,然后以桩基规范去讲解设计,而不应该局限于教材。
  另外,教学内容要分层次地吸收一些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强调“三基“的基础上,适当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由于基础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注册土木工程师专业考试中的一个主要考试科目,考试中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的考查和会用基本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因此,教师在进行某一章内容教学之前,预先给学生一个具体的题目或者案例,将学生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明确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能掌握的知识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上提供的知识密切与问题案例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应该如何逐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应用知识完成案例所布置的任务。
  在基础工程的教学中可以比较多的使用这种案例法。例如,基础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非常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如果直接灌输概念,学生对埋置深度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遇到实际工程问题(尤其是有地下室,或者主楼旁有裙楼时等)还是不知如何确定。这时,我们可以先以一个实际的小案例引出这个概念,首先让学生处于一个实际工程的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我们可以给出如下一个工程情境:某工程主楼12层,裙楼3层,包围主楼三边,主楼88m长,17m宽,裙楼宽15m,主楼用筏板基础,裙楼用独立基础,地下室均为5m,主楼地基承载力修正时,主楼埋深取多少?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会产生思考的兴趣,然后再逐步引导,这样学生对埋置深度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正确选取就基本掌握了。又如,在讲解桩基础中摩擦桩和端承桩时,可以以“玉林电厂的悬桩”这个案例引入:玉林电厂是一个大型火力发电厂,在其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个不应发生的错误,此场地在地面以下40~70m为基岩,岩石为凝灰岩。原设计的锅炉和烟囱等主体建筑物的地基基础采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以凝灰岩基岩为持力层,属于端层型桩。设计承载力和沉降均满足要求。但是在勘察、施工中,把含粘土的碎石层(其中所含碎石的岩性也是凝灰岩)误认为是凝灰岩基岩,致使大量的钻孔灌注桩桩端落在这些黏土层上。竣工以后才发现这一错误。通过这个案例,详细分析为什么在端承桩和摩擦桩处于同一个刚性承台下施加荷载时,摩擦桩常常会成为“悬桩”,二者无法共同工作,发生渐进破坏的。这样的授课方式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概念显得更生动、更立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根据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方法的改变
  《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工程设计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二是会应用基本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的工程问题。因此,基础工程的考核可以分为两阶段的考试:第一阶段为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我们希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有更大的潜力;第二阶段为开卷,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闭卷考题后,交上考卷,就可以拿到第二阶段的开卷题,开卷题中要求学生正确、熟练地应用规范、教材等辅助材料完成基础工程设计,或者给出一些工程中的案例,让学生去分析解决实际中的基础工程问题,又或者是一些实际发生的重大工程事故,让学生分析原因。问题的来源要选取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难度要中等。这种考试更注重能力考核,不局限在要求死记硬背的内容上,试题选择的原则要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突出学生能力的训练和考核。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勘察技术与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广信.岩土工程50讲——岩坛漫话(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高大钊.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基础工程(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20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