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效益财政就是以效益最大化为基本取向的政府理财思想、财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理财方法。新时期的财政工作应坚持效益财政所倡导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把效益财政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一、实现一个目标:建立公共财政新体系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和选择取向。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深化效益财政建设的重要契机。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建立公共财政体系要求科学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求政府以充分发挥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目标,以弥补市场失灵为着力点,维护和履行财政职能,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第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要求财政以公共领域为职能范围,属市场范围的公共支出就要退出,属公共领域的公共支出就要介入和加强。第三,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将政府与一般盈利性的市场运营主体区别开来,政府不再参与盈利竞争。这不仅大大减少了财政投资风险,减少了财政资金的损失和浪费,而且还会使财政支出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二、提高两种能力:财政实力和财政创新力
1、财政实力。财政实力是指履行财政职能、完成财政任务、实现财政目标的能力,包括财政汲取能力、财政调控能力和财政保障能力。深化效益财政建设必须以增强财政实力为着眼点。其一,增强财政实力要增强经济实力,因为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财政可能获得的财力。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如何加强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基础,是效益财政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二,增强财政实力需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财政体制决定了政府实际获得财力的多少;其三,增强财政实力,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2、财政创新力。财政创新过程是财政自我调节、自我适应和对外释放财政能量的过程,效益财政建设应紧紧围绕提高财政创新力开展工作。其一,要加强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增强各级财政自主理财、自求平衡的积极性;其二,要加强管理创新。要不断分析财政管理中的新问题、新事物,不断探索财政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建立财政管理的新模式,实现财政创新制度化、日常化和系统化;其三,要加强政策创新。对地方财政来讲,财政政策创新主要是科学选择和运用财政政策创新手段和创新工具,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公债政策的协调配合。
三、推进三大改革: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投融资体系改革和财政预算改革
1、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分税制改革,特别是进一步完善省以下分税制是新时期效益财政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是转变财政职能问题。在市场经济中,财政的职能主要在于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和促进发展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二是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范围的划分问题。当前应按照公共产品的受益原则和职权下放原则来科学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范围。
2、财政投融资体系改革。建立地方财政投融资体系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要科学确定财政投融资的活动领域;二是要扩大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三是要积极发挥财政投融资的作用。为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服务;在资金运用上,反映地方政府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发展长远目标,降低所涉领域的投资风险,增强非财政公共活动即私人活动的融投资信心。
3、财政预算改革。预算改革应注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二是强化预算约束,淡化决算程序;三是逐步建立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四、加强四项管理:财政支出管理、国有资本金管理、政府债务管理和财政监督管理
1、财政收支管理。在财政收入管理上,要以增加政府可用财力为着力点,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实现由偏重总量扩张向质和量并重转变,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2、国有资本金管理。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以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为着力点,搞好国有资产的存量流动。
3、政府债务管理。在国债管理上,要注意加快国债场外的二级市场的建设,发展国债二级市场的场外交易,解决国债二级市场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债登记托管结算系统,理顺托管结算体制;加快建立国债投资基金,提高国债发行效率。
4、财政监督管理。一要搞好财政收入征管的监督;二要改变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监督的思想观念,实现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三要完善企业会计、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和财政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灵寿县财政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