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49期/财务会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4/7/6

作者

-

浏览次数

3165 次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或超过市场对它的盈利预期或风险效应,从而提高股票价值。为了适应多变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在利用会计准则中的某些政策时留有余地,会计人员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使得会计准则具有所谓的弹性,这些弹性在某些方面能够适应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者的需要。但当这些弹性被“过渡开发”时,滥用这种弹性的盈余管理便随之出现。如何利用会计技能审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个重要的会计问题。下面笔者将总结一些如何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途径,并剖析一下进行盈余管理的会计技术方法。
  一、如何发现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判断一家上市公司是否有盈余管理的行为存在,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正如财务信息的评价首先要收集数据一样,对盈余管理的分析也应该基于一定的线索。只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就能从公司的对外报告中发现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蛛丝马迹。
  (一)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入手。比较利润表中披露的净利润数字和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数字,如果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有差异,则该公司就有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嫌疑。因为,净利润可以分成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管理者一般通过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来管理盈余。如果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则净利润与调节了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后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由应计制和现金制本身差异而产生,而是由于管理者调剂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所导致。由于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般较为固定,因此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差异大小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当经营净现金流量大于净利润时,则表明公司可能考虑到各年盈余的平滑而虚减了盈余;而若经营净现金流量小于净利润,则可能是公司为发布利好消息虚增了盈余,在我国现今的上市公司中,可能后者更多一些。
  (二)关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中,已经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了足够的分析和考察,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判断,从他们的审计报告中也可以发现盈余管理的线索。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非标准的审计报告,包括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有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那就有理由相信公司可能有盈余管理的行为,如果公司连续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报告,则更应该引起充分关注;还应该注意的是,公司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情况,看更换前后出具的审计报告有什么差别,查找这些差别的原因和根据,有疑点就值得重视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当然,还可以通过别的方面寻找盈余管理的线索。
  (三)公司管理当局对审计报告解释性说明或保留意见的说明。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法规的规定,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公司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应对此加以说明。因此,在阅读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后,再看看公司管理当局的解释和说明是否合理,可以进一步分析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四)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根据一贯性原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都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在法律或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允许下,能够使所提供的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时,公司可以变更会计政策。而且,公司也可以由于新的信息而变更会计估计。所以,正因为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可操控性,公司管理当局常会利用这一条件,在需要进行盈余管理时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作出某种调整和变更。因此,关注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也是判断公司是否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线索。
  (五)关注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动。由于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编报范围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会直接影响合并会计报表的结果。因此,哪些子公司参加合并,哪些子公司不参加合并,就成为合并会计报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合并范围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直接影响,公司可以通过改变合并范围来调节盈余。因此,关注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动是十分必要的。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会计技术方法
  如果能从公司盈余的组成及影响盈余的各因素来仔细剖析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的技术方法,则更有助于评价公司的盈余质量的可靠性、真实性,也更方便报表使用者发现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线索。纵观现今操纵盈余的各种手段,归纳起来,也不外乎是如下五种:
  (一)虚假确认收入。首先,公司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提前确认收入。例如,提前开具销售发票、在未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时仍确认收入,这都是违反会计惯例的。其次,上市公司在当前收益比较充足,而未来收益可能会减少的情况下,为使各年利润平稳,管理者可能会采取延后确认收入的手法管理盈余。再次,公司管理当局可能会为盈余管理的需要制造虚假的经济业务,人为地增加收入,从而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二)虚假确认费用。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将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的现象。1费用资本化。首先是借款费用。用于资本性支出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但很多上市公司会人为地将不应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特别是将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混淆,人为划分资金来源和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其次是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为稳健起见,会计上一般要求将研究开发费用计入当期费用,而一些公司常常会将其资本化,不计入当期损益,从而达到多计盈余的目的。2递延当期费用和提前确认费用。费用的递延与费用的资本化具有异曲同工之效,基于稳健性原则,应尽可能将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全数计入损益,但一些公司将其列为长期待摊费用。3潜亏挂账。我国会计法规规定公司必须对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投资等提取坏账准备、跌价准备、减值准备等,而一些上市公司为虚增盈余,往往不按规定计提损失,导致公司资产出现“虚增”。
  (三)利用关联方交易。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购销、资金往来、担保和抵押、租赁、特许权使用等多方面的关联方交易。1商品购销与劳务提供。对这种手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交易是否必须,即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还是为盈余管理而设计的;交易价格是否符合市场规则;交易未结算金额占关联方交易总额的比例是否正常。2托管经营。我国证券市场由于缺乏与托管经营相关的法规、制度及操作程序等,使托管经营偏离了正常的资本经营的本质,而成为盈余管理的一个手段。或者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关联方经营,这样不仅避开了不良资产的亏损,反而因此获得一块利润;或者上市公司以低廉的价格托管关联方的优质资产,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3实行债务重组也是资本经营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一些上市公司往往借助其会计处理的特殊规定制定不完全符合规则的重组条款和交易价格,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特别是已陷入困境的ST公司,更容易利用此方法来摆脱困境,避免被PT。
  (四)利用非经常性损益。一般而言,非经常性损益会体现在“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项目,有时也会通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目反映。而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法包括:1出售、转让和置换资产。这种手法一般都发生在关联方之间。2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可以减轻公司负担,优化资本结构,同时也能给公司带来收益,但这种收益是临时的、不具有长期性,因此,管理者可能会利用债务重组收益来进行盈余管理。3补贴与减免。补贴与减免不代表公司的长期获利能力,这种手法的形式一般有: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或财政返还;地方政府税收减免与优惠;银行或地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减免利息等。
  总之,从上述如何识别盈余管理的各种途径中,能够了解一些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探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能给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使用人提供更为清晰的财务资料,从而更加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操作,减少人为的操控行为。(□文/熊 晖)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613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