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0期/经营管理/正文

发布时间

2004/7/6

作者

-

浏览次数

1739 次

喜忧参半:中国企业MBO
 
   2003年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决策,今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全面实施的第一年。解决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中小企业现存的问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这个战略决策的进程。MBO作为国有中小企业解决现存问题的途径,将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本文通过对MBO一般性的介绍,以及对在我国的必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的阐述,旨在强调借鉴国外MBO,创建中国特色的MBO。
  一、关于MBO
  1999年7月,中国最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四通集团公司引入MBO模式,使得其重组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即由四通经营管理层融资收购四通公司产权。MBO第一次引起了国内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MBO是英文是Management Buy-outs的缩写。在我国被译做“管理层收购”。它指的是公司管理层在并购交易活动中,以自有资产和外部融资(主要是杠杆收购,即LBO)获得目标公司的股份或资产。进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达到重组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1、“M”,即Management,是指管理者、管理层,是MBO这一行为的主体和施动者。
  2、“Buy-outs”,是指通过购买一个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或资产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3、“LBO”,说到MBO就不能不提到LBO。从本质上讲,L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即必须大量的利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等内外部融资方案和多种金融手段,包括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创新工具等,来实现MBO的操作。
  二、MBO在我国
  (一)MBO的必要性
  MBO这一思路,无疑给中国的国有企业点燃了一盏明灯,它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出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产权明晰”的途径之一。国有企业产权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所在。MBO推进了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有利于最终建立起高效的所有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管理层持股确定自然人投资主体或控股主体,明晰企业产权。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来说,MBO可以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产权不清、所有者“虚位”问题。
  2、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产权不清、所有者“虚位”就会引起治理结构问题,即“—股独大”或“内部人控制”。借助MBO的实施,对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重新架构,可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有利于解决代理问题。MBO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向统一回归。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函数不一致,使得二者产生矛盾,降低管理效果和效率。MBO使经营者成为所有者,解决了这一矛盾,实现了二者利益的趋同性。可以说,MBO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反叛,因为通过管理层对公司的收购,实现了管理层对经营决策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接管,这实际上是对过度分权导致代理成本过大的一种矫正。
  4、最大限度释放“企业家才能”,提升对经营管理层的激励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MBO明确了经营者的所有者地位,他们的自身利益同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自觉改进管理,提高公司价值。激励成为发挥企业家才能的永恒主题,而MBO正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它通过使企业家利益与企业经营成果达到一致,极大地调动了其积极性。
  (二)中国企业实行MBO的思考
  1、形成正确的理念,辨证地看待MBO。我们必须要根据国情,构建中国自己的特色的MBO。从西方的MBO发展的实践来看,管理收购主要原因是利用管理层作为公司的内部人,具有关于公司的更充分信息。这样,实施MBO就会通过收购公司股权实现所有权收益。而在中国,除了这层意义以外,MBO一定是看中了目标公司具有巨大潜力或存在潜在的管理效率空间。与西方的MBO的本质区别:英美等国家的MBO主要是管理层实现企业真实价值的一种方式,而我国当前的MBO主要还是解决企业产权问题和与之相关的管理层激励问题的一种手段。
  2、协调好“M”的内部关系。在我国,实施MBO更多的是一种企业产权的重新界定,“M”不仅是高层管理者,也包括中层管理者和主要业务技术骨干。“M”的界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整个计划无法实施。
  3、做好“MBO”股票的划分,否则进入另一个误区。MBO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构建科学的企业和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对管理层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情况。但该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M”内部股权划分的合理性。只有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管理层持有的股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形成新的“一股独大”,并引发诸多问题。
  4、要解决好MBO的来源。实施MBO所需要收购资金金额很大,而且管理层难以用足够的自有资金进行收购,这就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我国落后的金融体制和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MBO的融资渠道很窄,融资手段有限,限制了MBO的推广。
  5、与一般的并购一样,整合问题是关键。如果说并购的操作是“吃”,那么并购后的整合就是“消化吸收”。MBO仅仅是改变了产权关系,能否真正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MBO的初衷,关键还在于其后的整合。
  6、外部环境的问题。古语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良好的外部环境是MBO生存的土壤、发展的空间、运行的平台、顺畅的保障。而我国当前的现状为MBO在我国的有效实行有着很多的障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要规范我国MBO的运作,保护MBO运行中各方的权益,必须通过制定相应法律进行约束,以推动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在合理、有序、规范的条件下顺利开展。而当前,我国的MBO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有的甚至与现有的法律政策相冲突。
  (2)加快建设、完善整个金融支持。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否为MBO提供多种多样的融资工具、融资渠道,是MBO能否顺利进行并成功的关键。
  尽管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从整体而言,目前我国银行业、证券业等发育还不成熟、不完善,在一个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上筹集MBO杠杆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是没有保证的。所以,加速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刻不容缓。
  (3)中介机构的辅助。MBO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层自身不可能拥有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和专业知识,中介机构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要在我国实施MBO,必须首先培育真正适合市场需要的投资银行等专业的中介机构。
  尽管财政部于2003年3月“叫停”了MBO,然而MBO为中国企业改革的一个出路是不可否认的。MBO在为我们指明一条路的同时,又设置了许多的障碍,站在喜忧参半的路口,中国及中国的国有企业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将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发展。MBO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MBO将成为中国企业改革的一件有力武器。(□文/潘 宁)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901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