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0期/以人为本/正文

发布时间

2004/7/6

作者

-

浏览次数

4282 次

从《国富论》看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提要 本文阐述了亚当·斯密、舒尔茨、贝克尔等人的人力资本理论。展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演变,同时指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自身存在的缺陷。认为应当从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出发,将协作力和劳动动力纳入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之中。
  一、亚当·斯密关于人力资本问题的论述
  在市场经济理论鼻祖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的论述中,就包含着人力资本理论的最初思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他所讲的固定资本中除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固定资本之外,还包含着“社会上一切人民学到的有用才能”。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指出:“社会上一切人民学到的有用才能。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费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在此,斯密把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当作一种固定资本,当作一种能够得到回报的投入。
  除了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之一、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关于“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事实上也已包含着人力资本理论思想的萌芽。他认为:由于人口素质的差异,他们所提供的生产力也是不同的。一个技艺高超的人,可以同许多人相抗衡,并能提供更多的产品。这些思想使配弟在许多部经济学著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提出应重视旨在提高人口素质的必要资本投入。新古典学派的著名代表人之一马歇尔对人力资本问题作过不少论述,他把人类的才能、智慧与其他种类的资本并列,并指出资本的大部分是由知识构成的,知识是最有力的生产动力。
  总体上看,古典的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了知识、技能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并未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所处历史时期所决定的:第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知识和技能对劳动力的影响还不明显。第二,受传统理论观念束缚,对将人作为资本尚难接受。这样,早期的人力资本思想由于仅仅处于萌芽状态,因此不可能对人力资本范畴作出系统性的诠释。尽管如此,其发现和重视知识、技能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思想火花,对后人研究人力资本仍有重要价值。
  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二战之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国国民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越来越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战后的经济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也不断演进,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以及统计、计量方法的不断成熟,使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总投资、总收入、总储备与总消费这些总量的相互作用关系上。对这些总量的分析显示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相同的实物投资条件下,却带来了差额悬殊的收益增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差额产生的主要因素在于人力资本的质量与存量上的差异。以上这些原因都促使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
  (一)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论述
  被公认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奠基者和创始人之一的舒尔茨,是从探索经济增长的秘密入手研究人力资本的,他认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人力资本的显著标志是它是属于人的一部分,因而它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2)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资本,例如健康、教育和科研的支出。(3)人力资本同其它一切资本一样,都要获得报酬。
  利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我们可以解释一些用其它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经济和社会现象。首先,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推迟就业时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教育上,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人们通过这些形式的人力投资可以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在工作中的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其次,因为人们的时间价值不断提高,人们更注意工作时间。反映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投资,就是为了提高本国总体的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最终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二)贝克尔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论述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作了继往开来的研究,他应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对人类行为做了普遍的分析。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均衡模型。即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的当前值等于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正是由于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解释许多复杂现象的工具:(1)通过年龄——收入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一般是按递减的速度增长的。增长率和与人力资本投资数量相关。(2)失业率一般和技术水平有负相关的关系。这可以用贝克尔在在职培训中有关特殊培训的理论来分析,因为解雇那些接受过特殊在职培训的员工对企业来说是要受到损失的。因此,企业是不会轻易解雇这一类员工的。(3)年轻人比年老人更频繁的变换工作,也更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是因为年轻人在未来获得此投资收益的时期要长于年老的人。因此,年轻人更愿意进行人力投资。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的论述中颇具独创性的是关于在职培训中,对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所作出区分。他认为一般培训不仅提高了提供这些培训的企业的工人的未来边际生产力,同时也增加了其它企业的边际产品。特殊培训是指能更大地提高提供培训企业生产率的培训。他还对这两种投资的负担和收益进行了十分精彩的论述。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具有高度专用知识的工人最不容易被解雇。
  (三)其它有关人力资本理论的论述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兴的经济学理论分支迅速的发展起来。(1)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在古典的生产函数模型中加入人力资本的投入,从而确立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其代表人物有卢卡斯和罗迈尔等。(2)卫生经济学。5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达发表的《卫生的经济问题》后来被公认为卫生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论文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卫生保健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从而揭开了卫生经济学发展的序幕。卫生经济学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把国家投入的医疗卫生费用和个人为健康保健支付的费用作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投资的结果以人力资本存量的形态存在,并可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3)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把教育支出作为对人的长期性投资来研究其分配和收益的学科。一般认为,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的提高是双方面的。一方面,通过教育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工作适应性并挖掘其专业潜能,直接提高其人力资本的质量。这称为“知识效应”。另一方面,教育对人有感化作用,从而通过提高劳动者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间接地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非知识效应”。教育投资分为个人教育投资与社会教育投资两种。对于这两种投资方式,人们习惯于采用成本——收益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测算出投资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因受教育而损失的机会成本)和相应的预期收益,用计算复利的方法求出其现值或内部收益率,来进行教育投资决策分析。
  三、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存在的缺陷和需要完善之处
  从亚当·斯密到舒尔茨和贝克尔都认识到知识和技术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出了一整套的关于如何进行人力投资并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理论。但是,该理论始终忽视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个人的知识和技术与这个人是天然不可分的。即人力资本是天然属于自然个人的。这就使得人力资本具有其它实物资本所不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人力资本是“主动资产”,天然属于个人,并且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既然人力资本具有上面所说的这个显著的特征,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说如果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那么它必然就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呢?我看不能,因为即使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都很高,但是它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那么它只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而不是现实的生产力。从这个事实出发,我们就必须研究怎样才能提高现有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只有将协作力和劳动动力纳入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之中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协作力是在生产经营和各种工作中,劳动者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工作的能力。它之所以是一种人力资本,是因为:(1)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且有大小差异的经济要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或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相关活动,都是该企业或单位全体劳动者的活动集合,没有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企业单位的经营效益或工作效率就必然相应降低。对单个劳动者而言,在专业化分工愈渐精细的条件下,有能力但只会单干的人肯定比有能力又善于配合其他人一起工作的人的作用要小。(2)协作力蕴藏在劳动者身上,以人为载体。协作力是通过劳动者的活动表现出来的,没有人,协作配合就不能实现;同时,一个劳动者与其他劳动者的配合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着该劳动者的人力投资状况。(3)它的形成必须付出代价。劳动者尤其是特定岗位上的劳动者的协作力并非天然就有,它是各种教育和制度约束与引导的一种结果,而教育和制度建设及其推行是需要相应资源投入的。(4)它可以带来回报。协作能力强的劳动者能够合理动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劳动效率高。
  劳动动力是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它可表现为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员工精神等具体形态。将劳动动力定位于人力资本,其根据主要是:第一,劳动动力与劳动能力具有不可分离性,它与其它人力资本要素一道共同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使用者带来回报。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与工作能力同等重要,而且相关性极强,一个身心健康、公共和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经验老道,劳动技能高超的劳动者,如果缺乏必要的工作动力,没有相应的劳动努力程度与他已具备了的较高的其他资本要素相匹配,那么,这个劳动者的工作效率绝对不会高,甚至可能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在该劳动者身上的人力资本显然不可能给其所有者和使用者带来好的回报。也就是说,其他资本要素只能处于低效或失效状态。当然,努力也要以一定的能力为基础,否则其劳动效率同样不可能理想。第二,劳动动力也体现在人身上,也必须经过一定的投资才能形成和积累。劳动动力除了因基本生存需求而导致的原生性劳动动力外,绝大部分并非天然就有,必须经过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竞争意识等的培养和提升才能逐渐获得和积累,而这一系列的培养和提升过程,只有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等投资才能实现。另外,劳动动力同其他人力资本要素一样,只能唯一地以活生生的人为其载体,离开了人这个载体,劳动动力无从谈起,这与人力资本的特征也是相吻合的。
  因此,将协作力和劳动力纳入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路继业 王志伟)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485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