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63期/文化/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3/4/1

作者

□文/王 季 董伟统

浏览次数

410 次

供销社系统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状况分析
  [提要] 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状况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活动的前提。本调研采用调查表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20家市区县供销社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供销社;新农村建设;农民培训
  浙江省供销社立项课题:供销系统院校农民培训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编号:12SS14)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供销系统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状况分析——基于浙江省20市区县供销社的调查
  收录日期:2013年2月26日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供销合作社从业人员和农民素质,已成为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十分紧迫的任务”。浙江省供销社系统近年来大力开展各类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了解浙江供销社系统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开展的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途径,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本课题组依托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2012年间与全省五个地区20个市区县供销社合作成立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基地”,对全省市、区、县(均为县级行政区域)供销社新农村建设人才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调查的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共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培训现状(包括培训对象、内容、方式、培训资源情况等)、培训成效、经验与存在问题五个部分。问卷根据题项内容特点采用选择题为主、填空题为辅、问答题为补充的形式。
  (二)调查的实施。调查组在2012年6~9月份期间通过发调查表、电话访谈、登门采访等形式,对2011~2012年度一年时间各供销社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并收回调查表20份;对萧山、临安等四家供销社进行电话访谈;走访了临海、三门、平湖等五家供销社培训教育负责人。
  二、调查结果
  (一)供销社系统农民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1、培训规模较大,培训效果较好。本次调查的20个市区县供销社共开办了148期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11,502人次;培训效果反映良好的占68.42%,说明各地供销社农民培训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好的效果。
  2、培训对象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象面广:各地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能根据农村、农业产业特点,培训对象以专业大户(19.28%)与农业经营管理人员(16.24%)为主,还有一些普通农户(11.16%)与农村干部等。内容丰富: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81.25%的培训涉及农业生产技术培训,50%涉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培训,25%涉及政策性知识,还有少量农民科学素养或其他职业技能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形式以开办系统培训班与专题讲座(累计75%)为主,现场指导、科技知识咨询、结对帮扶等为辅。
  3、培训层次、培训时间符合当前农民特点。有研究认为,总体来说农民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术与技能欠缺。调查发现,培训层次以初级技能培训为主,90%市区县培训举办了初级培训班;也兼顾了农民中高级培训的需求:开办过中级培训班的占43.75%、有2家供销社成功举办了高级培训班。农民愿意接受短而快的短期培训。调查发现,培训时间主要采用7天以下的短期培训班为主。总体来看,培训层次适应地方农民特点,结构比较合理。
  4、通过培训密切与专业合作社的联系。一些供销社利用培训的机会与各专业合作社加强了联系,在积极宣传供销社职能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他们加入供销社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扩大供销社在专业合作社的影响。某供销社合作经济指导科负责人形象地说:“办一个班,交一批朋友,扩大一层影响”。
  (二)培训工作取得的经验
  1、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与涉农培训机构合作。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供销社更好地开展农民培训的前提。一些市区县供销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与其他涉农机构——当地农办、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总工会等合作实现共赢,如萧山、临海供销社等,创新了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模式。
  2、依托行业院校培训力量。浙北地区一些供销社与系统院校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农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利用了系统院校的师资、场地、设施与教学经验,实现了培训资源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效果。正如某供销社培训教育科负责人所说,“我的办班,教学上的事全交给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了”。
  3、将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相结合。发挥总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功能,将农民培训与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证(如农产品经纪人、评茶员等)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促使培训机构进一步规范培训行为,提升了培训质量。一些市区县财政支持的农民培训项目,为表明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对将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结合的形式也十分欢迎。
  (三)供销社系统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供销社系统农民培训服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1)对供销社系统在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工作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有待提高。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各级供销联合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职能”、“支持利用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能培训”。对供销社系统开展农民培训服务的认识直接影响培训活动的开展。调查发现,一些供销社对开展农民培训活动的理解还局限于完成上级的任务这一层面,正如某县供销社相关负责人所说,“今年上面要求我们完成50人的农民培训任务,我们会想方设法完成的”。
  (2)供销系统队伍培训需要加强。供销系统工作人员老化严重、学历层次偏低。以台州市临海、天台、仙居三家供销社为例,供销社系统人员(含直属企业)共587人,30岁以下仅33人,只占5.62%;而学历层次为初中及以下的218人,占37.14%。某供销社相关负责人指出,“从2003年起我们供销社就没进人了,直到2009年以后才进了一些年轻人,新进人员对供销系统的历史、主要职能、发展方向缺乏了解,与系统的感情培养需要加强”。供销系统组织农民开展培训活动,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培训活动的效果,因此加强供销系统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的职业技能与工作素养是更好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
  (3)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需要拓展。《意见》指出: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根据所调查的20个市区县,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为4,071家,其中有联系的仅667家,占16.38%。这种状况明显不能满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任务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开展当地农民培训教育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确定任务,加强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系。调查发现,很多供销社很少与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除开展培训活动外,没有其他的服务内容,即使一些供销社还协助提供农资、化肥、技术支持服务,也只是起辅助性作用。由此可见,供销系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比较单一。这是造成市区县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不紧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供销系统不了解的重要因素。
  2、培训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
  (1)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培训有待强化。《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因此供销系统应该发挥优势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营销、农业经营管理培训,满足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任务要求。调查发现,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培训只占50%,政策性知识培训占25%,这说明供销社的特点与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
  (2)培训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首先,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知识、技能培训必将成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其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中央、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扶农、支农政策,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培训与项目申报知识培训也成为一大需要;再次,在大力开展农民生产、经营、政策等知识培训的同时,拓展农民素质培训以及文化生活知识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生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3、培训资源有待进一步建设与整合
  (1)进一步拓展培训资金来源渠道,降低培训成本。“我们也想多办几个班,但上级下拨的钱少,自身经费紧张,没有办法啊!”某社合作经济指导科负责人抱怨。经费是开展培训活动的先决条件,调查发现不少供销社开展培训都缺少足够的经费支持。长远来看,随着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更多的资金,因此必须拓展更多的资金筹集渠道。另外,要加强合作,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应进一步总结、推广一些供销社联合办班的经验,整合社会为农服务机构的培训资源,紧密与相关培训办学机构横向合作,降低培训成本。
  (2)进一步加强培训师资、教材资源建设。一支结构良好、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培训师资队伍是开展培训的必要条件。调查发现,69.75%的市县供销社没有专业师资队伍,采用临时聘请的方式解决培训的师资问题。因此,应该拓展思路,强化联合,进一步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另外,培训教材也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为“三农”服务的培训教材不少,但真正适用供销系统农民培训的却非常少。调查表明,各供销社开展的36.84%的培训班无正式出版的教材可用,培训教材资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4、培训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培训规模有待扩大、培训办班效果需要提高、后续服务应该增强。虽说一年来各供销社培训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对于当地4,07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更多的散户农民来说,覆盖面不广,离农民培训教育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各地培训办班效果较好,但31.58%的一般率,表明我们开展的培训效果有很大提升空间。调查还发现,对培训后的追踪服务以及配套扶持相对较少,难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从而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落地开花”。
  三、对供销系统农民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运行体系
  1、构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运作体系。整合供销系统农民培训教育资源,改变单兵作战的局面,发挥整体优势。发挥系统院校在专业、师资、教材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基层供销社扎根农村,紧密联系农民的优势;发挥先进市县供销社在开展农民培训教育方面的示范作用,加强市县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培训运作体系,探索系统农民培训教育资源优化之路。
  2、进一步完善培训运行机制。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完善培训运行机制,保证农民培训教育效果。加强培训办班各环节的管理,从需求调研、办班组织、课程讲授、后勤服务等方面,保证培训办班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农民培训的满意度。
  (二)构建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的培训项目体系
  1、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项目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培训项目的更新与拓展,使项目紧跟形势,进一步突出培训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丰富培训项目内容,完善项目内容体系。加强农民培训的需求调研,建立农民培训需求信息库,进一步满足农民培训需求的多样性要求。
  2、强化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培训。进一步发挥供销系统在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农业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突出重点,加强农产品营销、农业产业经营管理类培训项目建设,提高系统服务农民的水平。
  3、加强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培训。开展系统工作人员队伍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供销系统定位与职能的认识水平,提高工作人员对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程度,提升农民培训效果。
  (三)强化对培训资源的建设和整合
  1、积极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继续积极争取国家扶农资金以及强化社会化的方式筹集资金;参与培训的系统院校要进一步采取免费或优惠的方式,减轻培训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积极提高培训项目的含金量,逐步实现农民愿意承担一部分培训资金的目标。
  2、强化与系统院校的合作。总社、教育部明确系统院校要“积极承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等农民实用技能培训任务”。可见,与系统院校合作有着良好的条件。依托系统院校的资源不但可以从课程设计、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上提供保障,而且可以拓展农民科技服务、信息咨询与电子商务营销指导等方面的服务范围,为进一步开展全面、可持续服务创造条件。
  3、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加强与农业相关部门的联系,不但可以争取更多的农民培训资金,还可以扩大供销社的影响,提升供销社在当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加强与相关培训部门的合作,促进培训资源更有效、更合理地运用。
  (四)加强涉农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进一步丰富涉农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体系,提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水平。加强全国供销总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开发适应农民需求的职业技能鉴定项目,提高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管理水平,提升项目的社会认同度,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更好地为农民培训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Z].供销科联字[2011]7号.
[2]邓玉林,彭燕等.中国农民培训模式与策略[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18.
[3]于敏.现代农业背景下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求意愿及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宁波511个种养农户的调查[J].经济问题探索,201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58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