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63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13/4/1

作者

□文/王晓云

浏览次数

738 次

内部控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提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与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相辅相成,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
  关键词:成本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2月28日
  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旨在教育人们要遵纪守法。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一个企业的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间的经营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次序和社会公众利益,2008年由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五部委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此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内部控制是一个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发展、变化和改进完善的过程,它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企业负责人到每一个普通员工对内部控制都负有相应的责任。实施内部控制,就是要定标准立规矩,发现和纠正企业内部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手段。成本管理涉及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各个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内部控制与成本管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
  一、内部控制在成本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赋予了成本管理新的理念。传统成本管理注重于产品成本费用的控制,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将成本管理简单的理解为降低成本、减少费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也就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不能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既是物质形态的循环过程,又是价值形态的循环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成本管理必须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有机结合,成本管理不能仅局限于生产耗费方面,应扩展到产品生产、技术、质量、服务、顾客需求等各个领域。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也不能仅仅是专职成本管理人员,应包括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并要发动广大职工群众,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企业要有效实施成本管理,必须通过制度管理来协调各部门责权利关系,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建立和实施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实现成本管理与业务经营的有效结合,共同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目标。
  (二)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指针,完善而先进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使企业各项成本管理工作井然有序,更能使企业从容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随着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报告质量、资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另一方面,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遵循的程序和规范、建立完善组织架构、严格职能划分与分工等,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按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保证成本管理实施的过程控制与监督。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一系列活动,如果没有控制,任何预测、决策、计划都是空言虚语,徒劳无益。所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二、成本管理中内部控制措施的运用
  (一)要建立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是全方位的管理过程。应根据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和职能部门、各类人员的职权范围,将企业内部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责任实体,将成本管理意识延伸到企业所有生产经营领域,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使企业全体员工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对成本费用实行归口管理,在财务部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上至企业负责人下至每一个普通员工共同实施的权责分明、制衡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要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提升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拓展成本管理理念,谋求在最优成本状态下进行生产管理与组织的合理运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强化成本的事前预测和控制。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考核标准。要在保证指标先进性、可比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各项成本考核指标,并定期进行分析、考核和修订,保证考核指标的贯彻执行;其次,要建立分级控制和归口控制的责任制度,各职能部门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将各项成本预算指标,按其性质和内容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分厂、班组,实行分级归口控制,实现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和全员参与。
  2、建立合法合规、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财务部门作为成本费用的主管部门,应加强成本费用的核算、对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掌握成本费用升降趋势,提出节约开支的建议;推动和指导各归口分级管理单位加强管理,以保证成本费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确保在满足生产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控制不必要费用开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建立健全成本分析与考核制度。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成本费用的分析制度。运用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分析方法,开展月度、季度及年度成本分析,对偏离计划值较大的成本项目和费用,及时将偏离情况反馈给归口管理部门,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解决偏差的对策,积极寻求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还应当建立成本费用的考核制度,对成本费用归口部门进行严格的考核与奖罚,从而增强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拓展降本增效新途径。
  三、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系统成本管理理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注重的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强调成本费用的节约,而不注重供应与销售服务环节,对产品的研发设计和企业管理过程考虑得也较少,更谈不上对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的关注。这种管理理念不利于市场竞争,也不会给企业带来长期丰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树立系统的全局性的成本管理理念,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将成本管理的思路从企业内部挖潜降本延伸到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分析研究,从着重关注产品生产的过程控制向前延伸到市场需求分析、产品研发设计、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向后延伸到产品销售策略、顾客服务以及成本分析与考核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经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电总厂)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921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