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1期/企业改制/正文

发布时间

2004/7/7

作者

-

浏览次数

4065 次

从劳动生产率看大企业的高工资现象
  
  所谓的大企业,一般意义上是从企业规模和企业实力两个方面来定义的,而本文所定义的大企业,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的,指那些拥有较多资本或较多土地的经济实体。大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能够为其工人支付较高的工资,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很常见,且被人普遍认知的现象。但是对于大企业为什么能够支付比中小企业更高的工资的这个问题,人们却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
  有人认为,大企业之所以能够被定义为大企业,就在于它们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因而能轻而易举地为其工人提供比中小企业更高的工资。这种观点把现象说成了原因,实质上是忽视了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的“理性人假设”。大企业主(董事长或经理人员)作为市场经济中成功的一员,必然是理性的,如果他们能以零工资雇用到其所需要的工人,他们是绝对不会多花一分钱的,就算其拥有雄厚的资本,他们也绝对不可能愿意以企业主的身份充当一个慈善家。
  还有的人认为,大企业的高工资是因为他们想雇用到人力资本较高的工人,这样才能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产中的创新力。这个观点乍听起来很有点道理,但是它却并未真正解释“大企业为什么能够支付高工资”的原因,只是说出了大企业的高工资背后的动机和目的。有目的不代表有能力,因为谁又能否定中小企业没有网络人才的这个目的呢?因此,这种观点也行不通。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还有很多的见解,当然,其中不乏比较合理、准确的见解,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本文中,笔者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劳动生产率和供需均衡的角度——来对这个问题加以阐述。
  一、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出(MRPL)与企业工资率的确定
  在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出(MRPL)”的概念。“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出(MRPL)”是指每增加一个工人所能给企业带来的收入。用公式表示即为:
  MRPL=△收入/△劳动力=△R/△L
将上述公式进一步展开:
  MRPL=△R/△L=(△R/△P)·(△P/△L)=MR·MPL
  这里假设产出市场是竞争的。在一个竞争性的产出市场中,企业会以市场价格出售所有的产品,这样,出售一单位额外产出的边际收益就等于P(MR=P)。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出就等于产品价格乘上劳动的边际产出:
  MRPL=MR·MPL=P·MPL
  由上式可见,在竞争性产出市场中,MRPL曲线的形状和MPL曲线形状具有相同的向下倾斜的趋势。








  劳动边际收益产出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企业对工人的雇用。它告诉我们企业将支付多少工资来雇用一单位额外劳动:只要MRPL大于工资率,企业就应当雇用额外单位工人,只有在劳动边际收益产出等于工资率时,雇用的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劳动数量。因此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PL=w这个等号在雇用最后一个工人时成立。








  这一思想表示在图2中,该图只利用了MRPL曲线的下降部分。(在MRPL曲线等于沿MRPL曲线上升部分的工资的地方,企业提高雇用水平总是可以增加其利润的,因为下一个工人的MRPL将超过工资率。)在图2中,如果工资率是w1,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雇用水平就是L1,这里MRPL=w1。在工资w1处L1前的所有工人的MRPL大于w1,因而雇用他们增加了企业利润。但是对L1之外的工人来说,他们的MRPL小于w1,因而在这一工资水平上,他们不会被企业雇用。如果工资水平降到了w2,一些在W1工资水平上其MRPL不利于他们受雇的工人(L2—L1)部分,现在也被雇用了。因此较高的或较低的工资会产生出同样的反应:企业将把雇用水平调整到最后一个被雇工人的边际收益产出刚好等于现在较高的或较低的工资时为止。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需要注意,不论工资率如何,利润最大化的雇用水平都是由曲线MRPL=w的那一点表示的。这就告诉我们,在短期中(这里资本固定)企业的MRPL曲线就是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用DL表示)。
  二、大企业支付高工资的经济解释
  经过上面的分析,现在就可以转到本文开头所提出的“大企业为什么能够支付高工资”的问题上来了。








  像经济中任何价格一样,企业所面对的均衡工资率是由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关系所决定的,所以有必要把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引入本文中。如图3所示在任何高于w的工资下,会有过度的供给;任何低于w的工资下,会有过度的需求。预期的结果只能是降低或提高工资,减少或增加需求,直到均衡点重新回到w为止。按照这个理论,任何企业都只能在本企业面临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决定的均衡点处提供一定的工资,雇用相应的工人数。但是现在还是无法说明为什么大企业的高工资现象。
  前面已经分析了供给需求关系决定均衡工资率,但需要问一下供给和需求曲线为什么会位于现在它们所处的特定位置(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所要的真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劳动力供给来说,答案是直截了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数量的函数,人口越多,劳动力供给就越大。至于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位置(前面所提到的劳动边际收益产出曲线),则取决于工人的生产率和技术水平,通常也取决于可能得到资本或土地的数量。虽然有例外的情况,但在生产中使用的资本或土地的数量越大,工人的生产率就越高,这一点是正确的。所以当存在较多的资本或较多的土地时,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将处于较高的位置。
  因此,这就可让我们联想到中小企业的工资低,不仅仅因为工人可能没有技能,也因为它们可供支配的资本数量相对于劳动力数量来说太少了,使其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低下,从而由最后一单位的额外劳动所能创造的价值急剧下降。而大企业之所以能支付高工资,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恰是其较多的资本或土地给了其工人较大的能力发展空间,无形中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了企业自身需求曲线的位置,最终造成大企业的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决定的均衡点A高于中小企业的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决定的均衡点B的状况。如图4表示的这样,大企业可雇用的工人数为L大,提供的工资为W大;而小企业只能以W小的工资雇用L小的工人数。(见表4)








  诚然,大企业的高工资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例外的情况,如某些中小企业为了增强其竞争力,对某些工人支付较高的工资以吸引住人才;而且近年来,还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工资水平与大企业相互接近的趋势。但这些情况并不能否定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出与供求均衡确定工资率的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相反还恰恰是该原理的一种体现。因为按照该原理所述,高技术的人才必然会提高企业的边际收益产出;而小企业的资本(或土地)与工人数相对比例的提高从最基本的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需求曲线(或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出曲线)的位置状况。再者,由于劳动供给的不断增加,使得SL曲线趋于平坦,最终使得大、中小企业的均衡工资趋于一致。
  三、结语
  大企业的高工资现象的产生是相当复杂的,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在进一步探讨之中,而且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因此,本文的分析正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该研究领域所做的一点努力。本文先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劳动生产率与供求曲线所决定的均衡工资率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大企业正是具备了为其工人提供较大的能力发展空间的资本,使得其最后一单位的劳动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大大高于中小企业,因而出现了高工资的现象。(□文/李海霞)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92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