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1期/调研与思考/正文

发布时间

2004/7/7

作者

-

浏览次数

2571 次

创建绿色回收服务城市建设
  
  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三大主题,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则是其中重要一环。建立科学规范的城市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管理体系,是当前城市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石家庄市供销社物资回收总公司,从服务文明生态城市建设的高度出发,以构建绿色回收经营网络为手段,积极探索公益事业、社会化管理、网络化经营的新路子,达到了市民、政府、企业多赢的效果,得到了上级社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  

  一、建设背景和起因
  上世纪90年代,受市场经济冲击,我们石家庄市供销社系统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网络不断萎缩,服务功能削弱。大批个体经营商贩乘虚而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300家个体收购站多数设在居民区,建设标准低、形象差,废纸、废塑料等长期露天存放,“脏、乱、臭”现象十分普遍,成为市区重要的污染源。近万名流动收购商贩多数为“三无”人员(无业游民、无固定住所、无经营证件),有的衣服褴褛,蓬头垢面;有的只讲赚钱,无视法纪,乱收乱购,甚至以偷代收,市区的排污井盖每年被盗2000多块,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严重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影响着省会城市形象。对此,广大市民深恶痛绝,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一度成为各级政府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供销社能不能担当重任,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2001年,市供销社组织回收总公司领导班子,在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精心谋划,决心抓住机遇,主动请缨,承担起这一利国、利民的历史重任,实现物资回收行业二次振兴。

  二、主要做法及效果
  在回收经营网络建设中,按照“办市场、建网点、架网络”的思路,实施了 “四步走战略”。
  第一步,培育龙头,退市进郊建市场。建网络,首先要培育好龙头市场。近年来,市社按照退市进郊,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科学选址、规模适当的工作思路,采取招商引资、合作开发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700万元,在石家庄市二环以外,租地317亩,兴建了9个废品市场,1个旧货市场,8个生产性废钢铁集散中心,把市区内所有的固定收购摊点,全部纳入市场经营,实现了废旧物资集中购销,集中存储,集中加工利用的一条龙服务,年经营量达到20万吨,交易额1.63亿元。废品市场,旧货市场,废钢铁集散中心的建设,为构建绿色社区物资回收网络培育了龙头。
  第二步,打造终端,政企联合建网点。在深入开展调查研市社我们积极争取市内六个区政府和公安、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采取居委会提供场地,回收公司招聘人员,公安部门严格把关,各部门分工负责、共同管理的建设模式,按照每1000-1500户居民设置一个社区收购站的标准,在全市385个社区,建设了638个日收日清的绿色社区物资回收服务站,目前,已全部建成营业。
  第三步,整合资源,场站对接架网络。有了龙头和终端,市社把重点放在整合资源,解决收购站点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明确规定各个站点必须日收、日清、日结(收购站不得在市内存货过夜),把收购的物资全部交售到指定的废旧物资市场,做到网络延伸到社区,服务引入到市场,形成了龙头龙尾配套、集散功能分明、科学有序、覆盖全市的废旧物资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绿色回收经营网络。
  第四步,强化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加强对废旧物资市场的管理,促进绿色社区回收网络的健康持续发展,市社争取市政府支持,由市工商、公安、城管、供销社联合成立了“石家庄市废旧物资稽查大队”,办公地点设在物资回收总公司,配备专门人员和车辆,负责市场的稽查管理。同时,在网络运营管理上,严格实行“八统一,四规范”:统一培训、持证上岗;统一编制,分片管理;统一收购标识;统一人员服装;统一计量工具;统一收购时间;统一收购范围;统一收购指导价格。“四规范”,即: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文明用语,规范服务地点。从根本上改变了废旧物资市场混乱无序的局面。
  绿色回收经营网络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是净化了省会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通过网络建设,从源头上解决了废旧物资污染环境、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方便了市民、整顿了秩序,得民心顺民意,成为有口皆碑的“清洁工程”、“环保工程”和“民心工程”。全国总社王如珍副主任、河北省委、省政府及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先后视察了废旧物资市场,对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建设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规范了市场管理,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网络建设,彻底改变了废旧物资市场混乱无序的状况,强化了文明服务,维护了社区稳定,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三是增加了就业岗位,改善了从业人员的生活条件。通过创建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安置了5000多名下岗职工和社会人员就业。使近3000名“破烂王”搬离了条件恶劣的经营、居住环境,进驻环境整洁、服务周到的废旧物资市场,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四是壮大了企业实力,提高了经济效益。网络建设,使市物资回收总公司起死回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三年来,公司在消化债务包袱的基础上,扩张经营地盘300多亩,恢复了几十个大类、数百个品种的废旧物资经营,年经营额1.9亿元。经营的扩张,促进了良性循环,近年来,公司先后投资1300万元,对市区内陈旧的经营设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建设了4家超市、1家大酒店和1所医院,年增收益1300万元,昔日"破烂王"的形象一去不复返。

  三、几点体会
  在创建绿色回收经营网络过程中,我们有四点体会:
  第一,政府支持是前提。城市绿色回收网络建设,既是一项业务经营活动,又是一项公益事业,涉及方方面面,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为此,在网络建设中,必须一只眼盯着市场,一只眼盯着市长,一只眼盯着各职能部门,抓好协调,理顺关系,合力攻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第二,强化管理是关键。维持网络的正常运行,市场管理是保证。受利益的驱使,市内非法设点收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除,收购废旧物资不交市场的问题,还会经常出现,如果解决不好,将功亏一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市场管理,不断规范市场行为,逐步形成习惯,形成秩序。
  第三,量力而行是基础。城市在不断发展,中心和郊区随着时间推移,经常处于变化之中,所以在网络建设中应简洁实惠,避免贪大求洋,防止举债过重、劳民伤财问题发生。
  第四,加工增值是方向。废旧物资集中是手段,加工增值才是目的。因此,在网络建设中,既应抓集散功能、清洁功能,又要增强加工增值功能。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提高深加工能力,才能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文/程二毛 李玉民 王彦生)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14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