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1期/财政金融/正文

发布时间

2004/7/7

作者

-

浏览次数

4029 次

用凯恩斯投资理论分析我国民间投资行为
  
  提要 目前,我国民间投资的潜力远未充分发挥出来,11.75万亿民间资本亟待启动。凯恩斯投资理论从有效需求角度,提出投资需求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水平。预期利润率是民间投资者决定投资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实行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发挥民营企业对国企改革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措施,增加有预期收益的可投资项目是解决我国民间投资启而不动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理论分析
  凯恩斯认为,投资是对资本存续期间期望收益的购买。投资活动所引起的收益与费用,可用资本需求价格(Pd)与资本供给价格(Ps)来把握。资本的需求价格由资本的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定义:
  Pd=R1/(1+i)+R2/(1+i)2+R3/(1+i)3+…+Rn/(1+i)n+J/(1+i)n
  当Pd=Ps时,为决定投资的基本均衡等式。
  此时的折现率i=r,称为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r包含在:
  Ps=R1/(1+r)+R2/(1+r)2+R3/(1+r)3+…+Rn/(1+r)n+J/(1+r)n
  式中,R1、R2、R3…Rn为不同年份(或时期)的预期收益;r代表该投资项目的预期利润率;J代表该资本品在n年年末的残值。由此我们可以定义,所谓预期利润率是指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该按照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它是影响投资需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从公式可以看出,如果Ps、J和R1、R2、R3…Rn均能估算出来即可以计算出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据此,理性的投资者自会决策:如果r>I,投资该项目是值得的,否则应放弃这个项目。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个投资项目的预期利润率是不相同的,每个民营企业均会面临一些需要选择的投资项目。例如:某民营企业有五个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见表1)。如果市场利率为10%,则值得投资的项目只有A一项;如果市场利率降低为6%,则可投资项目为4个。这就是该企业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所揭示的意义(如图1所示)。将全社会所有企业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加总,分阶梯的曲线会逐步变成一条连续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它所揭示的是投资量与利息率之间反方向的关系。但一般来说,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利率的变化引起资本成本的变化,进而引起投资需求的变化所形成的。经分析表明:实际利率的降低确实会提高中国的投资水平,但央行的几次降息措施对启动民间投资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利率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应通过实施一些必要的措施,改变民间投资者个人的偏好、预测及判断,以增加民间投资者预期利润率大于实际利率的投资项目,从而提高民间投资者的投资预期,刺激民间投资增加。
  二、民营企业的现状
  第一,民企的待遇枷锁。外资享有“超国民待遇”,国有企业享有“国民待遇”,民营企业只有“低国民待遇”,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国有投资经营涉及80多个领域;国家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有60多个;但国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只有40多个。这既有国家垄断,也有部门或行业集团的垄断。加入WTO以后,在许多垄断性行业,已经逐步允许外资企业进入了,但民营企业却被拒之门外。典型的事例如保险业,外资保险机构已经进入,但民营企业却不能和外资同步进入;再如银行业,外资银行已经允许在国内开办人民币业务,但目前还不允许国人私人办银行;又如电信行业,目前还未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香港上市之时,政府却以“出卖垄断”的方式来保护外资战略投资者。其次,存在不合理的税费。我国民营企业不但不能享受国家对外资企业税收减免、对国营企业技术开发费和技术改造购买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等优惠政策,而且,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一样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之后,还必须将税后利润缴纳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在我国的外资企业里,企业给职工发多少工资都可以从成本中列支,记入经营成本,但民营企业却不能照此办理。这无疑使他们不能在同等的条件下开展竞争。再次,在政策执行方面也不能一视同仁。企业的一些主管部门不能将国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附件已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限制和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的目录均明示其中。但我国短时间内尚不能制定出针对民间投资的产业指导性目录及相关措施。
  第二,民企的投资行为。面向民营经济的投资引导、带动、监督与激励等一系列服务政策不完善,民营投资行为存在着种种扭曲、失灵;存在各种限制竞争的管理制度,缺乏横向联合与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环境,民营企业投资能力有限,投资项目的小型化;受信息、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投资项目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引导投资流向的政策与手段极为缺乏,投资盲目性较为突出,短期化行为严重;以投资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程序尚未形成。民间资本在相对狭窄的投资领域中,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恶性竞争事件时有发生,根据国内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
  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我国民间资本蓄积量很大。1997-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分别为:46279.8亿元、53407.5亿元、59621.8亿元、64332.4亿元、73762.4亿元和86910.6亿元,2003年突破10亿元大关。到2004年2月,民间资本约有11.75万亿元亟待启动。为此,我国有可能也有必要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能带来较高预期利润率的投资空间。
  三、对策建议
  1、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据统计,中国在“十五”期间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大约需要投资l万亿元人民币,而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投资能力仅为2000亿至3000亿,另有约7000亿至8000亿元人民币需要通过贷款、利用外资、社会投资等方式筹集。在政府投资退出一般竞争性投资领域而主要集中在非竞争性的公益事业项目和基础建设项目的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应开放。例如,对那些有收费机制、收益稳定的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通过BOT、TOT等方式完全交给民间投资者;对一些虽有收费机制但效益难以使投资者收益平衡的基础设施项目,或是政府通过价格补偿、资源补偿、经营补偿或税收返还等措施可以获得收益的,都可以放手让民间资本来经营。
  2、发挥民营企业对国企改革的作用。当前的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为民营企业参与国资重组提供了较大发展机遇。国有企业在“有进有退”过程中退出的行业只能由外资或民间资本来填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构成了我国利用外资改组国企的政策体系。但我们的眼睛不能只“向外看”,亦要“向内看”。政府应允许民间资本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途径参与国营企业的改革,并分步推出创业板市场。我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重组的一个典型成功的案例,就是广州民营高科技公司“新太科技”与国有上市公司辽宁“远洋渔业”的重组就获得了双赢的效果。“远洋渔业”通过重组注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了国有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新太科技”通过借壳上市,加速了高新科技市场化。
  3、开拓教育产业。民营教育有助于解决因教育经费不足而难以提高全民素质的问题,也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教育事业。新颁布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针对非政府出资办教育的法律《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合理回报”将对调动民间投资人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金办教育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许多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甚至让私立学校成为本国教育的主要形式。如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民营高校比率分别为73%、74%和82%。而我国民营高校仅占29%。尽管我国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但仍然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基于此,政府应鼓励民间投资者投资教育领域,引导他们投资普通中小学、职高、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和高校后勤建设等领域。
  4、拓宽金融领域。加入WTO后,中国在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方面、旅游业、电信服务业等均有明确的开放时间表。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允许民间资本经营银行、保险业务;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基金,形成风险投资家与创业者相互制约机制,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民间投资增长。此外,在交通、电信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这是关系我国能否真正形成投资的内在增长机制的重要问题。
  5、调整税收政策。首先,针对过去对民间投资在税费方面不合理的现象,主管部门应立即纠正,将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国民待遇”。其次,对民营企业股东权益转化为企业留存收益即用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增资,取消其个人所得税。第三,对民营企业采用和开发新技术的投资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以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有人担心减税会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其实,根据拉弗曲线原理,减税并不一定减少税收,甚至可能增加税收收入。最近几年我国关税税率不断下调而关税总额不断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文/刘江霞)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79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