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1期/记者访谈/正文

发布时间

2004/7/7

作者

-

浏览次数

2936 次

改革发展之路在艰难曲折中延伸
  
——记省社系统劳动模范、优秀青年企业家张建军
  张建军,男,36岁,中共党员,经济师,现任灵寿县供销社副主任,兼灵寿县烟叶公司经理。1994年,张建军担任灵寿县烟叶公司经理以来,带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围绕既定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团结协作、创新务实、奋力开拓,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迎来了一道道曙光。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仅8年时间,从一个初期仅有20万元资产的小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千万元资产,年实现利税500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
  一、坚定信心,摆脱困境,冲出低谷
  灵寿县烟叶公司成立于1994年初,经理张建军自那时起就把自己与公司紧紧捆在了一起。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带领公司一班人瞄准既定目标,走过了漫长、曲折、艰辛而又辉煌的岁月。起初该公司是由棉麻公司分离组建的独立核算单位。当时划分在职职工18名,退休职工3名,拥有营村烟叶收购站、打包机,一部报废汽车等帐面固定资产21万,流动资金仅3万元。当时公司连办公室、会计室、业务室都没有,十多个同志拥挤在临时借用的原棉麻公司仅有24cm2的门卫室里,办公条件和公司形象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划拨的3万元现款连十多个职工一年的人头费还不够,业务起动资金毫无着落,刚刚起步的业务经营更是艰难。虽然灵寿县种烟历史较长,但由于零星种植、品种杂乱、管理粗放、盲目发展和科技含量低,特别是烟农只管生产,不看市场;只重产量,不重质量,形成了生产与市场严重脱节,导致卖烟难,挣钱更难现象,严重挫伤了烟农的生产积极性。公司成立的前一年,全县烟叶生产滑入最低谷,植烟总面积不足百亩,烟叶生产在全县基本已经绝迹。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职工们深入农户发展烤烟时,有的摇头叹息,有的满腹牢骚,更有甚者气愤地说:“你们磕几个响头叫爷爷我也不种烟了”。部分职工面对这种十分不利的处境,思想非常活跃,有的信心产生了动摇,有的责备自己不该分到烟叶公司,也有个别同志决意离岗停薪干起了自己的买卖,还有个别的投亲靠友调往较好的单位。面对四面八方的困难和压力,刚任职不久,又缺乏管理经验的张建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常夜不能寐,事业心、责任感使他沉浸在痛苦复杂的思考之中。如何占稳脚跟摆脱困境,冲出低谷实现发展?通过综合分析当时国家的烟业政策、形势,寿灵县烟叶生产滑坡的原因和职工队伍思想、业务素质现状及大量的调查研究,使他的思路终于理清了头绪,通过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确定了目标方向和工作措施。
  首先是收拢人心,稳住阵脚。他发动党员骨干,分头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并向大家明确工作设想和奋斗目标,热情帮助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大家很受感动,从而理顺了职工情绪,坚定了职工信心。
  其次是引进和免费提供优质籽种,建立实验示范园区。通过宣传国家烟业政策,技术服务到户、以点带面,贷款扶持种烟户并与烟农签订购销合同等服务措施,脚踏实地带领烟农开辟科技兴烟之路。
  再是千方百计疏通和卷烟厂、银行的关系,克服了资金困难。既满足了烟叶购销业务的需要,又保证了全年各项经济指标任务的完成和职工工资的发放,从而稳住了队伍,改变了有关部门的看法和冷落态度。按照既定目标通过全体员工艰辛努力,当年发展烟叶1000余亩,使烟农群众得到了实惠,调动了烟农生产积极性,取得了烟农和职工的信任和拥护,为后来发展生产打开了良好的基础。
  二、联合合作,诚信服务,一展雄风
  1994年,经过一年的努力实践,终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又通过多年的拼搏,从低谷走向坦途,又由坦途走向辉煌。1995~1996年两年,按省、市、县社组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精神与要求,张建军先后在谭庄、塔上、城关三个烟叶主产区组建了三个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采取多策并举的方法服务于烟叶产业化经营,为烟农提供全方位服务,得到了烟农的拥护和支持。
  1、市场牵动。市场经济,市场是关键,再好的产品没有市场也是枉然。产业化能否发展,关键是市场。要想大力发展烟叶产业,必须首先从多方面寻找市场。为使烟农放心生产,每年与卷烟厂家签订销售合同,履行计划种植、合同收购,公司每年按所签销售合同与烟农签定“双三保”合同,即:烟农对合作社保种植面积、保产品质量、保交售数量;合作社对烟农保优种、保技术、保收购,有效地防止了盲目生产,抵御了市场风险,维护了农民利益。在河北省6个植烟县中,灵寿是唯一没有出现缴烟难、给烟农打白条的植烟县。
  2、行政推动。由于烟叶生产涉及到财税收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张建军每年在生产前,都通过县供销社向县、乡政府汇报和沟通市场形势、烟业政策和公司的工作设想,取得领导支持,借助行政力量,发展烟叶生产。每年县政府下发烟叶生产意见文件,从下达生产计划到组织发动生产,从引水灌溉到扶持政策等重大问题,都征得县、乡政府的支持。
  3、利益驱动。为增强公司和烟叶合作社的吸引力,鼓励烟农多种烟、种好烟,张建军对社员和烟农采取了内外有别的扶持方法。近几年,共拿出300多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无偿供应优质籽种、优惠供应棚膜、地膜、化肥、农药,改造节能烤房、实施科技试验、改良土壤、水利建设,并奖励有关人员。烟叶合作社社员由1996年的30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2600多户。
  4、科技拉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加大科技含量,拉动烟叶生产这是张建军抓工作的主要方针。依照这个方针公司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在与烟农广泛合作的同时,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烟草科研单位合作。紧紧依托郑州、青州两个烟草研究院和河北省烟草研究院及省烟草公司的技术支撑,长年聘请国家级专家和技术人员,适时来灵寿培训专业人才、指导烟叶生产。二是与省烟草公司和石家庄卷烟厂联手建设示范园区。每年进行优种对比、配方施肥、科学管理、节水灌溉等试验,示范田保持1600亩。通过示范带动,烟农服气地说:“只要科学生产,灵寿定能种出高质量的烟叶来。”三是抓好节能烤房的建设。为降低生产成本,引进了全国最新设计的节能烤房建设技术,对原有的2000多座旧烤房实施分批改造。为鼓励烟农革新改造,每新建一座节能烤房,无偿补贴360元,累计新建和改造烤房1300座,仅此一项就补贴烟农48万元。四是培育无病害壮苗,缩短移栽和还苗期,从根本上解决烟叶育苗晚、移栽晚、采摘晚等影响烟叶质量的问题。1999年灵寿县在河北省率先推行了工厂化育苗试验,即大棚营养盘。2000~2001年两年投资16万元建大棚26个,每年可移栽两千亩烤烟,同时又组织部分植烟大户、乡镇主管领导和内部技术人员到山东、内蒙等地参观学习,借鉴内蒙经验,搞营养代和母子床工厂化育苗,效果十分明显,受到了省烟草公司的好评和支持,为以后大范围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是推行地膜种植。为了鼓励烟农地膜种植,对按时移栽的农户所用地膜90%由专业合作社补贴,地膜生产覆盖率达96%。六是通过引、培、聘途径,土、洋结合组建科技队伍,形成服务网络。现在专、兼职技术人员已达63人。
  5、服务带动。按烟叶生产特点和生产阶段,提供全程的技术、信息和物资服务。公司对专业合作社职工实行了与烟农收入直接挂勾的包村、包地、包技术,联责、联利、联任务的“三包三联”责任制,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烟叶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摘烘烤四个生产关键阶段,都印发“明白纸”,开办电视讲座,经常聘请省级以上专家教授为烟农进行现场培训。几年来,共印发烤烟生产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2万余份,举办电视讲座36期,组织烟农现场培训42期6000多人次。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服务,使全县烟叶生产质量迈上了新台阶,受到了省、市烟草部门、烟草专家、卷烟厂家和广大烟农的好评。针对近几年全国烟叶产大于销的新形势和初烤烟叶水份大、难储存、易霉变,许多烟厂拒收的现实,为使全县烟叶生产立于不败之地,1998年张建军果断决定投资400万元收购了一个工厂,新建了一座占地三十多亩,年复烤能力10万担的复烤厂,对烟叶进行深加工。同时为农村安置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300多名,年创社会效益100多万元。2003年,为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公司筹措300万元资金,新上了密封材料厂,现已正式投产。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烟叶专业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今天的2620户,占全县烟农总户数的96%;社员股金13.1万元,涉及6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种植面积5200多亩;为烟农包销烟叶1800多万斤,为烟农增加收入4500万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支付银行利息800多万元。烟叶生产已被灵寿县政府列为全县的主导产业,被市政府和河北省烟草公司确定为烟叶生产基地。烟叶合作社已发展成为烟农社员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烟叶的发展,不仅为烟农增加了收入,致富了一方百姓,也提高了公司的形象,壮大了企业实力。公司先后投资70多万元改造了三个烟中收购站,新建了1500平米仓库,三个烟站全部配备了直拔电话、彩电、微机,实现了电算化。公司已由起初的18名干部职工增加为40多名,固定资产由起初的21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万元,是公司成立初期的25倍。
  张建军和他的业绩已被社会各界所认可,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社的充分肯定。烟叶合作被河北省农工部、省社命名为:“三星级专业合作社”,连续多年被省社授予“先进专业合作社”称号,被省、市政府分别命名为“先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先进专业合作社”,被中华全国总社命名为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多年被河北省烟草公司评为先进工作县和烟叶科技先进县,连续8年被县社评为先进企业,连续6年被省农行评为AAA级信用单位,被省社评为先进企业,多年被县政府和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单位。张建军同志连续8年被县社评为“优秀经理”,被省社授予系统劳动模范和优秀青年企业家。1996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央7台、省市电视台、省供销信息报、石家庄日报等新闻媒体都予以宣传和推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全国总社研究室和省、市委政策研究室多次来公司调研。安徽的巢湖、新疆的合田、云南、广东、内蒙等二十多个省、市社领导到公司观摩交流。
  通过创办烟叶专业合作社和组建龙头企业,全心全意为广大烟农提供综合服务,有力推动了灵寿县烟叶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上连市场、下连基地、连农户的新格局。张建军经理无不感慨地说:涉农部门和农业经营实体,必须扎实有效地为农民和产业化搞好系列服务,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他们才会乐于与我们合作;也只有在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当好桥梁和龙头,才能不断壮大自己、发展自己;无论你想干成哪一项事业,都离不开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群体智慧、创新精神,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离不开群众的密切配合。(□文/胡栓辰)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305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