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提高基层公务员执行力是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行政目标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对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基层公务员执行力的途径,从而促使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执行力;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8日
温家宝在《加强政府建设,推进管理创新》中指出:“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基层公务员站在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第一线,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是连接国家与群众的桥梁,其执行力的好坏关系着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克服基层公务员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找寻其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不断地加强机关行政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一、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械执行。执行过程中照惯例、凭经验,不切实际,照搬照套,忽视效果。主要表现为:其一,“传声筒”。习惯靠讲话来落实讲话,用文件来执行文件,做事情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其二,“漏斗现象”。对上级工作的贯彻与落实过程中,呈现漏斗状的上粗下细,一层一层的简化,致使工作走样,使得上级的精神纵向到不了底,而横向也达不到边;其三,“葫芦行为”。做事犹如葫芦,热衷于面子上的工程,摆开的架势大,收到的实效少,仅仅是将面子功夫做到了位。
(二)应付执行。执行过程中敷衍塞责,消极对待。主要表现为:其一,做事拖拉。对于上级下达的工作,部分基层公务员存在“推一推,跳一跳”的现象,对于合意的才会勉强执行,对不满意的就先放到一边,结果导致了小事化大、简单变复杂;其二,反应迟缓。不能够快速地理解上级政策,认识不到发展机遇,不能够快速地接受新生事物,导致该抓的工作没有抓;其三,得过且过。很多基层公务员都缺乏勇气、底气,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就绕道走,避重就轻,难事硬事不敢抓,只想着明哲保身,做一个“老好人”。
(三)低效执行。执行过程中效率低下,事倍功半。主要表现为:其一,不能突出重点。部分基层公务员不能准确地抓住工作重心,“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先后;其二,不能明晰权责。一些基层单位因不能做到明确的分工,在管理上过于松弛,基层公务员往往凭借以往的经验办事,不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导致很多原本可以办好的事情结果办得一塌糊涂;其三,不具备较强的合力。还存在一部分的基层公务员将精力放在了琢磨“人”上,在内部闹不团结,各自为政,不积极配合上级和其他人员工作。
二、基层公务员执行力问题的根源
基层公务员执行力方面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主观角度分析,能力素质不高是基层公务员执行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体现了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影响着做事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潜力的挖掘,关系到愿不愿意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之所以出现“应付执行”、正是因为缺乏责任心,缺乏担当精神;二是工作能力不高。责任心决定了工作动力和工作态度,而工作能力高低则直接影响工作完成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不能与时俱进,且学习不系统、方式单一等原因导致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能力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造成执行中思路不宽、方法不多,遇到新问题,只能凭经验、“吃老本”,使得工作成效不大。
(二)从客观角度分析,制度机制直接制约着基层公务员执行力。考核奖惩等机制不够完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容易造成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人员责任不明,工作推诿,利益争抢,从而造成执行不到位。另外,监督机制不完善,容易导致执行随意性和主观化,这些都影响着基层公务员执行的积极性,也是导致执行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三、提升基层公务员执行力的途径
“三分策划、七分执行”,决策再好,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纸上谈兵。基层公务员执行力直接影响着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提高其执行力。要解决基层公务员执行力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升其执行力,我们需要在理念、能力以及制度机制等方面找寻适合的途径。
(一)培育先进执行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执行力,必须首先培育先进的执行理念,只有将基层公务员的头脑用先进的执行理念武装起来,强化其政治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使之成为他们自觉的意识和动力的源泉,才能够培养出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从而增强其执行工作的使命感、责任心,进而提升执行力。
(二)打造高效执行能力。提高基层公务员的执行力,应当重点提升其能力素质。一是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素质。基层公务员在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管理等相关知识学习,扎实掌握岗位专业技能,克服“本领恐慌”,在不断的学习当中领悟、掌握发现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成为本岗位、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二是创新工作的能力素质。基层公务员在执行过程中要顺应形势要求,转变思想理念,因时因地制宜,有突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的精神,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合理运用策略,善于创新、勇于探索,从而拿出新问题的解决策略;三是整体协作的能力素质。树立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加强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协调配合,执行过程中能够在工作当中将轻重、大小、主次分清楚,不推诿扯皮,做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基层工作的顺利执行。
(三)创建高效执行机制。建立健全高效的执行机制,是提高基层公务员执行力的保障。一要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正确的决策时有力执行的前提,一项政策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克服“长官意志”,注重科学化、民主化以及程序化,多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和执行政策的相关基层公务员的看法,使其更切合基层实际,使执行政策的基层公务员能够认同与理解,从而提高其执行的积极性和质量;二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机制。科学界定和细化基层公务员岗位职责,以权责相称为准绳,建立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以岗定责,责任到人;三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做到对基层公务员的每一项“执行”,都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并以此作为其薪酬、培训、奖惩、晋升的客观依据,使其树立起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激发其提高自己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政府执行力是将行政目标转化为行动效果的关键,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关乎行政目标的最终落实和有效实现。我们要共同努力,进一步探索提升其水平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机关的效能,促使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在职研究生)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江西德兴市委组织部调研课题组.基层干部执行力“缩水”现象探析[J].领导科学,2009.5.
[2]付铁军.论基层公务员执行力的提升[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0.3.
[3]陈素霞.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
[4]孙方方.提高行政执行力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