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服务地方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应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履行好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的重大使命。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型城市;社会服务;途径
基金项目:2013年河北省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令计划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8日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与地方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了,对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方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地方高校的依赖程度也必然强于其他学校。因此,笔者拟对地方高校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途径略陈管见。
二、地方高校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义
(一)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型城市要发展,必须要提高地方的劳动力素质,而提高地方的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接受地方高校的教育和培训;创新型城市要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而地方获得强大的技术支撑最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同时,地方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校学生的消费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地方高校服务创新型城市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服务地方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第十六条明确提出高校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只有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满足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智力、技术等综合因素的需求,才能赢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地方高校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地方高校与创新型城市的合作,应走产学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子,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服务地方应该成为地方高校的自觉行动。
三、地方高校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一)地方高校文化可以支撑城市创新文化的形成。地方高校引领文化的功能体现在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并传播先进的外来文化、创造并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建设创新型城市,必然要发展社会创新文化。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引领文化双重功能的运行,使得源源不断地经过多年高校文化熏陶、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带着高校持续创新的理想信念和干一番事业的愿望走向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将推动城市创新文化的形成。
(二)地方高校为创新型城市提供创新人才。地方高校队伍不仅是创新型城市创新的核心力量,也是城市各系统创新人才梯队的引领者和培养者。地方高校通过与创新型城市各系统的广泛联系,可以为创新型城市聚合和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可以将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补充到城市科研队伍中,充实城市的科技创新力量。
(三)地方高校为城市创新成果提供源泉。地方高校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团队创新使得各种知识、科技相互融合并催生新技术,成为各类企业的“技术之源”。根据西欧城市的经验,高校一般与公共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联系紧密,有的甚至直接受高校或高校教授的领导,这些公共实验机构在城市创新体系中承担着技术转移的使命,在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之间充当联结的纽带。因此,地方高校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对城市各个领域应用开发成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地方高校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途径探析
(一)明确地方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宗旨。首先,地方高校在定位中必须明确,服务定位要坚持立足地方,以创新型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的服务方向,主动适应创新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学校在城市经济和企业发展中的位置,做到学校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相一致;其次,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创新型城市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要符合城市产业水平要求,办学层次符合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办学规模符合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数量的要求;再次,办学特色定位要坚持以创新型城市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渠道,促进创新型城市发展。
(二)培养与聚集创新型人才,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持。地方高校要探索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机对接的机制和实现方式,完善人才培养与使用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创新型城市发展需要,制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调整方案,按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结构,整合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学科专业,形成新的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此外,地方高校要依托创新平台,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使高校成为创新型人才聚集的高地。要建立新的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支持和有效组织科技人才承担重大项目、重点课题,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家型教师和学者,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育创新、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为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地方高校应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巩固学科优势,加快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一批新兴学科,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为重大攻关和产业化项目提供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应促进跨学科集成、多学科合作和新学科开创,推动跨校跨系统的联合、协作,催生一批充满生命力的学科生长点,增强集成能力,占领世界科学前沿。此外,因为企业拥有丰富、优质、独特的技术创新资源,特别是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企业的工程技术人才、技术开发和实验设备、市场和技术信息具有较高的层次,是高校所不具有的,高校应有意识地引进产业界精英科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总之,建设创新型城市,地方高校重任在肩。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地方高校要主动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求,利用人才汇聚、学科齐全、设施优良的优势,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增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切实履行好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的重大使命。(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2.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万久富.地方综合性大学服务地方的意义与途径——以南通大学为例[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2]苏国伟,王静.地方综合性大学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蒲小梅,程子彪,向妍燕.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7. |
|
|
|